愛伊米

引導式溝通,你會嗎???

引導式溝通,你會嗎???

引導式溝通:“你真的這麼認為嗎?”

打擊孩子自信的話:

“你一點也不聽話!”

“不要驕傲自大,要學著謙虛點!”

“什麼都不要想!”

強化孩子自信的話:

“你真的這麼認為嗎?”

根據調查顯示,當父母們被問及“希望教出什麼性格的孩子”時,大部分父母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乖巧的孩子”。當父母把“乖巧”的標準定得太高,以至孩子無法達到他們所期望的標準時,他們就會給孩子施加壓力,要求、督促孩子“要乖一些”,將孩子的“乖巧”視為教育的重點,而忽略了孩子其他重要性格的培養,如“樂觀”“活潑”與“勇敢”等良好的特質。

拋開“乖巧”,才能教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乖巧的孩子更討人喜歡,這是教育中的普遍現象。因為乖巧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強,常常給人溫順隨和、沒有壓迫的感覺,可以讓家長和老師省心又省力。

的確,在人際交往方面,性格乖巧的人往往脾氣好、人緣好,在交友時有一種魅力,很少與他人發生衝突。但換個角度來看,一個性格“乖巧”的人為了得到人們的喜歡,往往就得抑制自己的個性,甚至違背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別人,以換取被喜歡、受歡迎的“人緣”。這種一直迎合別人的人又如何能真正地活出自我呢?

過多地要求孩子“乖巧”“隨和”,往往會讓他失去獨立自主的精神,變成缺乏主見和責任感的人。

所以,父母教養孩子時不要一味地要求“乖巧”,而應該多培養孩子自主、獨立的性格。

即使孩子驕傲自大,也要讓他堅持自己的主張

當你批評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一點也不乖、不聽話”時,他絕對不會像乖巧的孩子那樣完全順從你。讓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變乖、聽話,這無異於用強制手段壓制他的想法,尤其是當他在陳述自己的意見時,貿然反駁和打斷他的話,將會扼殺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

當孩子在抒發己見時,就算感覺他得意揚揚,過於志得意滿,也不可斷然批評,而應該不斷地問他:“你真的這麼認為嗎?”這樣可以讓他更加明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告訴他自己的看法:“可是,媽媽並不這麼認為!”或“這個主意似乎有點不妥!”這樣的溝通方式沒有火藥味,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多用啟發式的提問和對話能訓練孩子的思維,讓他養成自行判斷是非曲直的能力。

一個人如果擁有獨立的性格與自主意識,同時能夠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他也就擁有了獲知他人希望的能力。

所以,即使孩子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有些盲目自大,也不可斷然批評,而要幫助他明確自己的主張,增強他的自信。

父母要求孩子“乖巧”“配合”,這是完全不尊重孩子想法的表現,會壓抑孩子的正常人格發展。

說明:本文轉自網路,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