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唐朝一老頭挖出10塊石頭, 被30位皇帝收藏, 現在成為九大鎮國之寶!

導讀:

在陝西省寶雞市的城外,巍峨的秦嶺山脈下,矗立著一座並不起眼的小山丘。山腳下,緩緩流過的渭河水,數千年來滋養著八百里關中平原,同時也見證了無數文明、王朝的興衰。而這座海拔不高的小山丘,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石鼓山。

這個名字的來歷,除了小山遠遠看上去圓圓鼓鼓的,好像一面石鼓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山上曾出了震驚天下的石鼓。要弄清此事的來龍去脈,則要從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初年說起……

唐朝一老頭挖出10塊石頭, 被30位皇帝收藏, 現在成為九大鎮國之寶!

公元618年,唐國公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大唐,隨後十幾年間,唐軍橫掃天下諸侯,一統天下。唐朝建立之後,結束了隋朝末年的戰亂,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恢復了男耕女織的平淡生活。在距離長安僅300裡的陳倉(今寶雞),一位放羊的老人重操舊業,依然每天來到渭河邊上放羊。一次偶然的機會,老人在河邊挖出了幾塊圓滾滾的大石頭,上面好像還有些文字一樣的東西,但老人不識字也看不懂,就沒有理會,任由石頭躺在河邊。

唐朝一老頭挖出10塊石頭, 被30位皇帝收藏, 現在成為九大鎮國之寶!

過了幾個月,一群來自縣上的秀才學子來此踏青,從放羊老人口中得知了石頭的事,於是在老人的指引下來到河邊檢視。當眾人見到幾塊石頭後,立刻緊張的大口喘氣。雖然石頭上被厚厚的泥土包裹,但還是可以隱約看見上面一行行的文字。學子們擦掉泥土仔細辨認,確認是先秦時期的文字,價值非常高。隨後眾人在此一番尋找,最終找到了10塊類似的大石頭。

陳倉發現先秦石鼓的訊息傳到長安之後,立刻引起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追捧,他們爭相前往觀看、研究,最後這十塊石頭被命名為“石鼓”,上面的文字被稱為“石鼓文”。石鼓上文字主要記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前,秦朝貴族的生活、祭祀、遊獵等事情。為了保護這十面石鼓,當地百姓捐錢修建了一座石鼓寺,用來供奉。

唐朝一老頭挖出10塊石頭, 被30位皇帝收藏, 現在成為九大鎮國之寶!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石鼓寺毀於戰火,石鼓也散落於民間不知所蹤。到了北宋年間,宋徽宗最喜歡書法、字畫,見過石鼓文的拓片之後,就開始坐立不安,非要見到這十面石鼓不可。於是宋徽宗給陝西官員下旨,要他們立刻尋找石鼓送到汴梁。陝西的大小官員不敢怠慢,花重金在民間找到了十面石鼓,運到汴京。

唐朝一老頭挖出10塊石頭, 被30位皇帝收藏, 現在成為九大鎮國之寶!

宋徽宗得到石鼓後,每日臨摹研究,沒想到書法功力日漸精進,並最終開創了“瘦金體”。高興之餘的宋徽宗下旨,為石鼓上的文字描金裝飾,並在皇宮供奉儲存。北宋滅亡,石鼓被金兵運往北方,在路上遭到了嚴重破壞,十面石鼓上本來有718個字,經過一路顛簸到達燕京之時,已只剩下386個字。

元朝建立之後,石鼓一直放在京城國子監中儲存,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被30多位皇帝當做神物供奉。到了清朝,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對石鼓研究痴迷成癮,為了避免石鼓再次丟失,就命匠人複製了一批儲存在熱河文廟。

唐朝一老頭挖出10塊石頭, 被30位皇帝收藏, 現在成為九大鎮國之寶!

清朝滅亡之後,這批石鼓又經過了一系列的顛沛流離,最終在文物保護者的努力下,落戶故宮博物院,成為鎮館之寶。經過現代學者的研究,認為石鼓上的文字是“集大篆之大成,開小篆之先河”,近代大學者康有為評價其為“中華第一古物”,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是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參考文獻:《石鼓文研究》、《石鼓文秦刻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