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活的觀察很有意思,只要多留意,就能發現身邊上演著一幕幕戲劇。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昨天晚上吃完飯閒的沒事在廣場溜達,沒走幾步就聽到一陣一陣的抽泣聲。仔細一看,前方長椅上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在哭,而旁邊疑似孩子母親的中年女性正面無表情的玩手機。處於禮貌,我很快就離開了,結構沒想到我溜達完一圈之後這對母子居然還在,這時可不是孩子默默哭泣,家長一旁玩手機了。隔著老遠,我就聽見孩子的母親對著大哭的孩子斥責道:“哭,還哭?怎麼,你以為哭就有用了,你以為哭我就妥協了,我告訴你,沒用。吃什麼必勝客,回家吃飯,不然你就在這待著,別吃了。”接下來聽了幾分鐘,大致瞭解情況。事情是孩子想吃必勝客,媽媽不肯,兩人就此僵持,誰都不肯退讓。

我看著眼前的鬧劇,心中感嘆:這又是一個典型的“家庭權力之爭”的示例啊!

那麼什麼是“家庭權力之爭”呢?為什麼“家庭權力之爭”會出現?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以及如何避免“家庭權力之爭”,就是我們探討的問題了。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一、家庭權力之爭:爭奪“控制權”的遊戲

“家庭權力之爭”無處不在。

“家庭權力之爭”本質上就是動用各種‘’手段‘’爭取自己在家庭中的“控制權”,簡單來說就是家庭“從屬地位”的確立,這個家庭要‘’聽誰的‘’,‘’誰說了算‘’,是“家庭權力之爭”的主要體現。

剛剛那個例子表面看是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拒絕了孩子想吃必勝客的請求,但是本質上是媽媽希望兒子按照自己覺得對的方向前行,而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前進。

實質上,很多家長無論做什麼關心孩子的事,他們的眼中都沒有孩子的感受,而是在宣誓主權,表示“你在我的控制範圍內,你並沒有成長到超越我的理解”。

所以,“家庭權力之爭”其實是和“控制權”息息相關的,“家庭權力之爭”是孩子與家長爭奪家庭“控制權”的遊戲。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二、“家庭權力之爭”是家長對孩子成長的否認和恐懼

剛走路時,孩子一次次推開家長,獨自前行。

剛有自我意識時,孩子一次次反駁家長,表達自己的看法。

剛青春期時,孩子一次次頂撞父母,想脫離父母的庇護。

而當一個孩子漸漸超越了父母的認知範圍,代表了這個孩子在潛意識層面“拋棄”父母,擺脫了他們的控制。但只要不夠成熟的父母,才會恐懼被拋棄,他們的做法就是——用自己的成功經驗來碾壓孩子。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三、“家庭權力之爭”破壞親子關係

當孩子和家長髮生“家庭權力之爭”時,很大可能會出現雙方互不妥協的情況,這時會陷入到僵持狀態。孩子“自我表現”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於是開始陷入“自我壓抑”。表面看孩子已經妥協,問題已經解決,但其實隱患並沒有根除,父母和孩子間的矛盾依舊存在。“自我壓抑”會讓家長失去孩子的信任,會讓孩子覺得即使自己說了,家長也不會理會。時間一久,孩子就不願意再和家長“開啟天窗說亮話”了。

就像孩子想吃必勝客其實不是什麼很大的問題,家長無論滿足不滿足孩子的願望都是小事,但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方法打消孩子的慾望,還逼迫孩子必須“聽她的”,這就激化了矛盾,家長完全可以換種表達:“爸爸在家裡等我們吃飯,如果我們在這裡吃必勝客了,那我們就不能和爸爸一起吃飯了。”這樣的說法一般孩子都會選擇爸爸的,雖然必勝客的願望還是沒有滿足,但是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經被家長尊重,也沒有“控制權”的爭奪。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出現矛盾和衝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矛盾家長要學會解決,而不是讓細微的矛盾累積演變成一場席捲家庭的“戰爭”,所以如何處理與孩子間的矛盾,避免陷入“家庭矛盾之爭”尤為重要。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四、如何避免陷入“家庭權力之爭”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表明:“避免與孩子發生權力之爭,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堅持。我們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我們要改變孩子做什麼。瞭解、鼓勵、合理後果、相互尊重、尊重規律、贏得合作,這些都是解決權力之爭的方法。”

1、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溫和教導

當孩子出現不合作的情況時,家長應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對孩子溫和教導,而不是運用恐怖和威脅逼迫孩子完成你的命令。開頭時所描述的情況:孩子鬧著要吃必勝客,媽媽在廣場對孩子斥責威脅,只會逼著孩子站在媽媽的對立面。就算媽媽真的覺得必勝客不好,也完全可以換一種態度,語氣可以更為和緩。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2、正視孩子的成長,適當示弱

在孩子們的心中,父母就像是一堵永不倒塌的牆。可是,沒有哪一個人永遠做孩子,也沒有哪一個人永遠站在家庭的屋簷下。踏入人生,離開父母的港灣,離開親友的幫助,是人生的成長之路。雖然孩子的成長令家長自豪又傷悲,欣喜又恐懼,但這並不是家長和孩子進行“家庭權力之爭”的理由。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正視孩子的成長,在適當的時候“示弱”,懂得提前退出這場“戰爭”,把孩子人生的“控制權”交還給孩子。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3、與孩子合作,而不是命令孩子

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說:“不論什麼時候,當我們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而解決權力之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放棄大人的專制、暴力,真心與孩子合作。”

當孩子犯了錯或者違背父母的意願時,父母的第一反應時“家長的權威”受到威脅,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威性”,家長通常會對孩子下達命令。但是這種做法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家長對孩子的命令,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合作,不是讓孩子“完全聽話”,而是給出建議,讓孩子自己思考利弊,做出選擇。

不成熟的父母和孩子競爭,成熟的父母成全孩子,因為成熟的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需求和生命力,並且願意烘托他們成長,也相信與孩子之間的愛,不會因為孩子的成長而減少。

從某種程度上說,成長,其實就是打敗父母,讓自己成為勝利者。

只有這樣,孩子才可以毫無顧慮地享受成長。

我的家庭我做主警惕“家庭權力之爭”,家長如何處理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