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 小樓聊心理

作者

| 樓

每次遇到一團亂糟糟的事情時,就想變一條鹹魚,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當一個廢人靜靜地躺著。我想,肯定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

當然很多人只是嘴巴上說說,可我想說的是,大家隨口一說的鹹魚想法,背後其實大有名堂。

這一切還得從一個令人聞風喪膽、讓體驗者生不如死的心理學實驗說起,感官剝奪實驗。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1954年,一則實驗招募廣告出現在加拿大一所大學裡。

招募的任務是要求參加者待在一間特定房間裡睡覺,一小時報酬20美元,時間不限制,堅持越久,薪資也高。

要知道,當時學生們做兼職一個小時最多也就掙50美分。

躺著就能掙錢的好差事,學生們自然喜滋滋報名。廣告還沒貼多久,就有好幾位學生願意參加實驗了。

這些學生剛剛熬夜寫完論文,現在只想馬上找個地方睡個三五天,這個睡覺兼職太適合他們了。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然而,誰能想到,這群疲憊到不行的學生,無一人能堅持3天,大部分人在第一天就跑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這睡覺的錢可不好掙。

參與實驗者睡覺的房間,構造非常特殊,實驗人員會用器材來封閉參與者的觸覺和視覺。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參與實驗的人員,眼睛會被透光的塑膠袋矇住,手腳被捆上厚重的棉套,房間唯一的聲音是空調的吹風聲。

參與者的視覺、聽覺、觸覺處於完全被“遮蔽”的狀態。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開始還沒什麼,可後來,他們慢慢就產生眩暈和反胃的感受,聽覺能力也受到了影響。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更糟糕的是,雖然沒堅持多久,但在實驗結束的兩三天內,他們的認知能力都出現了問題。

他們無法判斷距離,對空間的理解也出現錯誤,連正常的思考能力都失去了,甚至還有人無法分辨現實和夢境。

在大白天也會有不斷變化的影像干擾視覺,讓他們神經錯亂。閉上眼睛,幻覺就會清晰地呈現在他們眼前。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後遺症還不是暫時的,參與了實驗的大學生,哪怕在很久之後,還會有幻聽的問題。

他們經常聽到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兇狠的狗叫、敲擊鍵盤聲、警車鳴笛、水滴下木板聲等等。

除了聽覺,觸覺也有變化。有些實驗者在準備睡覺時,會感覺有人在撫摸自己的腳,還有人感覺自己在睡覺時,床單突然被抽走。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更可怕的是,這些大學生在實驗後成績迅速下降。

後來實在沒辦法,他們只能去看心理醫生,可問題依舊沒有改善,甚至還有人患上了難以治癒的精神障礙。

同年,美國的一組剝奪實驗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這類實驗給受試者帶來了傷害,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抨擊。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這就是殘忍的“感官剝奪實驗”。

這個實驗不僅在人身上試驗過,在此之前,參加實驗的是貓貓狗狗。

而這些貓狗,也無一倖免,基本被搞瘋掉了。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小狗一出生就進入實驗室,在不見天日的空蕩房間裡,只有食物維持生命,就這樣呆滿5個月。

小狗重見天日之後,哪怕給它一片草坪,它也只會在一小塊區域裡瘋狂跑跳。

實驗人員用各種方式(棍棒、點選等等)威脅小狗,它們也不會逃離那塊特定區域。

而小貓咪則更慘,因為貓的警覺性本來就更高,在那樣的環境下,它們的神經早就衰弱了。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疑惑,如此殘忍的實驗,為什麼要做?

因為當時剛剛經歷二戰 ,這個實驗是加拿大的科學家,為了克服戰爭某些特殊因素而進行的。

戰爭殘酷,有時候需要在各種非人的環境下潛伏和戰鬥,所以便有了這些極端的操作。

不過,拋開當時的特定因素,迴歸這個實驗的結果,感官剝奪實驗對人類的貢獻還是非常大的。

這個實驗證明了,

有機體的心理形成,完全依賴於其所處環境。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我們大腦的正常運轉是離不開刺激的。哪怕是宅在家的人,也會透過網路、陽光、聲音的刺激,來保持大腦皮層的健康。

我們從一出生,就不斷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正是因為這些刺激,讓決定我們思考和行為方式的神經突觸聯結,變得更加緊密。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一旦把感官剝奪了,我們原本自帶的聯結就會變弱或斷開,大腦長時間失去感官刺激,就會自己創造幻覺。

哪怕後來再回到正常環境,這種自動創造刺激的行為也不會消失,所以參與實驗者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後遺症。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因為這個實驗過於殘酷,很早之前就被叫停了。但外界刺激影響心理健康的理論,卻被延續了下來,並被運用到多個領域中。

其中,心理學治療領域使用得最多,比較出名的有“限制環境刺激療法”。

後來一些比較溫和安全的實驗證明,感覺剛被剝奪的90分鐘以內,被試者的大腦反而是放鬆狀態。血壓、心率、腎上腺活動等引數,都印證了這一點。

於是,機智的心理學家們很快就想到了,要用這個方法來做心理治療。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一開始,這種治療的方式叫“小室治療”。

心理障礙患者被隔離在燈光昏暗的小房子裡,沒有被約束行動,還會有人和他互動。治療的時間在48小時之內,想走就可以走。

這是感官剝奪實驗的改良版,人為控制環境,安全地幫助患者放鬆並表達自我。

這個治療方法,對孤獨症等心理疾病,有著一定的幫助。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後來,捷克一家康復中心又使用這個理論,改良出了一種“黑暗療法”,用一棟黑暗別墅,讓被治療者與世隔絕,以此來激發創造性,並淨化心靈。

但這種療法比較極端,爭議很大,不是每個人都能適用,而且還伴隨很多風險。

即便如此,也沒有減輕大家對它的興趣,在捷克,參與黑暗療法的人早就超過了千萬。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個外界刺激影響心理健康的原理依舊適用。

比如我一開始說的壓力大這個事。

當時參加實驗的人,在感官剝奪的環境下,因為缺少刺激而自動創造了刺激。

那我們壓力太大,外界給的刺激太多,反向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也可暫時讓自己“感官剝奪”一下,暫時逃離。

當然了,我們肯定不能像實驗搞得那麼極端。

只是說,我們焦慮或者情緒暴躁時,或者可以試試找一個暫時與世隔絕的空間,讓自己的大腦神經放鬆一下,卸下身體和心靈的負擔。

今天說這個實驗,是想讓那些處於焦慮中的朋友們,知道自己的壓力從何而來,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有一系列的情緒問題。

心理學裡,認知自己非常重要。不管是什麼型別的心理問題,瞭解問題產生的根源,才是解決和療愈的第一步。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有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是外界和他人的壓力一直在逼迫我們前行,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和空間,真的太重要了。

支撐不住的時候,試試隔絕掉那些刺激你神經的所有,卸下所有防備,感受一下體內能量流轉,當回自己生命的主角吧。

心理學上最“黑暗”的實驗,揭示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