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的“二品大員”和今天的什麼職務相當?這級別,你可能不信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主要機制,封建王朝中普通人想要踏入仕途幾乎只能透過讀書考取功名,為此大量的讀書人寒窗苦讀十多年,只為了能夠在考場上一鳴驚人。為此唐代詩人孟郊在詩中寫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古代讀書人考取功名後春風得意的心情。

清朝的“二品大員”和今天的什麼職務相當?這級別,你可能不信

科舉制度在我國延續了數千年,直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依然存在,這也是大多數普通人能夠改變人生的唯一機會。一般考取功名的才子都會進行殿試,隨後皇帝給這些才子分配相應的官職,任職期間如果表現出色則有機會得到晉升,這也是多年以來的規矩。

不過即便在朝為官也有高下之分,清王朝的官僚等級體系極為森嚴,總共有九品十八級。那麼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聽到的“二品大員”和今天的什麼職務相當呢,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

清朝的“二品大員”和今天的什麼職務相當?這級別,你可能不信

清王朝的官職主要有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種型別,他們都以品級進行區分,分別是從九品到正一品,每個官階之間地位相差懸殊,對應到今天則是副國級到正國級。首先我們常常聽到的二品大員肯定是十分高階的官階,一般能稱之為大員的在清朝都有著極高的權勢,無論是在外還是在朝中,他們每個人都能稱得上一方霸主。

而清朝朝政中的正二品也有多個職位對應,在地方以及中央都能找到相關人員,所有官員都分為文職和武職,他們無論是責任還是衣著都大不相同,不過都有對應的二品職位。在朝中正二品主要官職為“侍郎”,“內務府總管”和“三少”。

清朝的“二品大員”和今天的什麼職務相當?這級別,你可能不信

其他兩個職位很好理解,而“三少”主要指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和太子少師,這些職位雖然名字看起來是輔佐太子,不過事實上他們也是處理國家政務,甚至可以達到正國級的行政級別,只是由於工作相比於其他官員較為特殊,這些職務一般是由領導者的副手擔任,因此他們的級別也是副國級。

內務府總管顧名思義就是主管內務府,處理皇宮裡大大小小的事務,雖然格局相比於其他二品官員相對較小,但是整個國家的權力都集中在皇族身上,因此他們的事情也屬於國家大事,相對來說內務府總管在今天類似於中央辦公室主任,級別自然也是副國級。

而侍郎則是尚書的副手,雖然有些朝代侍郎權力較小,但是在清朝侍郎得到了皇帝的重視,許多時候都可以直接不經過尚書的許可直接進諫,甚至還能參加國家重要決策的商議。由此可見侍郎的職位對應我們今天的國務委員副部長,在級別上來說屬於副國級。

清朝的“二品大員”和今天的什麼職務相當?這級別,你可能不信

至於地方官職正二品相對中央較少,僅僅有巡撫以及未加銜總督兩個。總督官位極高,初始便是正二品,我們經常聽到的湖廣總督等稱呼基本掌握了一個或者多個省的民生經濟以及軍事大權,在其他朝代相當於封疆大吏。

而巡撫相比於總督初始等級要低一些,僅僅是從二品,他們主要是一個省的行政長官,負責省內的一些事務。不過擔任巡撫時間一長一般都會受到加銜,只要加了侍郎銜之後也可以升為正二品。這兩個官位基本可以對應今天的地方局書記,在行政級別上也是副國級幹部。

清朝的“二品大員”和今天的什麼職務相當?這級別,你可能不信

二品大員除了正二品之外還有從二品,他們往往也被稱之為二品大員。與正二品一樣,從二品官員也有地方和中央之分。中央的從二品官員主要是內閣學士以及翰林院掌院院士。內閣學士一般是內閣大學士的副手,清朝早期內閣大學士地位極高,相當於丞相,可是到了後期軍機處成立內閣的地位便大幅度降低,一度成為釋出公告的部門。

由於功能以及地位降低,內閣學士的地位也遠不如以前,到了雍正年間正式被定位為從二品。翰林院也是許多人經常聽到的名字,這個地方主要是負責清王朝的文化研究,對應的機構就是社科院,而掌院院長自然也就是社科院院長,行政等級對應正部級。

清朝的“二品大員”和今天的什麼職務相當?這級別,你可能不信

地方官員則包含了巡撫以及布政使,“巡撫”這個職稱在正二品中已經有所提及,如果不加銜的話巡撫就是從二品官員,他們的工作與加銜之後一致,不過沒有身兼中央的官職,類比於省委書記。而布政使主要是掌管省內的錢糧賦稅等民生事務,工作內容對應省長,這兩個職位的官階都是正部級。

透過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每一個二品大員都是國之棟樑,他們掌控著整個清王朝的民生,軍事等命脈,無論是朝中還是地方這些大員都有著莫大的權力。正二品代表著副國級,而從二品則代表著正部級,足以見得他們的尊貴。

參考資料:

《登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