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地緣環境最為惡劣,為何還能一統北方?

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地緣環境最為惡劣,為何還能一統北方?

曹操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副逆襲史,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能想到曹操竟然能夠一統北方,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曹操的條件都算不上好。但是曹操卻先後擊敗呂布、劉備、袁紹,一統中原,令人驚異。實際上,綜合來看,曹操之所以能夠有此成就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

一、曹操胸有大志

曹操雖然起點算不上高,當然了比劉備是高得多,但是和其他諸侯相比,曹操的起點真心不算高。但是人家曹操是胸有大志的,這個大志並非是爭奪天下,一統中原,而是匡扶漢室!最開始的曹操也是以漢臣自居,想要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幫助國家安定下來!

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地緣環境最為惡劣,為何還能一統北方?

當初眾諸侯起兵反對董卓,給董卓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是當董卓準備撤退去長安時,諸侯們卻各懷鬼胎,都不願意進兵,而是想著搶奪地盤,儲存自己的實力。當時,只有曹操主動進兵追擊董卓,雖然被打得大敗,但是可以看到曹操對漢室的一片忠心。此時的曹操,還是非常忠於漢室的,不然他完全沒必要去追擊董卓,因為就算迎回了天子,他也得不到想象中的好處。不過也正是因為曹操對漢室的一片忠心,讓大家清楚了曹操的為人,願意前來投奔曹操。

我們就說曹操手下的頭號謀士荀彧,他最開始在漢朝為官,見董卓禍亂朝堂,便選擇了棄官歸鄉,而後他受到袁紹的禮遇,被袁紹視為座上賓,最後又主動放棄袁紹,轉而投靠了曹操。當時的袁紹和曹操相比,一個是在天上,一個是在地下,荀彧為何會做出這種選擇呢?正是因為他看清楚了袁紹和曹操的為人。袁紹想要爭奪天下,取代漢朝自立,而曹操想要匡扶漢室,成為大漢的社稷之臣,而荀彧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忠於漢室之人,所以他果斷的選擇了曹操!

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地緣環境最為惡劣,為何還能一統北方?

荀彧和曹操,實際上最開始的時候特別像一對志同道合的兄弟,因為兩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一起拯救大漢天下。只不過荀彧一路走來目標沒有絲毫改變,而曹操在權力的提高後,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不再想著匡扶漢室,而是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曹操的這種想法一產生,就註定最終會和荀彧分道揚鑣,所以最終才會有曹操冷落荀彧的結局。

不過無論怎麼說,前中期的曹操,實際上是一個忠於漢室的熱血青年,他的志向是匡扶漢室,這在當時眾多忠於漢室的人看來,是可以託付之人,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了跟隨曹操。

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地緣環境最為惡劣,為何還能一統北方?

二、曹操心胸豁達,願意聽從別人的意見

表面的豁達很多人都能做到,可要發作發自肺腑的心胸豁達,就沒幾個人能做到了。當你沒啥權力的時候,人家提意見,你很樂意聽從,可是當你身居高位時,你就不一定能保持這種心態了。曹操的許多強敵,就沒能做到這一點!

呂布戰力強悍,是曹操前期的大敵,可是呂布卻不聽陳宮之言,屢屢犯下大錯,最終被曹操擊敗。袁紹無論是人才、資源、軍隊都強於曹操,卻沒能做到聽從謀士的意見,導致官渡大敗。而反觀曹操,對於手下謀士的正確建議,都是十分聽從的,結果就換來了自己實力的快速增強。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許攸來投,別人都不相信許攸,只有曹操相信許攸的建議,選擇去偷襲袁紹的烏巢糧倉,結果一戰定乾坤,大敗袁紹,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

和其他對手相比,曹操為人豁達,善於並且願意聽從別人的意見,不固執己見,這是他成功的一大原因。

三、曹操自身實力很強

在當時的社會,曹操自身的能力非常強,他完全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天才,在軍事謀略方面有極深的造詣。三國這麼多主公,能在軍事方面和曹操正面抗衡的,並不多!除此之外,曹操的眼光也是非常的獨到,當時漢獻帝逃出長安,眾諸侯都對此避之不及,只有曹操願意主動接納天子,以天子的名義發號施令,這讓曹操的後續事業發展的非常順利,因為有大義在手,很多人還是不敢違抗的。而且曹操輔佐漢獻帝,在當時眾人看來,是名臣典範,很多人還是願意投靠曹操,效忠於大漢的。

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地緣環境最為惡劣,為何還能一統北方?

結語

曹操雖處於四戰之地,地緣環境非常惡劣,但是他最終還是平定了北方,成為了天下間最強的勢力,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曹操最開始是胸有匡扶漢室的大志的,引得眾多心繫漢室之人紛紛投靠,二是曹操善於用人,善於聽從別人的意見,這也是他能打贏官渡之戰的關鍵因素。三是曹操本身實力非常強,有非常強大的人格魅力,在他崛起的過程中,他自身的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