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訊號山:新能源汽車“新”在何處除售後服務外技術革新才是核心

新能源汽車興起時飽受爭議,充電太慢與里程焦慮成為主要吐槽點,現今油價上漲的壓力,和對新能源車主優惠政策下,許多人開始改變對新能源汽車的看法,企業開始增設充電樁、換電站等相關配套服務,在終身質保政策下,不少車主以各種理由被拒絕售後,車企留住客戶需技術突破,不能僅靠玩文字遊戲。

根據資料顯示,中國第一輛電動汽車產生於1995年,近些年伴隨新能源概念全面興起,新能源汽車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以節能減排為目的,若電動汽車所用原材料與電力供給,仍需大量煤炭鋼鐵等舊能源,替代燃油車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近年來,汽車產業在我國發展迅速,伴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車對於越來越多的家庭來說開始成為“剛需”,從使用者的里程焦慮和充電難題來看,電動汽車的市場認可度並不高,加上更換電池價格昂貴,二手市場低迷,更多人將電動汽車作為家庭第二輛車考慮。

此前,比亞迪“三電質保”條件過於苛刻使用者被拒保,蔚來更換輪胎花費十幾萬,類似售後問題頻發,引起消費者不滿,近日新能源電動汽車自燃問題再引爭議。一輛新能源汽車動輒十幾萬、幾十萬,事故頻出讓不少準車主選擇“一看再看”。

從定義上來看新能源汽車並非特指電動汽車,也包括混動、氫能汽車,誰能率先突破技術壁壘,才能真正佔有市場。

伴隨近幾年車企與國家相關政策發力,小區與商場出現越來越多的充電樁,也有車企採用換電站的方式來縮短充電時間,電動汽車增設充電樁與換電站,解決了短期問題,使部分具備條件的使用者體驗度提升。但充電樁荒廢、不良商家騙補貼等問題還在,想開電動車回老家的也在,充電速度與電池容量不能提升,售後所帶來的優勢遲早會被技術取代。

當前各個車企新能源的前端應用技術越來越成熟,但對於汽車和電力的生產仍無法做到完全綠色化,新舊能源替換與平衡需長遠計劃。車企環保不能僅靠喊口號,應當從多角度出發,將更多力量放在技術研發。

信網評論員 孫寶震

[來源:信網 編輯:古德]

【來源:信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