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封閉上千年的地宮被開啟,銅浮屠為啥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封閉上千年的地宮被開啟,銅浮屠為啥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封閉上千年的地宮被開啟,銅浮屠為啥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封閉上千年的地宮被開啟,銅浮屠為啥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封閉上千年的地宮被開啟,銅浮屠為啥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封閉上千年的地宮被開啟,銅浮屠為啥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現藏陝西省法門寺博物館的鎏金銅浮屠,唐代,1987年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通高53。5釐米、座寬28。5釐米、剎高23。5釐米。鑄造成型,通體鎏金。由寶剎、浮屠、月臺、基座組成,浮屠設方形基座,基座上有三層月臺。欄杆上下段有寶珠、如意雲頭、葫蘆狀的裝飾物。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鎏金銅浮屠原是安放第四枚佛骨舍利,是地宮內發現的唯一一枚真身靈骨。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法門鎮,相傳創建於東漢,先有佛塔後建佛寺,所以最初便因阿育王塔而名阿育王寺。後來唐高祖李淵賜名法門寺,唐太宗李世民在這裡重修了一座四級木塔供養佛指舍利。貞觀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命開啟地宮,尊奉舍利,宏建地宮,旌表佛塔,擴充寺域。法門寺成為有唐一代的皇家寺院,大唐八位皇帝七次迎送佛指舍利,從李淵開始,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肅宗、代宗、德宗、憲宗、懿宗、僖宗等皇帝均曾迎送佛骨或修葺過寺院。

唐禧宗把佛指舍利送還法門寺地宮,並佈施大量宮廷器物供養。從此以後湮沒千年,不顯於世。到了明代,唐建木塔倒塌,明神宗萬曆七年至三十七年(1579—1609)重建八角十三級磚塔一座,塔高47米,但地宮從未擾動過。

1981年8月24日,雷電交加,法門寺磚塔塔身在狂風驟雨中突然崩塌。1986年10月,文物部門決定撥款重修寶塔。1987年4月在清理塔基時,神秘法門寺地宮之門被開啟,發現唐代地宮並出土佛指舍利和大量唐代稀世珍寶,鎏金銅浮屠隨著面世。塵土飛揚中,一段塵封1000多年的史事再度被人憶起。

佛指舍利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早期存放於琉璃瓶內,供養於塔龕之中,可隨時供人瞻禮。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一百多年,古印度有個國王叫阿育王的崇信佛教,曾廣泛建立佛塔以供奉佛舍利。人們將這些塔統稱為阿育王塔。據傳中國境內有十九處,扶風縣阿育王塔即為其一。法門寺先有佛塔後建佛寺,所以最初便因阿育王塔而名阿育王寺,後唐高祖李淵賜名法門寺。

浮屠,也做浮圖。其含義有多種,可解釋為佛陀、佛教、僧侶或佛塔。此處所指的是佛教建築形式的“塔”,源於印度,最初為供奉佛骨之用。見舍利如見佛陀本身,造塔的功德很大。俗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為死去的人造塔,畢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然而,早期的浮屠形制已無人知曉,唐末為四級木塔,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件鎏金銅浮屠是唐代法門寺木塔的原型,因此它是地宮出土文物中最具標誌性意義的典型文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國(境)展覽呈現出日益繁榮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2002年,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鎏金銅浮屠被國家文物部門收錄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