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還在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嗎?

小時候的我因為某些家庭原因離家出走,出走後被找回家時,外婆恐嚇我說:你再走的話,我打斷你的腿。

結果,在外婆的恐嚇下,不多久我又一次選擇了離家出走。

當我看到陳曉老師在《什麼心理》提到說,那些喜歡用恐嚇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陳曉老師在書中以青春期孩子早戀為例,對比兩個家長的不同處理效果。

第一個家長恐嚇孩子說:“如果我發現你談戀愛了,我會打斷你的腿。”

著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已經告訴我們,越是禁止他們做某事,他們對某事的好奇心就越大,他也更有可能會偷偷揹著你去做這件事。

第二個家長對孩子說:“你現在長大了,已經懂得分辨是非,我也相信你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我不會反對你談戀愛,但是如果談戀愛影響了你的學習,我可能會有點失望。”這裡用的是“有點失望”,而不是“非常失望”。

如果你是孩子,聽到父母對你說出這番話,你的內心有什麼樣的感受?你可能會想:我的父母這麼開明、對我這麼信任,如果我還揹著他們去談戀愛,內心會非常愧疚。結果是你會反過來否定談戀愛這種事。

你還在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嗎?

透過以上對比發現,恐嚇顯然並不是育兒的最佳方式。恐嚇反而把孩子推到了家長的對立面,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家長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尊重理解孩子,孩子更有可能放棄家長不認可的事情。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一個不構成大威脅的小懲罰,這樣孩子就會改變態度,從而達成家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