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父母給孩子的愛,就像75%的消毒酒精,濃度要恰到好處,該放手時放手,該關愛時關愛,太多太少都達不到養育的目的。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作者:四月薔薇(爸媽精讀)

最近,被網上一對父母三觀震碎。

上海某小區的丁某,因涉嫌詐騙罪,民警上門辦理。

讓人驚訝的是,當民警要將丁某帶走時,丁某的父母連忙上前阻止:

“等會兒,我家寶寶要冷的,我要給我崽崽穿衣服,一邊說著,一邊幫丁某穿衣服,穿鞋子。”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民警無奈,等了大約二十幾分鍾後,才將丁某逮捕。

有網友表示:父母太無底線了,孩子被逮捕,父母不但沒有質問,還在幫忙穿衣服,難道監獄裡還有人管他叫寶寶嗎?

深有同感,兒子觸犯法律,父母首先想到不是孩子的對錯,而是惦記著怎麼呵護他。

為人父母,總想給孩子滿滿的愛,但過度和無原則的呵護對孩子百害無一利。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父母越呵護,孩子越驕縱

《超級育兒師》有一期,來了一個3歲的小男孩,一言不合,就要打人。

爸爸想要安撫,就會被踢打、抓傷,往爸爸身上吐口水,被爸爸輕輕拍一下嘴巴,就會對爸爸抓狂,拳打腳踢,甚至用嘴巴撕咬爸爸。

就連自己一個人吃飯,也會無緣無故就會把飯碗從桌子上打下去,毫無畏懼。

3歲的小孩,正是習慣養成關鍵期,為何卻如此驕橫?

看到家裡人的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態度後,一切都明白了。

爸爸被孩子大吵大鬧抓傷,媽媽只是輕聲溫柔地說“鍾政,你又打爸爸是不是呀”,一句話事情就過去了,沒有道歉,沒有告知孩子是非標準。

孩子打下飯碗,奶奶只是說“怎麼了”,然後便把地上收拾乾淨,給孩子擦嘴巴。

整個家裡的人,沒有一個人對孩子說“不”,有的只是擔心和寵溺,唯恐孩子的心靈受一點傷害。

父母沒有邊界的呵護,孩子就會囂張跋扈。

譚松韻的媽媽車禍身亡,肇事者馬某態度囂張,毫無歉意,法庭上,他多次打斷庭審,稱自己腰疼、要上廁所,否則就當庭撒尿。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馬某的囂張狂妄,其父母的言行給出了答案:面對被兒子毀掉的家庭,馬某父親竟然惡語相向,抱怨“

你只是死了媽,而我兒子要在監獄裡過春節

”。

兒子撞死人,父親心中沒有對逝者的難過和悲憫,沒有對兒子罪責的痛心,眼中只有兒子不能在家中過春節的遺憾和擔心,兒子的舒服高於一切。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明確指出:

溺愛孩子的撫養方式,會使孩子經常處於一種不辨是非、唯我獨尊的境地,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和任意衝動的行為習慣。

父母呵護孩子,不願孩子受一點傷,吃一點苦,但這份愛,如果沒有規則、底線,孩子就會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換位思考,不具有同理心。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只會變得越來越驕橫,直至毫無底線。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過度呵護,毀掉的是孩子的獨立

亞裔男生袁喬楚(Qiaochu Yuan,音譯),麻省理工畢業三年後都沒有上班,至今靠父母養著。

為什麼這樣的高材生會居家啃老,看了他的推特後,一切都明白了。

袁喬楚在推特上憤怒地寫到:

“我的父母用金錢為我創造了一個世界,保護我不受傷害,不讓我做家務,我被寵壞了。現在回想起來,這對我並沒有什麼好處。”

“我的生活狀態很糟糕:沒有工作、沒有女朋友、沒有朋友、沒有歸屬的社群、沒有人生目標。”

“我已經認識到社會生存法則是透過勞動謀生,但是我從來沒有做到這一點,我感到無比羞愧。”

“我一直在迴避父母就是經濟支柱這個事實,我爸因為我要推遲退休,而我媽還給我10萬美元生日禮物。他們是在向我提醒這個事實,所以我很憤怒。”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袁同學的言論,讓人看到父母對他呵護有多深,他的心就有多痛,父母給的條件有多好,他的獨立能力就又多差,父母不停的用錢提醒他,你無法生存,只能靠父母活著。

曾經有一期《變形計》,來了一位叫劉思琦的女孩,十六歲的她,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當採訪她的家人的時候,家人表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家裡人太寵她了。

劉思琦到底有多被寵?

十六歲的她背後站著的是一個豪華服務團:穿衣需要媽媽伺候,腳趾甲需要姑姑給剪,吃飯需要二姨喂,每月零花都是十幾萬。

如此全方位的服務,硬是把她養成了傻白甜。

父母不讓孩子操一點心,幹一點事,看似是愛,但這份愛卻剝奪了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偷走了孩子體驗成就感和歸屬感的喜悅,侵蝕掉了孩子立足社會的能力,讓孩子徹徹底底變成了身體成熟,心智低幼的巨嬰。

父母的過渡呵護其實是裹了蜜糖的砒霜,讓孩子受害而不自知。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呵護越多,孩子越不知道感恩

電視劇《安家》,有一對老嚴夫婦,從農村來到上海,賣了幾十年包子,起早貪黑,拼盡全力攢了三百多萬。

為了兒子安家,老嚴夫婦拿出所有的積蓄,給兒子在上海買了房。

當老兩口滿心歡喜地搬去和兒子住的時候,卻吃了閉門羹。

兒媳婦看到二老,連句問候都沒有,還甩臉子摔門回了屋,兒子連門都沒有讓父母進,就打發父母先回家。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窮盡一生努力買的房,進不了門,連起碼的尊重也沒有。

老嚴兒子的自私和涼薄讓人心寒,但這一切與老嚴夫婦的錯誤育兒思想不無關係:不給兒子獨立的機會,只是一味的寵溺,甚至到了毫無保留的地步。

買房的時候,捨不得讓兒子但一點重擔,怕兒子壓力太大,非要全款買房,受了兒子兒媳的委屈,卻不敢表現出一點不高興,還幫兒子打圓場。

傷心時,用錯誤的觀念寬慰自己:“咱們攢錢不就為了給兒子兒媳用。”

面對如此不孝的孩子,不捨得說一句重話,甚至連爭辯一句都沒有,傾其所有的無私換來的卻是毫無底線的自私。

得到的太容易,孩子就不會體會到父母掙錢的艱辛,給的太多,孩子就不知道生活的不易,也就不會懂得感恩。

作家劉墉說過:

孩子不懂珍惜,是因為他變成了籠子裡的鳥,天天等著你喂。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喂他。

父母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能省則省,把所有好東西都留給孩子,想給孩子更多的愛,這本沒錯。

但是,這種毫無底線和原則的溺愛,往往會把孩子養成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不嬌縱不溺愛,才是養孩子的正確之道

養孩子,不只是愛和金錢,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養育智慧:

不僅讓孩子健康長大,還能具備在社會生存的能力,不只是關注孩子的智商是否得到提高,還要看孩子的心智是否發育成熟,不僅讓孩子衣著光鮮,還要心懷感恩。

如何做到這些,父母試試這樣做:

1、家務瑣事都參與

蔡少芬曾經在微博上曬出女兒下廚的照片引起了很多人都熱議:原來明星的孩子也會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啊。

而對此蔡少芬迴應說:對於讓孩子做飯的初衷,其實就是想要讓孩子瞭解一些事情一定要自己解決才行。

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即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在孩子收穫歸屬感和成就感,成為家裡的主人,將來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2、錯誤面前不袒護

坐地鐵時,一位小學生突然發現卡里沒錢了怎麼辦?

情急之下,他跟在其他乘客身後“蹭”進了站。父親得知後,嚴厲批評了他。

第二天早上,這名小男孩帶著錢和保證書,找到了地鐵小姐姐承認錯誤。

不包庇、不袒護,孩子從小建立了規則意識,長大後就不會胡作非為。

3、伸手要錢有底線

《反溺愛》一書裡講到,被寵壞的孩子的特點之一就是擁有很多個人物品。

這些孩子的父母並非都是有錢人,卻在孩子買幾千甚至上萬的鞋子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父母從小就要和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約束孩子的過渡消費,同時讓孩子懂得在想要和需要之間實現平衡,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理性消費,對擁有的東西心懷感恩。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父母給孩子的愛,就像75%的消毒酒精,濃度要恰到好處,該放手時放手,該關愛時關愛,太多太少都達不到養育的目的。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不停地呵護他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