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四川富順發現中國最小恐龍足跡 最小長僅10.2毫米

四川富順發現中國最小恐龍足跡 最小長僅10.2毫米

實地徵集足跡板標本自貢恐龍博物館 供圖

中新網自貢6月26日電 (劉剛 江山 李毅)6月26日,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對外公佈,近日,由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館員彭光照、葉勇和副研究館員江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等中外古生物學家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自貢市富順縣發現了一批儲存良好的恐龍足跡。其中,包括一個長僅10。2毫米的微小恐龍足跡,有可能揭示了獸腳類恐龍的早成性或極早成的發育策略。

四川富順發現中國最小恐龍足跡 最小長僅10.2毫米

足跡板標本 自貢恐龍博物館 供圖

據瞭解,本次參與研究的單位有自貢恐龍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德國古爬行及兩棲動物博物館、美國查爾斯頓學院等,相關論文將發表在本期的《歷史生物學》雜誌上。

據介紹,1998年7月,富順縣永年鎮五里村村民丁永富、丁永健兄弟為解決家裡日常洗菜、洗衣等用水,決定利用自家房屋旁邊的空地開挖一口池塘來蓄水。於是,丁家兄弟將開採出的長條形石塊鋪在池塘四周,當做墊腳石方便大家行走。雖然人們在行走過程中有時也注意到有些岩石表面佈滿“雞爪”似的形狀,但是大家並沒有多想。隨著近年來恐龍足跡化石的不斷髮現、恐龍足跡研究不斷深入和宣傳報道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人對恐龍足跡化石有了更多認識和了解。

四川富順發現中國最小恐龍足跡 最小長僅10.2毫米

最小的恐龍足跡 自貢恐龍博物館 供圖

2017年4月,丁永富的女兒丁麗在網上釋出了幾張老家池塘旁邊的墊腳石照片,並詢問照片上的“雞爪”是不是恐龍足跡。自貢恐龍博物館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與丁麗取得聯絡。同年5月初,自貢恐龍博物館先赴實地進行檢視,確認是恐龍足跡無疑。5月中旬,自貢恐龍博物館在與對方協商好以後,將這些恐龍足跡化石徵集回自貢恐龍博物館收藏保護並開展研究。

自貢恐龍博物館本次徵集的標本有八塊足跡板,為了精確勾勒足跡的輪廓,課題組使用了三維圖片重建,資料分析視覺化和三維點雲處理軟體製作了三維圖片,在這個過程中,五號巖板上面一個非常微小的足跡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五號巖板約0。35平方米,上面至少有44個三趾型足跡,足跡密度約為120個足跡每平方米。其中一個足跡非常小,它長10。2毫米,寬9。6毫米,有三個明顯的趾頭,其中第三趾最為突出,沒有清楚的趾墊,每趾上都有一個相對較鈍的爪印,該足跡也是目前中國記錄的最小的恐龍足跡。

四川富順發現中國最小恐龍足跡 最小長僅10.2毫米

足跡板標本 自貢恐龍博物館 供圖

“作為一種典型的遺蹟化石,該恐龍足跡蘊含了豐富的資訊,是恐龍當時的動態行為的縮影。恐龍足跡學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可以有效判別當時當地動物群的組成,而且這些資訊正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骨骼化石的侷限性。”相關學者介紹,如果富順微小足跡確實記錄了幼年獸腳類恐龍在生命非常早期所留下的足跡,這很可能表明了一種早成或超早成的發育策略。早成或超早成是主龍類的古老特徵之一,已經出現在部分恐龍(如傷齒龍類、反鳥類)及其它脊椎動物(如翼龍類)身上。同時,可以根據恐龍足跡,判斷恐龍當時的運動狀態,如行走、奔跑甚至游泳等。

據悉,自貢市富順發現的足跡組合擴大了該地區下侏羅統地層的恐龍化石記錄,這也是第一次記錄自貢侏羅紀時期微小型獸腳類恐龍足跡,揭示了獸腳類恐龍的早成性或極早成性,也可能存在微小成年造跡者存在的可能性。大量的蹺腳龍足跡等足跡,表明當時當地獸腳類恐龍的高丰度,這些獸腳類恐龍被證實廣泛分佈在侏羅紀早期的四川盆地,該發現對恢復該地區古生態、古地理、古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