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精讀媽說:不要用成年人的速度去衡量一個孩子,靜待花開的心境,蘊藏著為人父母的大智慧。

作者:董若晗(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快點兒,你看看都幾點了!”

“天天最後一個,磨磨唧唧的!”

“走呀,穿個鞋怎麼還要那麼半天!”

自從樓上鄰居家的安安上了幼兒園以後,樓道里又多了兩位“催娃狂魔”。

這不,一大早催娃的號角就吹響了。

作為曾經“催娃大軍”中的一員,對於樓上鄰居目前焦急的心情,我真的感同身受。

娃娃們彷彿天生就會一套“磨蹭神功”,我家大寶也不例外。

吃飯要催,睡覺要催,上學要催,寫作業更是催上加催。

任你急得七竅生煙,她絲毫不為所動,依然穩如泰山。

直到大寶上小學後的某個清晨,她突然對正在換衣服的我說:“媽媽,你快點換呀,我都要遲到了。”

……

剎那間的恍惚後,我突然驚覺,娃居然在催我!

老母親差點兒喜極而泣。

從那以後,雖然在做某些事的時候大寶的動作依然慢如蝸牛,但我的催促聲卻越來越少了。

因為我知道了,對於內心沒有主動意願的孩子來說,父母的催促,只能管一時,並不會對孩子形成真正的動力。

家庭教育專家趙忠心曾說:“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透過自學而學會,前提是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秩序。

萬物皆有時,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

做父母,急不得。

過多的催促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不如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說不定能收穫驚喜。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武志紅老師曾經在《巨嬰國》一書中這樣描述:

孩子的成長就像大樹的長成,一圈一圈的年輪,都是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其需要面對的問題、學習的內容、經歷的體驗。

確實,都說“十個孩子九個磨”,磨蹭作為大多數孩子的通病,也是他們成長年輪上一個小小的漣漪。

而父母除了催促責罵,更要了解孩子磨蹭背後的原因:

1、缺乏時間觀念

周軼君在《圓桌派》中分享過這樣一件事,她三歲的孩子會把所有發生在過去的事情都管它叫昨天,所有未來他就叫明天。

而這種現象,在低齡兒童身上非常普遍。

國外有人做過一個關於兒童時間感知的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孩子對於時間長短的估算誤差極大。

對他們而言,一分鐘和五分鐘沒什麼差別,孩子年齡越小,對時間的感知越弱。

所以,

如果你的孩子還太小,那你的嘴裡的“快點”,對於孩子來說和“吃飯”“睡覺”這些詞沒有什麼區別。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2、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指的是當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時,就會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現象。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越催越慢。

父母反覆的嘮叨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破壞孩子對正在做的事情的專注力,使他們對於即將要做的事情也會越來越排斥。

比如孩子正在專心畫畫,你卻不停地催孩子去上床睡覺,一聽到這些,孩子的專注力就被打斷,不耐煩的心理使得孩子的行動更慢了。

3、依賴性過強

這兩天追了熱播的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

裡面有個鏡頭令我印象深刻,爸爸怕兒子上學遲到,為了節約時間,他便一邊催孩子吃早點,一邊幫孩子穿鞋穿襪。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這個畫面過於熟悉了。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父母,自己開著加速全自動模式,卻把孩子養成了一動不動。

就像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一書中所說:“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父母的過度包辦,讓孩子覺得有父母在,總會有人為自己善後,從而變成依賴。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人只有自己真正想改變時,外在的推動才會顯現出作用。

對於那些慢小孩來說,父母與其一味的催促,不如針對孩子的問題去解決,為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形成內心真正的動力:

1、帶孩子認識時間

兒童心理學之父皮亞傑認為,人類對於時間知覺只有在大腦的推理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產生。

要解決孩子磨蹭,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感官的引導方式,讓孩子透過視覺,聽覺來感知時間。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買一個孩子喜歡的鬧鐘。

和孩子一起設定起床時間、睡覺時間、上學時間等。

在平時的溝通中多使用具體的時間名詞,比如“我們看著表,再玩十分鐘。”“最長的針再跑五圈,過五分鐘就要上床睡覺了”等等。

這些話比起“一會兒”、“快到點了”、“立刻”等籠統的詞,更能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變化,從而加強孩子對於時間的掌控能力。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2、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不催就遲到了/太晚了/飯涼了……”

有時父母總是對孩子磨蹭的後果過於擔心,然而成長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我們也要適當地讓孩子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美國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在教育女兒維尼夫雷特時發生過這麼一則故事。

有一天,女兒與斯特娜夫人約定了下午一起去看電影,可女兒和朋友玩得高興,比約定時間晚了半個小時回家。

但斯特娜夫人並沒有發怒,只是平靜地說:“時間來不及了,我們看電影的計劃泡湯了,真遺憾!”

維尼夫雷特記住了這個教訓,從此做什麼都總是很守時。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太磨蹭時,要給予他們適度的懲罰。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3、用表揚代替催促

樊登老師曾講過兒子嘟嘟上學從來沒有遲到過。

每天早晨,鬧鐘一響,推他一下,嘟嘟自己就會起來洗漱,吃早餐,根本不用催。

而這些都源於嘟嘟兩三歲時樊登老師的一次誇獎。

有一次嘟嘟表現出來不遲到的行為,他說:“爸爸,我們早出去,別遲到。”

這時,樊登老師專門停下來,對他進行了表揚和肯定,說:

“嘟嘟,你知道嗎,你這個行為很棒,你很守時,守時是一個非常好的素質。這個社會上的人都喜歡跟有素質的人打交道,你這個行為很受歡迎。”

此後,他就愛上了守時這件事。

每個人對於別人的斥責生來就有排斥的本性,成人如此,孩子更是這樣。

所以,

恰當時機的一次表揚,其效率遠遠超過磨蹭時的反覆催促與呵斥。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孩子太磨蹭怎麼辦?等一等,把孩子的節奏還給他

我們小時候應該都學過的一篇課文,名字叫做《花鐘》。

凌晨,牽牛花吹起小喇叭;傍晚,茉莉花飄香。

一天當中,花開的時間不盡相同。

我們不會期盼著睡蓮能夠在午夜甦醒,也不會奢望曇花可以在日頭下綻放。

因為我們知道,花開有時。

而孩子又何嘗不似一朵花呢,我們可以為它灌溉知識的養分,修剪錯誤的枝丫,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讓他按我們規定的時間開花。

父母的催促有時就像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被稱作“育兒之父”的本傑明·斯波克曾說:

“如果父母多數時候都讓孩子靠自覺去做事,如果孩子自己做不好事,父母能就事論事地給予指點,如果大人不總是催促他們,孩子們通常都能找到辦法克服天性中的磨蹭。”

很多時候,是父母將自身的焦慮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才有了不停的催促。

不是孩子太慢,而是我們太急了。

不要用成年人的速度去衡量一個孩子,靜待花開的心境,蘊藏著為人父母的大智慧。

允許孩子慢下來,才是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作者簡介:董若晗,富書專欄作者,富書2。0變現營學員,天馬行空雙魚座,永遠保持好奇心的90後,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有態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