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朝膽子最大的小偷,直接進入國庫偷取銀子,結果出現了尷尬一幕

明朝中期,隨著商品經濟的萌芽,一種新的生產關係開始出現,比如有開礦的、有挖煤的等等。這時也出現了一個新行業,印刷書籍的商人受到了啟發,開始印發售賣報紙。可能大家認為這怎麼可能,明朝也有報紙發行?這不是筆者虛構,這是有史料證明的。

明末清初政治家孫承澤曾在《春明夢餘錄》中記載,“崇禎元年上諭,各衙門奏章,未經御覽批紅,不許報房抄發,洩漏機密。”從這句話我們能看出,當時報紙是需要官方審查的,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明朝末年,政府已經允許民間有報紙發行了,這就為後來的《京報》產生奠定了基礎。

明朝膽子最大的小偷,直接進入國庫偷取銀子,結果出現了尷尬一幕

《京報》上主要刊登朝廷的官文為主,同時加上一些奇聞。不過它的發行是完全脫離官報系統的,而且報房可以叫賣市面,也可以接受訂戶,零售每冊大約10文,訂閱一月收費200文至300文。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刊登在《京報》一則奇聞的故事。

這則故事說的明朝萬曆年間發生的,當時刊登在《京報》上, “太倉庫於萬曆戊戌中有偷兒從水竇中入,竇隘,攢以首,無完膚矣,亦得一大寶,置頂標,如前出。至竇之半,不意復有偷兒入,俱不能退,兩頂相抵,槁死,而寶在其中。久之,擁水不流,治瀆始見。見邸報”。

明朝膽子最大的小偷,直接進入國庫偷取銀子,結果出現了尷尬一幕

什麼意思呢?明朝萬曆年間,江蘇的太倉的銀庫裡發生了盜竊案。本來這是一件不奇怪的事情,然而讓人感興趣的是前來偷銀子的小偷卻死在了現場。怎回事?原來這名小偷看庫房守衛森嚴難以透過撬門進入,於是想到了透過庫房的下水道進入,當時下水道很狹窄只能容下一人匍匐前進透過。

這名小偷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透過下水道進入了銀庫,在選了一個最大的金元寶之後,小偷準備原路返回。就在這名小偷透過下水道爬到一半時,下水道里又來了一名小偷,而且兩人都要對方讓路,這下就尷尬了。

明朝膽子最大的小偷,直接進入國庫偷取銀子,結果出現了尷尬一幕

偷到元寶的小偷根本不願意再退回去,而剛進入的小偷由於沒有偷到銀子,更是不願意後退了,兩人就在下水道里頭頂頭,最後活活死在了下水道里。沒多久之後,天降大雨,庫吏發現銀庫下水道不能排水,這時疏通的工人們才發現了下水道里死了兩名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