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熊向陽 | ​向陽崗

熊向陽 | ​向陽崗

熊向陽,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湖北省襄陽市作家協會會員,襄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鄉村雜誌現代詩編審,東方散文雜誌簽約作家,大豫文學出書網簽約作家,曾任學校海風文學社編輯,北方文學研究所採編記者。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當代作家》《西南文學》《鄂西北文學》《中國鄉村雜誌》等報刊。

向陽崗

文/熊向陽

風起的時候,村在風裡;雲過的時候,莊在雲裡。風雲之間繞著村莊的沙河,自帶涼意,自然的從北向南流動。

我在沙土石崖邊上,遮手復望,羊群飄動不止。雲霧繚繞中,飄來村莊依稀的鳥鳴聲。

於是,眼前的所見,俯仰之間,萬物且美,天地有靈。誰打翻了蘇麻離青的奇特花雅畫盤,跑向天幕,雲灣逸飛。想必是唐朝的詩仙太白在山路遙遠仰望,一壺酒傾洩了詩句,直徑綴化山川青空,也可能是宋朝的大鬍子東坡脫鞋在掛掃寺院,落葉隨風 。千百年後,沙河祥鳥,三五聲響,脆脆鳴音,痴情地擊碎鎏金青白的曠野,薄霧空化,如禪院鐘聲,將向陽崗悠悠點醒。

熊向陽 | ​向陽崗

臥龍崗是記念三國諸葛亮的,景陽崗因武松打虎而名揚,向陽崗是家鄉朝聖天空,向陽花開的。據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的辭典《爾雅》在《釋山》篇章中如是描述:“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丘,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再成銳上為融丘,三成為崑崙丘。”崗即是坡,坡即是丘,往俗了說就是平地隆起土包子而已,往大了說,山也是丘。山村、城市皆有,是地形地貌的描述。

秦嶺一脈,巍巍史詩。一丘橫亙南北,孕育了古老悠久的華夏文明,溢滿了神秘色彩。秦嶺往南跑,跑到了南陽,做了一個崗,三國的英雄時代,造就了個臥龍出山,名展華夏,後人是謂臥龍崗。臥龍崗沒停下,一溜小跑,五十里地處,來到陸官營鎮,過了悠揚泛波的沙河,圈了個小小的坡,我就把它叫做向陽崗。

走在這裡,踏踏實實的腳步,如莫名其妙的音符:有莫扎特的羅曼蒂克;有貝多芬的命運狂想;有天鵝湖的魅力;有綠野仙蹤的絕妙。穿越的風,有所思,枝頭藏形的黃褐色小鳥,在安慰過往的行人。一同打發蔥林青空的寂寞,側耳靜靜地聽那些人,那些故事,有所思、所感、所悟、所憶。石頭蒼苔,秀樹鳳巢,溪流行雲流水,鐘聲將將,不是讓你驚訝尖叫!為的是讓人們在大自然,真實的律動中,安靜下來,自然而然地聆聽原生態,心如水清般感悟生命的本真!北大溝裡的水,流在向陽崗右側,這裡地勢左高右低。《爾雅》說:“水出其右,謂正丘。左高,謂鹹丘。”

往東,沙河在前,往西,沙河在後。無論如何,就在那裡。王母娘娘梳頭不小心,玉簪掉了下來,在天空打個幾個圈兒,輕輕地划著了這裡的土地,天上之水跟著流過,這裡就有了氣息。一心一天地 ,王母娘娘回眸一笑,已經有位作畫妙手之人,正在描繪 ,流過五千年的一脈一條河。在認真地橫平豎直,一字一方圓,成就大江山。河床下有人,留了些石斧、石鏟,石鑿,奇特的一些石頭文字,原來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些遺存,對應了仰韶文化,中原文化,龍山文化等等。在五千年前,在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後期,中原地帶出現了一群人,這群人比周圍的群族有著某種發展優勢,並使他們的勢力不斷壯大。而分別說著古南澳語、古阿爾泰語和古藏緬語人群彙集在河南西部、陝西東部和山西南部的中原地帶。五千年之後,我沒想到我這撫琴弄笛,悅詩風吟之人,出生在此,生長在此,迴歸也在此,流連忘返。

一定是某個合適的季節,先人不斷遷移聚集,順著河流的走向,尋找著合適的所在。大地的溫床,亞熱帶分明的氣候吸引了他們,土地上泛著生機,翠綠紅果,沙河上野物飛竄,游魚飛禽,裸露的石頭正好當作狩獵的工具,有意識的石擊,得到了野雞、野兔的美味,碩大的樹正好遮蔭,於是一部分留了下來,一部分順流而下,繼續前行。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一串煙火,生存的本能,從自然中掠取,泛著絲絲縷縷白霧的河面,看見蓬鬆的毛髮,右手拿石,左手抓物,上揚的嘴巴里血紅的肉,嘿嘿嘿的笑。這裡的火燼遺層、房基、石道、陰渠證明了一切。

熊向陽 | ​向陽崗

五百年前,戰火烽煙,熊氏奉先公自江西逃荒宛北,駕轅拖物,看中這秦嶺的餘脈,來到這裡安定下來,姊妹三人紮根沙河岸邊,自此有了熊莊村。他們開荒耕種,不是拿著簡單的石塊,不是茹毛飲血,而是犁、耙、耬、齒,馴服的南陽黃牛,成了最得力的幫手,農耕時代的文明慢慢的展開,圈養雞鴨牛羊,沙和的魚兒自由,野雞成了點綴,雀鳥成了和絃。坐落於沙河之鄰的熊氏祠堂,古色古香凝聚強大的家族文化傳承。

五十年前父輩中的身影,致敬這片多情的土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老實巴交,低頭彎腰。黃金般大豆,酒紅的高粱,誘人的玉米,巨浪形小麥,潔白的棉花,瓜果飄香。沙河石橋上行人不絕,牛哞羊咩,驢子歡叫,板車載滿豐收的糧食,映在歡笑的河面。飛鳥在這裡低旋,船兒在這裡穿梭,七八個星天外,稻花香裡,路轉溪頭忽見,向陽花開的坡地上,鬱鬱蔥蔥,沃野千里。向陽崗的左側有一個巨大的眼睛——蓄水池,是父輩的勤勞智慧結晶,是戰天鬥地的有力證據。月亮會溫情的灑落這裡,蛙鳴把疲勞喊掉,弄懂莊稼是從土裡長出來的。萬物生長,在相互依存裡順天應時,四季輪迴。

順崗走下來,漫步在熊莊村,一座三間傳統仿古式瓦房拔地而立,青磚藍瓦,蒼松翠柏。正門上方書寫熊氏宗祠四個大字,門口兩邊書寫著一副對聯:敬祖先宗祠佔福地名垂千古,佑子孫宏基長髮祥光啟後人。院牆為起伏的波浪形,像徵著熊氏家族歷經風雨,透露著歷史滄桑之感,院內碑刻林立,祠堂內牌位羅列,那一塊塊牌位,一座座墓碑,鐫刻著歷史,續寫著輝煌。這裡一寸土、一棵樹、一座房,把先祖的靈魂安放。圍繞著村莊的煙火,放在眼眶裡的村貌,鄉音在這裡等你去詮釋關於傳承的魅力。

如今帶兒女回來,不惑而立,城市的喧囂,躁動的心,在這裡又得到寧靜。指著鄉村振興的大道,崗仍在,一直在,陽光下的回憶啊。我說,你仔細看看,你們幸福!你不會感受到城市的喧鬧!最美的,最好的,都在這裡跳躍。你們的心跳和這裡同一個節奏了,你活在它身上,它也活在你身上。熱戀的,真實的,潔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什麼都不愛了,除了愛鄉村生活的意義,情感的四溢都是身不由己的放縱。

晚霞把一天的壯美交於星空物語,把白天連同過去,交付於璀璨的路燈,點亮村莊大舞臺的三位一體。臨河伴風,徜徉在沙河古道,千古絕唱之山高月小,若隱若現。起始皆因緣在自然而然,移動的身影,掃一掃憂傷,留下一路平安,車輪遠去,卷一路芬芳。五步一景,十步一春,盡態極妍。縵立遠視,乖乖隆地咚,美氣。

世人皆醉山水,今望向陽崗幸運之存在,亦如歷史風雲之眼前一亮。觀古思今,若前人獨享畫卷,我們豈不是抱石而泣?交給我們,我們更敬畏地交下去。天地有大美,也有大德。在大自然中,我們能夠領悟生機,也能夠學習承受死亡。愛家鄉,一如秦嶺愛天下,使後人如今天之我們敬古人之常情,朝霞醒來,將將好,向陽崗,一片花開。

END

主編:周建春    編輯:胡春  左龍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