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被忽視的孩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文字數7161,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被忽視的孩子》。

作者喬尼絲·韋布博士(Dr。 Jonice Webb)童年情感忽視領域開創者,臨床心理學博士。臨床執業近30年,曾在三個大型診所出任主任。目前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敦開設私人診所,專門治療個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視問題。著有多部暢銷書,包括《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被忽視的孩子2:改善你與伴侶、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等

作者說,情感忽視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首先它是微妙不可見的,這本書會幫助你意識到童年時那些“沒有發生”的事、那些你“不記得”的事,向你展現未發生之事的後果:掌控你生命的無形之力。最重要的是對於有過情感忽視經歷的孩子來說,一旦造成了心理的創傷,他莫名其妙地會覺得抑鬱,想自殺等等。所以,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視,會長期損害你的自尊、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1

什麼是情感忽視

充滿情感忽視的教育方式乍一看跟健康的教育方式沒什麼不同,但其中的區別是非常巨大的。就像森林裡的蘑菇一樣,有些是美味佳餚,有些則會致命,相似之處僅僅是表面而已。被忽視的人,在沉默中不停地質疑自己,認為自己有不可饒恕的缺點和錯誤,是非常痛苦的人。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情感忽視有什麼症狀呢?

1、情感忽視的特徵

我們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第一,你有時會感覺與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嗎?第二,對不依賴他人你會感到驕傲嗎?第三,你是否不喜歡求助於他人,有事自己扛著?第四,你經常希望自己獨處嗎?第五,在社交場合中會感到不舒服嗎?第六,你內心會感覺到空虛嗎?等等。如果你的回答是“是”的話,那麼你很有可能經歷過情感忽視。

作者說,不完美的父母不一定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就是有很多父母,可能沒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他反倒未必是情感忽視的父母。情感忽視的父母體現在兩件事上面:

第一,在重大危機時刻的忽視。比如,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他遇到了很大的危機,但是在那個時候父母缺席了。父母完全對這個重大危機事件沒有反應。第二,是在非常重要的地方忽視。比如,孩子的人際交往、學習能力等方面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注,長期的被父母忽視。

作者說,你不要隨意對號入座,也不必內疚。我們要用開放的、接納的態度來面對,因為抱怨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2、健康父母的特點

情感健康的父母有三個關鍵的特徵:

(1)父母能感到與孩子有一種情感連線。

(2)父母關注自己的孩子,並視他為一個獨特而獨立的個體,而非自己的延伸、所有物甚至負擔。

(3)基於這份情感連線和對孩子的關注,父母適當地迴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比如,凱瑟琳是一位成功的年輕女生。在她5歲那年,和她的爸爸在沙灘上搭建房子,玩得很愉快。正玩得高興的時候,然後媽媽嚴厲地說:玩夠沙子了吧,凱瑟琳。你爸爸難得的休息日,可不想跟你玩一整天!過來這邊,我給你讀書。”爸爸和女兒坐在沙坑旁,抬起頭,停下了手裡的塑膠鏟子。靜默了一會兒,爸爸站了起來,拍掉了膝蓋上的沙子,就像他也必須服從一樣。

凱瑟琳為不能繼續玩感到難過,同時也覺得自己自私。媽媽把他們照顧得很好,她不該只顧自己跟爸爸一起玩。她順從地回到媽媽身邊,坐到那個小一點的沙灘椅上。媽媽開始給她讀書。須臾間,凱瑟琳的失望已被遺忘。

沒有人對凱瑟琳的情感作出迴應。如果說,他們玩的時候,媽媽放下手中的書,坐在沙灘椅上朝他們微笑說,“哇,你們挖了好大一個坑,想不想看看我怎麼搭一個沙灘城堡?”或者換一種方式說,爸爸還有工作要做,媽媽給你讀書可以嗎?這時候你發現,媽媽迴應了孩子的情緒,或者爸爸大聲笑起來,看著媽媽,又看了看凱瑟琳:“開什麼玩笑?我哪兒也不想去,我就想和我的乖女兒在這沙灘上玩!要來幫我們挖坑嗎,瑪格瑞塔?”都是有情感迴應的。

但是如果爸爸媽媽,只是陪孩子玩,沒有人關心孩子的情感,那麼孩子會感到失望,孩子的情感是缺乏迴應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忽視的症狀。

2

造成情感忽視型別的父母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12種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我們來了解一下。

1、自戀型父母

自戀型父母的典型特點是,父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他們不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相反他們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他們無法顧及孩子的感受,無法與孩子有良好的關係。其實,他們典型的特點就是易脆弱、容易受傷,記仇還推卸責任。

比如,孩子說錯了話,父母就記仇了。不跟孩子說話,孩子去道歉,請求原諒,去百般地討好,父母都不為所動。他用這種方式來懲罰孩子。他常用的手段是發怒或者冷落,這種父母的潛臺詞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

2、專制型父母

鮑姆林德博士這樣描述專制型父母:他們推崇規則、限制和懲罰,用一種既不靈活又強硬要求的方式撫養他們的孩子。專制型父母通常會與這樣的語句聯絡在一起:“老派的”、“孩子應當老老實實的,不要多嘴”、“玉不琢不成器”。

這種專制型的方式,不是說不能夠教育出好孩子,而是在專制型的老派的父母面前根本沒有機會表達情緒。這時候,孩子會容易造成情感的忽視,他長大了以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很嚴重的叛逆的狀況。

3、放縱型父母

放縱型是幾乎不和孩子有衝突,孩子做什麼都行。比如,書中有一個案例說,有一個孩子在外邊抽大麻,孩子深夜不回家,然後第二天回到家,他媽媽跟沒發生什麼事一樣,說你回來了,可能別的孩子會很羨慕,說你們家真好,你們家幹什麼都沒人管。但實際上這個孩子得不到來自父母的任何反饋。當一個完全放縱的、被溺愛的孩子,得不到來自父母的任何反饋的時候,他一樣會在內心深處造成情感的忽視。

4、離異/喪偶型父母

離異/喪偶型絕不是說只要離異,或者喪偶就不行。而是離異/喪偶型的典型特點是不快樂,喜歡抱怨,用離異做藉口。就是他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在婚姻的失敗或者是配偶的離開。

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不快樂和抱怨的世界當中,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都會想,要不是我爸離開我們,我們就不至於這麼慘等等。這也是造成情感忽視的一個典型的特點。

5、成癮型父母

父母酗酒、父母吸毒,或者父母做別的什麼事有癮,這都是常見的。這種父母最明顯的是會過度補償的。比如,喝醉酒了,把孩子打一頓,第二天起來後悔了,給孩子道歉,買禮物等等。

簡單地說,功能正常但有成癮問題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在於:他們經常表現得像兩個不同的人,而他們的孩子很難準確地預測在面對父母的哪一個人格。所以有這樣父母的孩子的家庭生活的回憶總是喜憂參半的,有快樂的記憶,同時常常伴著悲傷的回憶。整個童年充滿了這樣不可預測的教養,子女成年後會一直焦慮、擔心和隱隱地感到不安全。

6、抑鬱型父母

抑鬱型父母對養育子女的工作缺乏能量和熱情。不像自戀型父母需求關注,抑鬱型父母常常像是不存在。他開始轉向自己的內部世界,專注於自己,一心想弄清楚他是怎麼了,並擔心他是否能撐住。他精力不振,也無法付出更多。

這時候孩子的所有情感都只能夠自己收藏起來,因為父母沒有能量去幫你、照顧你的情緒,父母連自己的情緒都管不好,怎麼管你的情緒。所以,抑鬱型的父母,也會造成情感忽略。

7、工作狂父母

工作狂的潛臺詞是什麼呢,就是你的情感和需要都不太重要。所以孩子長大以後的特點是自我價值低。這些孩子從小到大,父母對他的照顧,都是透過保姆來實現的,所有的這種情緒上的問題父母根本不參與。所以這些孩子就會覺得,我根本不重要,我的生活沒有價值。那些去用生命犯罪的人,都是自我價值低的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8、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

當孩子在一個親人有嚴重疾病的家庭中長大時,無論病的是父母或兄弟姐妹,通常給予那個孩子的照顧總是打折扣的。作為照顧者的父母自己無能為力時,通常會有意無意地指望著孩子來無私地幫助。在這樣的家庭中的孩子或父母經常處於危機狀態。

比如,當父母經常前往醫院,情感被忽視的孩子只能自己熱一頓冷凍的晚餐,獨坐在電視前面吃;或者孩子發現自己總不斷地聽到一些他本不應該聽到的醫學術語,就算聽到也不明白;孩子乘坐別人的父母的車去參加足球比賽;他已經習慣了因一點小事就惹怒父母。

他身體內得到的愛是根本不夠的,所以到了青春期以後他會追求一個過度的補償,他會變得無比叛逆,這是照顧傷病家屬所帶來的這種危機。

9、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

就是這些父母永不滿足,永遠焦慮,永遠煩躁,永遠完美主義。如果他的孩子拿著全A的成績單回家,他會說“下一次,我希望看到的會是A+”。這就會導致你不會去關注他的情感和情緒,你只會要求他繼續學習變得更好。

10、反社會型父母

反社會型人格的父母,最典型的特點是沒有內疚感,他會用殘忍的操縱的手段來控制孩子,操縱孩子,欺負他,恐嚇他,威脅他。然後就是用內疚的方式等等各種各樣的方式,讓這個孩子覺得極度痛苦,因為父母沒有內疚感,父母覺得我達到了目的就行。

11、孩子即父母

實際上,這型別的父母允許、鼓勵或強迫他的孩子表現得像是一個成年的家長一樣,而不是孩子。有時這個孩子必須照顧他自己,有時他必須照顧他的兄弟姐妹。在極端情況下,他甚至必須像家長一樣照顧自己的父母。在絕大多數這種家庭裡存在一種迫使孩子一夜成人的極端情況。比如,讓孩子做飯,負責買菜等等,孩子早早地就成熟起來了。

12、“都是為你好”型父母

“都是為你好”型的父母,是綜合了以上的很多特徵。然後這種人在生活中最多。情感忽視的一個不幸的特點是,它會自我傳播。情感上被忽視的孩子長大後會形成一個對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盲點。當他們自己成為父母,他們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緒,他們撫養的孩子都會有相同的盲點,繼而重蹈覆轍。

3

被情感忽視的孩子的特徵

那麼如果一個孩子被情感忽視了,他會有哪些症狀?

1、空虛感

空虛感本身不是一種病,它不像焦慮症或抑鬱症,大多數人也沒有覺得,這些不適是干擾他們生活的症狀。它更像是一種一般的不適感覺,一種時有時無的、無法滿足的缺失感。它更像是一種麻木情緒,你可能有種泛泛的感覺,你缺失了一些其他人都有的東西,或者你是站在世界的外面往裡看著的感覺,就是有些不對勁卻難以名狀。它讓你感到與世隔絕,好像你本應該更加享受生活,但是卻沒有。你無法投入地享受生活。

2、反依賴

反依賴的典型特徵就是恐懼依賴他人,就是一種獨自長大的感覺,就是遇到什麼事不求人。反依賴的標誌和訊號如下:

你有抑鬱的感覺,但你不知道為什麼;你長期有莫名的想逃跑或想死的願望;即使童年很快樂,你記憶中的童年也是孤獨的;其他人說你冷漠;親人抱怨說你情感上很疏遠;你更喜歡自己做事情;很難開口請求幫助;你在親密關係中不舒服。

就當你跟周圍的人進入到了一種親密關係,別人跟你稱兄道弟的時候,你會覺得怪怪的,怎麼跟我這麼親近,這是反依賴的這種特徵。他不願意跟別人交流,沒事就喜歡一個人自己待著。

3、不切實際的評價

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特別喜歡貶低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很低。那麼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的標誌和訊號,包括很難確定你的才能,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才能。你感覺到你可能傾向於過度強調你的弱點。然後很難說你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然後你不確定你的興趣是什麼。當事情變得具有挑戰性的時候,你很快就放棄了。你選擇了錯誤的職業,或者換了好幾次工作。你經常覺得自己像一顆卡在圓孔中的方釘,有一種格格不入感。在人多時候最寂寞,就是這樣的感覺。你不確定,你的父母對你的看法。

4、毫不同情自己

他們經常非常容易原諒別人的弱點缺陷,至少在表面上如此。人們發現他們很好交談,因為他們似乎樂於接納又不隨意評論。然而,對待自己時,他們往往是相當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會因自己的某個弱點對自己生氣,卻很容易容忍別人有同樣的缺點。

就是一心只為了別人,然後別人有什麼不容易,他都願意幫忙,但是自己的困難,哪怕是身體出現了問題,他都能扛就扛,能不表現出來就不表現出來。

5、負罪感和羞恥感

你有時候沒有明顯原因地感到沮喪、悲傷或憤怒,有時候感到情緒麻木。你傾向於壓抑情感,或者避免動感情。你試圖隱藏你的情緒,這樣別人就不會察覺到。你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你覺得你沒有理由活得這麼不開心。

6、對自己生氣和自責

不要那麼追求完美,隨緣,差不多就行了,慢慢進步成長型心態,你就比較容易原諒自己。但如果一個人整天不原諒自己,整天生自己的氣,你越是不斷責備自己,不斷地批評自己的人,越是不會有動力去改正,就是這麼奇怪。所以,如果你能夠對自己放鬆一點,能夠對自己寬容一點,可能你的進步會更快。

7、認為自己有致命的缺陷

就是有些事不能讓別人知道,老覺得自己某一個方面是非常陰暗。所以不能夠被別人發現,不敢跟別人深交,不敢跟別人敞開心扉地聊自己的事。你可以聽別人的故事,但你不願意講自己的事情。因為你覺得,如果有人真的瞭解你以後,他一定會不愛你。

8、難以關愛自己和他人

如果一個人小時候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愛,他的情感是被忽視的狀況下,他是非常難在長大以後恰如其分地去愛別人。

9、約束能力差

那些叛逆的,在街上飆車的,或者是吸毒的這些孩子,要麼是父母忙得一塌糊塗,根本不管他們,要麼就是父母溺愛,或者就是暴力,不斷地毆打。

10、述情障礙

什麼叫述情障礙?就是不會好好說話。原因是什麼呢?他分辨不清楚自己的情緒,他唯一能夠識別的情緒就是憤怒。比如,就是兩個人關係特別好,妻子的手劃破了,老公過來就發飆,怎麼這麼不小心。他是出自於關心,但他不會表達關心。

這個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狀況,當父母沒有跟他做過更多情感交流的時候,孩子是不會跟別人表達情感的。然後最嚴重的症狀,就是自殺。一個人放棄自己的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定是累積了很長的時間,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是情感忽視所帶來的問題。

4

如何解決情感忽視問題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情感忽視,這些對別人來說自然習得的技能就需要你在成年後自己去培養了。掌握一項技能很費工夫,需要你付出時間和有意識的努力。所以,我們需要知道改變的阻力在哪兒?

首先,錯誤的期望。一個長久的習慣無法輕易被改變,你需要做好長時間對抗的準備,因為,你的每個習慣都是透過好幾年甚至幾十年養成的,不是一下就能改好的;其次,逃避。不願意面對這件事情,但逃避是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的。最後,不適感。就是一時無法接受這件事情,你經常拿右手吃飯,突然讓你拿左手你肯定會有不適感;最後,不瞭解你的情緒。我們在面對情緒的時候,錯誤地把情緒當作了壓力,所以當壓力摻雜進來了以後,我們才會做出很多非常奇怪的反應。但情緒不是負擔,而是必需品。你的情緒會給你傳遞訊息,你要知道情緒背後代表什麼?我們先掃除改變的障礙,然後應該怎麼做呢?

1、瞭解情緒

第一步,學習監控自己的感覺。第一步,覺知。就是你要感受到自己的感覺。作者說,你要記錄你的情緒表格。每天至少記錄三次,早中晚三次,問問自己,我有什麼感覺?我為什麼有這個感覺?

第二步,接受並信任你的感覺。就是你要知道情緒沒有壞的,不理性的表現是有原因的。這是可以掌控的,不理性的表現往往是發生在壓力之下,而不是在情緒之下。當你能夠好好地觀察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你的壓力反而會減小。

第三步,學習有效地表達感覺。記住,情緒本身不是壞事,如何對待情緒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有效控制和利用情緒的力量的方法就是適當地表達情緒。不要消極、衝動地表達情緒,而要自信而平和、有同理心地表達。

第四步,認識,理解,重視人際關係中的情緒。你可以跟朋友,去嘗試識別情緒,然後談論情緒,表達情緒。然後自己能夠觀察到自己的情緒,也能夠讓對方感知到你的情緒。

2、自我關懷

自我關懷的第一個層面,叫關愛自己。什麼是關愛自己呢?就是你首先要學會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學會說“不”。當你說了這些不以後,你發現別人能尊重你,他們會找你的節奏,會配合你。

第二,你要學會尋求幫助。就當你扛不住的時候,當你這事覺得不行的時候,張口問問別人,找到那種能夠給你帶來足夠支撐的人。其次,調節飲食。一定要重視吃的東西,千萬不要亂吃,第三,鍛鍊身體,養成規律的鍛鍊身體的習慣。就是你要找到一個鍛鍊身體的方向。然後學會休息和放鬆。

3、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作者提到了三件事計劃。什麼叫三件事計劃呢?每天列出三件自己不想做,但一定要做的事。、

比如,我要下樓跑三圈,這是一個我不想做的事。第二,我要攝入維生素C,我今天要空口吃一個檸檬,不願意做,列下來。第三,我不想做飯,但是又必須做,也把它記下來。

然後列下來三件特別想做,但是今天不做的事。比如,特別想玩手機,留出兩個小時就是不玩。特別想吃肉,但今天不吃肉等等。

每天找出三件自己不願意做,但是要去做的事,再找出三件自己特別想做,但是不應該做的事,記下來。記下來以後,用清單的方法畫勾,把這六件事做了。如果你真的堅持了很多天,你的自尊水平也會大幅堵地提高。

3、自我安慰

就是找到一些自我安慰的辦法。想想自己小時候什麼能讓你覺得安慰。還可以想想成年後經歷的那些重大的情緒挫折,你有沒有用到過一些有效的安慰自己的策略,即使你都沒有意識到。在此需要特別提醒,一定要謹慎選擇你用的策略,確保方法是健康的。

比如,泡泡浴、聽音樂、鍛鍊、散步等等,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行。比如我自己就會冥想,或者出去散步來緩解情緒。只要心情不好了出去溜達溜達就會滿血復活。

4、同情自己

學會同情自己,就是別對自己有那麼高的要求,允許自己做個普通人。因為沒有人能夠完美,不要我批評自己。你對他人從不批判,而是充滿關懷和同情,這是你的好訊息。現在你只需要學會運用你不帶批判的智慧,以同樣的方式幫助自己。這意味著你要用自己的智慧開導自己,並且能夠傾聽和接受你自己的聲音。別人都從你的幫助和關心中受益了,為什麼你自己就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