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600年不生鏽的“德里鐵柱”,印度古人無意間掌握的防鏽工藝

感謝各位看官的閱讀,如果還能點點關注,小編感激不盡。

大家好,歡迎關注小編,又到了“叨叨叨”的時間了,希望各位看官看得愉快!

在印度新德里南部有個叫庫圖布塔(Qutb Minar)建築群,是個廢棄的清真寺庭院,外面是嘈雜的城市馬路,在精美的石雕建築和古蹟殘垣中,一根和建築物很不搭調的鐵柱倔強地立著,猶如定海神針一般。

1600年不生鏽的“德里鐵柱”,印度古人無意間掌握的防鏽工藝

鐵柱並非很高,高度只有7。2米,中部直徑約37釐米,它的出名也並非靠“顏值”,只有當人們對其貌不揚的柱子稍加了解後 ,才會另眼相看,這根建造於公元4世紀初的鐵柱,算起來已經1600年了,更驚訝的是,居然沒有生鏽。

鐵柱的頂部有簡單的裝飾圖案,原本還有一隻印度教的神鳥在上面,但早已不知所蹤。如果再看仔細些,還有不美觀的字跡,甚至歪斜的,應該是後人不自知的“留言”之類,但鐵柱獨有的烏黑光澤把那些字跡遮掩了,就像歷經滄桑的老人家對頑劣行為的包容。

為了防止再有此類破壞文物之舉,鐵柱四周被設定了一層圍欄,雖然不算很高,要翻越也不是難事,但希望可以擋住那些太過強烈的好奇心。

1600年不生鏽的“德里鐵柱”,印度古人無意間掌握的防鏽工藝

除了裝飾花紋之外,最顯眼的,是鐵柱上刻的幾行梵文,記錄的正是它的來歷:鐵柱本來矗立在一處耆那教神廟建築群,是27座神廟其中一間房屋的柱子,某位印度國王為了慶祝自己征戰勝利而從那裡移過來的。

但非常遺憾的是,這些文字中並沒有記錄鐵柱是怎麼鑄造出來的,連印度的史書上也沒有記載。就像老祖宗和後輩子孫玩了一個猜謎的遊戲,讓今天的專家們想破了腦袋,古人怎麼有那麼高的冶煉技術?

1600年不生鏽的“德里鐵柱”,印度古人無意間掌握的防鏽工藝

這根“德里鐵柱”歷經千年風吹雨打不鏽不損,並且看樣子還能再立上千年,也因為優異的抗腐蝕效能,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特別是金屬學家濃厚的研究興趣。

有冶金專家試圖透過化驗化學成分來揭開千年不鏽之謎,但分析結果卻令人吃驚,鐵的純度在98%以上,於是更困惑了。但也有人發現,其中的碳、硫含量不到0。1%,而磷含量接近0。2%,不含錳。

另外鐵柱的外面已經形成了一層氧化物的保護膜,也讓抗腐蝕的效能增強,加之德里地區天氣乾燥,還傳言附近居民定期為其塗油保養,這些都可能這也是鐵柱不生鏽的原因。

1600年不生鏽的“德里鐵柱”,印度古人無意間掌握的防鏽工藝

除了不生鏽之外,這根德里鐵柱所呈現出的獨特製作工藝也同樣讓人驚歎,幾乎所有人初次見它的時候,都以為是鑄造而成的,但其實不然。

在那個時期,只有中國人掌握了生鐵冶煉和鑄造技術,而當時這些技術都還沒有傳到印度,人們認知的鐵只有熟鐵,而德里鐵柱正是用大塊的優質熟鐵鍛接在一起製作出來的。但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就能鍛造出這麼大型的鐵柱,也不是一件易事。

1600年不生鏽的“德里鐵柱”,印度古人無意間掌握的防鏽工藝

後來結合考古發現,印度的這種“重疊鍛接”工藝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經出現了,於是專家們猜測,可能正是因為印度工匠們不知道生鐵的鑄造技術,所以才促使他們在熟鐵鍛造工藝上的精進,從而發展出了高超的熟鐵鍛接制器技術。

而實際上,在印度的古代鐵柱中,這根“德里鐵柱”並非最大的,在其它地方還發現過類似的金屬文物,只是知名度不如德里鐵柱罷了。

例如,在卡納塔克邦的一座山上,也立著一根大高達10米的大鐵柱,是15世紀鍛造的,至今依然不鏽。雖然從觀光者的角度來說,這些鐵柱可能沒太多的看頭,但卻是見證了歷史文化的瑰寶。

1600年不生鏽的“德里鐵柱”,印度古人無意間掌握的防鏽工藝

而印度作為世界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南亞次大陸上最早使用青銅器的國度,在世界的金屬文明史上也留下過光輝的印記。在公元前3-6世紀,是印度冶鐵製器技術的頂峰時期,而這根鐵柱也就是那一時期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