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而有些實驗的時間,也是超過了人們的想象,比如從1840年英國牛津大學開始的電鈴實驗,兩節電池各連線一個帶有相反電荷的金屬鈴,透過撞擊進行充電,並且一直執行到如今,從而獲得了吉尼斯“最耐用電池”的世界紀錄。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而接下來說的一項實驗,不但無聊,看上去似乎也毫無意義,卻也持續了百年,熬走了兩名教授,這就是瀝青滴漏實驗,它究竟想要證明什麼呢?

假如你有機會能夠前往澳洲昆士蘭大學物理學院的實驗室,或許能夠看見一個被玻璃罩罩住的漏斗,裡面盛放著的黑色物體正在透過漏斗尖嘴慢慢的下降到燒杯當中,只不過雖然液體雖然成型,似乎隨時就要滴落,其實依然牢不可破。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至於這樣一個故事的發生,恐怕還要追溯到1927年,當時昆士蘭州大學的物理教授帕內爾在上課時,給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們自由討論,瀝青算是固體還是液體?為了能夠證明結論,帕內爾突發奇想,他將一些瀝青塞到一個封了口的漏斗當中,然後讓其完全沉積,而在三年後,帕內爾開啟漏斗的開口,將其裝在燒杯當中,讓瀝青緩慢的流動,並且記錄和觀察它每天的樣貌。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讓人有些吃驚的是,儘管瀝青在最初幾年就已經出現了下墜的跡象,然而等到第一滴瀝青滴出,卻足足花了8年的時間,一直到1938年12月,當帕內爾一天清晨前往實驗室,驚喜的發現燒杯中滴落的固體瀝青,遺憾的是,他沒有親自見證這一時刻,帕內爾決定,要將這個實驗繼續進行下去。

至於第二滴瀝青,一直到1947年才滴落,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從爆發進行到結束,等到1954年,第三滴瀝青滴出,1962年,第四滴瀝青滴出。。。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帕內爾教授用這個實驗很好地向學生證明,瀝青既不是固體,也不屬於液體,而是一種粘度極高的複雜混合物。

不過帕內爾教授,最終沒有機會看到更多的瀝青滴落,他最終於20世紀的後半段去世,另外一名物理學家,帕內爾同事:約翰梅恩斯頓接過了觀察的接力棒。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到了1988年,當第7滴瀝青滴落之後,實驗室被裝上了攝像頭,以及場地空調,確保人們能夠記錄瀝青滴落的過程,以及不讓其受到環境干擾的影響。

截止到如今,最新的一滴瀝青液體(第九滴),在2013年7月9日滴出,距離第八滴(2000年)已經有了13年時間,不難看出,瀝青液體的壓強在不斷減小之後,將來滴落的時間更慢。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不過很顯然約翰也支撐不住了,他最終退休,並且交給了自己的學生,同時也是昆士蘭大學工作的一名教授。

這樣的一個實驗意義在於什麼呢?如今自然不要透過如此簡單的方式觀察瀝青的屬性,但它同樣也能夠作為一種實驗的精神,所永遠的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