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揭秘“波羅的海三國”與沙俄以及後來蘇聯間的數百年曆史恩怨糾葛

首先我們來普及一下“波羅的海三國”的基礎常識,“波羅的海三國”包括歐洲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愛沙尼亞國土面積約4。53萬平方公里,是波羅的海三國中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也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最靠北的。拉脫維亞國土面積約6。46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和人口在波羅的海三國中處於居中位置。立陶宛國土面積約6。53萬平方公里,是波羅的海三國國土面積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三個國家不僅都位於“波羅的海沿岸,而且還擁有常年不凍港,因此波羅的海三國也成為一些大國垂涎之地。

揭秘“波羅的海三國”與沙俄以及後來蘇聯間的數百年曆史恩怨糾葛

在沙俄彼得大帝(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五位沙皇、俄羅斯帝國首位皇帝)時期,沙皇俄國開始蛻變發展,迅速由陸地大國向海洋大國轉變,因此搶奪周邊地區的出海口成為沙俄的一項重要工作,而波羅的海三國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尤其是港口),成為沙俄向西北擴張的目的地,為此沙俄與其西北部的瑞典王國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戰爭,並且最終以沙皇俄國取得全面勝利而告終。而最為勝利者的戰利品,沙俄從瑞典手中搶來了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在此後的時間裡,波羅的海沿岸成為沙俄最富庶和最適宜人居的地區。

揭秘“波羅的海三國”與沙俄以及後來蘇聯間的數百年曆史恩怨糾葛

別人的東西終究還是別人的東西,用這個比方來比喻沙俄和波羅的海三國很恰當,當然用這個比方來比喻蘇聯和波羅的海三國也很恰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俄國已經陷入無休止的戰爭泥潭而不能自拔,不久爆發二月革命,最終沙俄羅曼諾夫王朝被人民徹底推翻。此後紅色俄國為了儘快結束戰爭,單方面宣佈退出同德國的戰爭,當然戰爭不是你想結束就能結束的,俄國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就是和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約定俄國賠償德國軍費損失60億馬克,同時還約定俄國割讓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給德國,俄國的損失可謂非常之大。

揭秘“波羅的海三國”與沙俄以及後來蘇聯間的數百年曆史恩怨糾葛

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而割讓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給德國,對於俄國來說並非一件壞事,反觀還成為一件好事。因為儘管俄國損失了錢財,割讓了土地,但是卻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反觀表面勝利者德國,雖然透過戰爭獲得了一大片土地,但因為戰爭消耗嚴重,使得德國根本來不及消化便不得不全部放棄。1918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德國割讓俄國的地區紛紛開始獨立,其中就包括波羅的海三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

揭秘“波羅的海三國”與沙俄以及後來蘇聯間的數百年曆史恩怨糾葛

從歷史的縱向軸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多長時間的和平,反觀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更像是一戰和二戰之間的休戰,隨著納粹德國的瘋狂閃電戰,使得整個歐洲陷入戰爭的恐慌。此時俄國已蛻變為蘇聯,蘇聯已經感受到了來自德國的戰爭威脅,於是極力想和英法共同對抗德國的威脅,不過英法受綏靖主義思想的束縛,英法一心想著將“禍水”東引給蘇聯,所以遲遲不願意與蘇聯共同對抗強大的德國。預感情況不妙的蘇聯,只好獨自轉身與德國談判,並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就在該條約簽署後的第九天,納粹德國開始大舉入侵波蘭。

揭秘“波羅的海三國”與沙俄以及後來蘇聯間的數百年曆史恩怨糾葛

為了獲得拱衛自己國土的緩衝地帶,蘇聯夥同德國瓜分了可憐的波蘭,此外蘇聯還與德國達成秘密協議,將波羅的海三國無條件劃入了蘇聯勢力管控範圍。得到了納粹德國的默許,蘇聯大軍開始向波羅的海三國邊境集結,波羅的海三國此時的壓力空前巨大。為應對蘇聯的吞併,他們一方面開始抱團取暖,化零為整,另一方面則多次向英法等歐洲強國請求干涉。可惜英法等國在納粹德國的迅猛攻勢之下,自保尚且不足,自然沒有多餘的力氣前去幫助波羅的海三國。1940年,波羅的海三國接連宣佈“自願”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加盟國,由此波羅的海三國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蘇聯時代。

揭秘“波羅的海三國”與沙俄以及後來蘇聯間的數百年曆史恩怨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