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兵馬俑出土,秦始皇陵被盜之後,有傳聞說可能被項羽搬空了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的驪山北麓,主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現在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編號第3號),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秦始皇陵並沒有發掘開來。但其陪葬墓卻一不小心被挖了出來,並被國際友人唱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蹟”,把它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兵馬俑出土,秦始皇陵被盜之後,有傳聞說可能被項羽搬空了

秦始皇陵始建於秦始皇上臺的秦政元年(當時秦始皇才13歲,超級童工啊),歷時39年,至秦二世二年完工。一座陵墓建了39年,可想而知該是一個多麼宏大神秘的工程,其所花費的人力和財力更是不可想象和估算。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第一的帝王陵寢,相傳動用近80萬人,歷時39年才完工。然而就是這距今兩千多年的陵墓,直到今天人們也沒有足夠的技術去挖掘。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這個地宮有多深, 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兵馬俑出土,秦始皇陵被盜之後,有傳聞說可能被項羽搬空了

“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裡,驪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里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鬧。考古學家根據這個傳說曾作過很多考察,一直找不到這個傳說中的地下通道。一般帝王陵墓有至少四條墓道,而始皇陵只發現了東西兩條墓道。

秦亡以後呢,是什麼原因使得秦陵得已儲存兩千多年卻還未被盜?

有一種說法便是秦陵有守陵人。

相傳秦始皇建造陵墓之初,便考慮到如何能讓陵墓長久儲存下去,以防有人盜墓。他與大將蒙恬商量,決定任命蒙氏的一支宗族世世代代作為守陵人守護著秦始皇陵。

這支守陵的軍隊由蒙氏統領,世世代代守護著秦陵。當年項羽擊敗秦軍進入咸陽,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項羽覺得這麼做難以消除心中對於秦始皇的仇恨,便決心帶領軍隊去挖秦始皇的陵墓。

項羽帶領十萬之眾來到秦陵,突然秦陵前面出現一支軍隊,他們武器精良,訓練有素。就在這時,狂風大作,漫天黃沙,驚得項羽的馬匹一陣陣嘶吼。

項羽身旁的術士對項羽說此非吉兆,建議項羽立刻退軍,於是項羽大軍便無功而返。不止項羽的軍隊如此,據說後世的綠林好漢,土匪賊寇都想挖秦陵盜取寶藏,但卻都無功而返。

傳言當時第一代守陵人叫蒙常山,這一支蒙氏家族世世代代都在做著這件事。他們每隔二十年換一位守陵人,過完這二十年方可去做其他事,但關於秦陵的事他們一個字都不能洩露。

兵馬俑出土,秦始皇陵被盜之後,有傳聞說可能被項羽搬空了

除了守陵人之外,秦陵最讓人吃驚的地方是它地下佈滿水銀。

從《史記》和《漢書》中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想要把自己的陵墓建的跟自己統治的天下一般。在陵墓中有宮殿樓閣,更有大江大河。據記載這大江大河竟是一條水銀河。

這一點基本上不用懷疑了,因為考古學家對秦陵周圍的土地進行了檢測,發現秦陵土地存在汞異常的現象。

汞的分佈大體上呈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而巧合的是,這正好與中國黃海和渤海的位置分佈十分相符。

想到這不僅對秦陵的神秘感又增添了幾分,如果古人真的能用水銀構造中國江河的分佈,那真是不可思議的壯舉。

對這事,有些小夥伴會產生懷疑。因為按照過去那種提煉,加上水銀揮發速度,然後再把這東西擱到墓裡頭,能攢一百噸這都有點不可思議。

所以有些小夥伴就要問了:“有這麼多嗎?這都打哪來的?”

首先咱可以很肯定的說,一百噸肯定是有的,這是經過現代專家們計算得來的。

那麼這水銀打哪裡來的呢?這裡頭貢獻最大的是一個叫巴清的寡婦,當時巴蜀一帶首屈一指的富裕人家,家裡有的是礦,其中最大宗就是這水銀。

兵馬俑出土,秦始皇陵被盜之後,有傳聞說可能被項羽搬空了

萬年長明燈

無論地下陵墓建設的多麼輝煌,說到底還是見不到光線的,加上當時的科學技術不夠發達,一旦陵墓被土完全封住,地底下必然是一片暗黑的景象,這種結果是秦皇不情願接受的。

於是他派出大量“專家”去山海各地尋找人魚油脂,這種魚最早見於山海經的記載,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奇異生物,把他們的脂肪熬製成可供點燃的燈油,這些油燈就可以在地底下長明不滅,有些傳聞甚至說這款油燈可以燃燒一萬多年,不過這個傳聞的可信度就比較低了。

按照如今的物理學能量定律,長明燈基本上不可能存在的,況且墓室中的氧氣總會有被消耗完畢的一天,缺少了氧氣油燈照樣會熄滅。所以就有學者推斷說,所謂的長明燈很有可能就是鯨魚的油脂,這種油脂雖然可以長時間燃燒,但“長明”是不可能的。

秦陵的神秘感最主要的還是人們對它的未知性,那麼人們為何還不挖掘秦陵呢?一是技術不足,二是傳說秦陵地宮裡有大量的機關。這其中最為神秘的就要數金飛燕和鎮河石碑了。

兵馬俑出土,秦始皇陵被盜之後,有傳聞說可能被項羽搬空了

金飛燕據傳是魯班所作,其專門應用於墓穴之中。它是用金子做成燕子的形狀,能夠在墓室之中來回飛翔,不管過多久它都不會停止。

如果有人闖入墓室之中,便會被這金飛燕當場擊中而死亡,這也是用來保護墓穴的一種方法。當然金飛燕是否真的存在無從考證,但正是如此才更加顯得秦陵的神秘。

那這鎮河石碑又是何物?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在秦陵的地宮裡有水銀做的江河,這鎮河石碑便是用來鎮壓這水銀河的。

有鎮河石碑在,水銀河風平浪靜毫無波瀾,一旦這鎮河石碑被打碎或者破壞,那麼這水銀河便會波濤洶湧四處奔流,再也無法控制。

兵馬俑出土,秦始皇陵被盜之後,有傳聞說可能被項羽搬空了

歷經兩千多年卻一直沒有被盜

最先對秦始皇陵下手的是項羽。項羽祖上被秦人所殺,他連阿房宮都燒了,自然不會放過始皇陵,項羽佔領了咸陽後,動用了30萬大軍來挖秦始皇陵,但挖了很多天卻始終未能找到墓道(即入口)。最終項羽只在對陵區進行大肆破壞和掠奪之後,放火燒燬了地面建築了事。

一種說法項羽派英布率幾十萬士兵前去掘陵。挖了老半天,終於挖開了墓道。要開啟墓門時,裡面的防盜機弩萬箭齊發,好多士兵因為沒有防備,遭亂箭射殺。隨之墓道內飛出了無數怪鳥,見人就啄,不少士兵被啄傷啄瞎。接著又跑出好多怪獸,追吃士兵。英布本人根本不敢進入墓道,只好向項羽作了報告。項羽不信邪,親率士兵進入,但到了墓內他也驚呆了,原來墓內出現了關中軍事要塞圖——“函谷關”。項羽繼續往內走,裡面冷不丁又射出一通亂箭,嚇得項羽也不敢再輕舉妄動,便退出了墓道

兵馬俑出土,秦始皇陵被盜之後,有傳聞說可能被項羽搬空了

如今考古專家還可以在陵區內發現大量大火焚燒過的痕跡。自項羽盜墓未果之後,歷朝歷代還有許多“摸金校尉”都打著秦始皇陵的主意。不過,項羽的三十萬大軍都沒有挖開地宮,其他人更不可能得手。秦陵周圍的盜洞最深的也不過15米左右,遠未挖到接近地宮的位置。

即使挖到地宮附近,地宮外圍有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當時在修建宮牆時,施工人員會站在遠處用弓箭射牆,若箭能插進牆體,修好的宮牆必須推倒重建。

除了這層非常厚實的宮牆外,地宮中還有一層以銅澆築的牆作為保護,既可以防止盜墓賊進入地宮,同時也有效的防止了地下水滲入。“銅牆鐵壁”這個成語用在秦始皇陵地宮中,那真是再合適不過。再加上地宮中充斥著水銀,水銀有毒,無人能接近,所以秦始皇陵兩千年沒有人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