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典出何處,是否有道理?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也算是一句比較誅心的話了,一杆子容易打翻一條船。但是從簡單層面上來理解這句話,往往還有點生活感悟的意思。

關於這句話的故事大家幾乎耳熟能詳。閩劇始祖之一的曹學佺,在天啟2年擔任廣西右參議時,審理了一個顛覆三觀的“奇案”,憤然而作。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典出何處,是否有道理?

在廣西的一個明朝宗室的後裔家裡豢養的惡犬當街行兇,一個讀書人被撲倒在地,有生命危險,而此刻一個殺豬屠狗的屠夫,見義勇為殺了惡犬,救了讀書人。這原本是一個“見義勇為”的先進事蹟。

然而劇情邏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大逆轉。宗室要屠夫為惡犬償命,威逼利誘後,被屠夫所救的讀書人竟然翻臉指認屠夫行兇。

枉為讀書人,面對強權壓力和金錢誘惑,一點氣節都沒有,自己原為受害者,無力抗爭也就算了,竟然信口雌黃,為虎作倀,反而誣陷救自己的恩人。

這讓曹學佺痛心疾首,憤然而作。

蠅營狗苟貪妄欲,人猿如何再作揖?\n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n——《至屠夫徐五家見懸此聯》 (明 曹學佺)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典出何處,是否有道理?

然而晚明表面看起來,的確如曹學佺痛心的那樣。

大廈將傾之時,為大明拼死死節抵抗的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沐天波、閻應元、何騰蛟、張名振、秦良玉、黃得功、李來亨等輩中多是未居廟堂的屠狗輩。

而鄭成功的老師錢謙益教出一個英雄,和柳如是約定跳河,自己卻怕水冷,氣節不如一個妓女。

洪承疇的悲劇或者不能都怪他自己。崇禎給他舉行國喪,卻不知他因為在意房樑上的一縷灰掉在衣服上,最後做了清朝的開國元勳。但他也沒想到百年後又被乾隆打入了《貳臣傳》。

最無恥的當屬孫之獬,不但自己剃髮請降,還上疏“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從而導致了清初實行了殘酷的剃髮令,中華千年衣冠髮式為之不存。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典出何處,是否有道理?

然而眾生萬相,為難之時,每個人的表現都只能代表個人。

明朝投降清朝的將領,也多如吳三桂、孔有德之類的武人;以單薄之軀抗擊強敵的也有史可法、黃道周等讀書人。

說出那句“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曹學佺也是讀書人,但是明朝滅亡之時,秉承了“生前單管筆,死後一條繩”的原則,上吊殉國了。

顧炎武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真正振聾發聵!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典出何處,是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