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為何戰國就有“紙上談兵”的典故,知者甚少

導言

蔡倫,東漢桂陽郡人。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改進了造紙術,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為何戰國就有“紙上談兵”的典故,知者甚少

紙是人們最傑出的創造發明之一,如今知道的最早的紙產生在漢朝年間,距今2200多年,紙的發明終結了古時候簡牘繁雜的歷史,大大的地推動了華夏科技文明的發展進步和傳播推廣。

公元105年,漢朝蔡倫改良的紙,被普遍認為是當代造紙術的發明的開山鼻祖。所以,春秋戰國時代是沒有紙的,甚至於連紙的定義都沒有。西漢時真的有紙了,但還很不光滑,仍未廣泛用以撰寫。

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寫在竹簡書上的,大家看來司馬遷寫的趙括的小故事: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管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騎兵,佯兵敗,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擊斃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為何戰國就有“紙上談兵”的典故,知者甚少

因此,即便司馬遷都沒有提及“紙上談兵”這一個觀點,“紙上談兵”這一個成語不太可能是那時候對趙括的點評。

那“紙上談兵”是怎麼變為趙括的“專享成語”的呢?紙上談兵的觀點一定是產生在紙普遍應用以後的事兒。

明代劉三吾《湘南雜詠》曾記述:遣使頻年赴帝京,名叫計事豈真心。鄂垣僅有湘南的,朝野猶誇紙上兵。諸鎮一如後唐歲,孤忠誰是李長城?山河依舊天似水,愁聽寒鴉日暮聲。

這大概是最開始提及紙上談兵的文字。而一直到清朝時期,“紙上談兵”才宣佈變成成語,但含義只指秀才用兵之道,空話基礎理論,跟趙括也沒事兒。

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為何戰國就有“紙上談兵”的典故,知者甚少

如今能尋找的有關說白了趙括紙上談兵的最開始記述,應該是林漢達版《上下五千年》的第40節“紙上談兵的趙括”。

林漢達版《上下五千年》廣為流傳頗深,之後《現代漢語詞典》也是確立把該成語的出處界定在長平之戰的趙括,此後紙上談兵逐漸特指趙括。因此,“紙上談兵”用於指趙括應當僅僅上世紀的階段,並沒有多少年。實際上趙括才算是“成王敗寇”的笑柄。

公元260年,秦趙對決於長平,趙王啟用趙括前對他做了調查,趙括也表明,只需秦將並不是白起,其他皆有贏面。

但是秦軍為名上的統帥是王齕,事實上確是白起。趙括敗給了白起,不冤。趙括運勢確實不太好,第一次做主教練碰到的就是絕代大將“戰神白起”

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為何戰國就有“紙上談兵”的典故,知者甚少

那時候的白起處在巔峰期,另外又有秦國的全國各地適用。趙括儘管以前曾一度上場當參謀長,但戰長平真的是他做主教練的第一戰。持續2年的長平之戰,變成了秦趙兩國之間中國綜合國力的大比拼,趙國之敗並不是僅僅趙括窩囊,只是白起太強,秦國太強。

趙括在斷糧40餘日後仍能保持部隊紀律,仍有全力啟動有機構的突出重圍,直到他自己在突出重圍全過程中被擊斃。自古以來的大將能保證那樣的又有幾人?假如趙括沒有被擊斃,長平之戰的結果會不一樣嗎?歷史不能假設,但我認為用“紙上談兵”特指趙括,太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