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卻流淚說了這句話,君子還是小人,一目瞭然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卻流淚說了這句話,君子還是小人,一目瞭然

在中國5000年曆史上,充滿了虛情假意,明明非常恨一個人,不惜抹黑或殺死對方,卻又要表演一番,表現的溫情脈脈,無可奈何。

比如,康熙一方面祭拜明孝陵,一方面又抹黑明朝和朱元璋。

這些虛假,都可以從行為和語言的反差中,找到答案,因為說一套做一套,反差太大,後人透過史書可以發現其真面貌。

但歷史上有些名人的所作所為,真很難讓人分辨。

比如本文要講述的是,蕭何和呂后合謀殺死韓信之後,淚流滿面的說了一句話,但直至今天,都無人知道蕭何說的這句話,是否真心實意!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卻流淚說了這句話,君子還是小人,一目瞭然

01

作為一代超級軍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漢朝。

所以,劉邦給予韓信的承諾是“三不殺”,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器不殺!

讓人意外的是,劉邦做到了這一點。

因為蕭何和呂后合謀殺死韓信時,是將韓信關在竹籠子裡,吊在半空中,用黑布遮住了籠子,讓宮女用竹刀刺死了韓信。

所以說,韓信死的很鬱悶,一群女人拿著竹刀殺了一代軍神。

在韓信死前,韓信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大家都知道,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的重視和舉薦,才有韓信發揮的餘地,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因此,韓信非常信任蕭何,對於蕭何的任何要求,韓信都給予信任。

所以,蕭何喊韓信去宮內,韓信在微妙而危險的時刻去了,結果遭到呂后的毒手。

所以,韓信死前感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卻流淚說了這句話,君子還是小人,一目瞭然

02

在歷史上,沒聽說過蕭何的狡詐貪婪等負面記載,那麼蕭何為何如此絕情?

要殺死一個對大漢建有大功勞,且對自己非常信任的軍神呢?

如果簡單歸納的話,可以歸納為兩種,一種是為私,一種是為公。

(1)蕭何自私自利,為了自身的名利。

(2)蕭何為國“鋤奸”——消除韓信這個不穩定因素,是為大漢和天下蒼生著想。

蕭何有沒有動機為私呢?

客觀的說,有!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卻流淚說了這句話,君子還是小人,一目瞭然

韓信是公元前196年去世,劉邦是公元前195年去世,呂后是公元前180年去世,蕭何是公元193年去世。

也就是說,殺死韓信之時,劉邦身體估計不行了,呂后卻還很好,所以蕭何為了保住自己,需要得到呂后的信任,幫助除掉韓信。

至於蕭何的為公之心,那就更多了,史書上對他有很多描述,比如為人簡樸,楚漢爭霸中穩定劉邦後方,入咸陽後首先接收宰相府,查封那些典籍等,無比塑造了蕭何安邦定國,為民嘔心瀝血的形象。

甚至於,蕭何都有機會取劉邦而代之,但蕭何卻一直明確自己為大漢服務的身份定位。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卻流淚說了這句話,君子還是小人,一目瞭然

03

韓信被宮女用竹刀殘忍的殺死之後,蕭何淚流滿面,說出了一句話:“我蕭何計殺韓信,終不負天下蒼生!”

蕭何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為國才殺死了韓信。換句話說,在蕭何看來,韓信不死,天下難安。

果真如此嗎?有人說,韓信在當時準備謀反,會讓天下再起刀兵,所以殺了韓信,反而讓漢朝穩固,天下太平了。

但也有人說,韓信並沒有想謀反,如果軍神韓信要真謀反,劉邦根本擋不住,況且在關鍵時刻,韓信還願意見呂后和蕭何,說明沒想過謀反。

這兩種解讀,決定了蕭何殺韓信的心態。

只是,歷史已經遠去,也無法知道歷史是否被扭曲過,所以就沒辦法知道蕭何殺韓信的真正動機了。

“我蕭何計殺韓信,終不負天下蒼生!” 究竟是為公,還是為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