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文┃拾荒雜談

(本文由拾荒雜談原創,歡迎署名轉載)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中國道教神話體系相較於其他宗教神話體系來說,是很懂得“變通”的。這也是為什麼在數千年的歷史動盪中,道教始終能穩定前行的原因。

為什麼說它懂得變通?

因為很多宗教在建立神話體系等級的時候,對於一些重要神靈早已經是固定好的排位,教眾只需要進行大肆渲染就可以。而道教神話體系不一樣,它是邊進化邊補充自己,使自己不為世事所脫節。

最直觀的體現就在於道教把很多歷史名人都進行了“神化”,追封其神位和神職,讓其成為正宗的被後人祭祀的神祇,例如包拯、關羽、端木賜等。又因為某些民間神靈信徒眾多,也把這些“草根神靈”排進了典籍裡,讓其成為正統神靈。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從真實歷史和民間信仰的發展補充自己,這是絕大數宗教都做不到的事情。當然,最令人拍案叫絕的還當屬其對於政治的敏感嗅覺,畢竟一個信徒眾多的宗教,如果不對政治勢力進行妥協的話,那它的存在註定是過眼雲煙。

而道教在政治嗅覺“變通”上做得最成功的典型案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北方神真武大帝(別串臺,不是雷神托爾!)。

在說這位神靈之前,還是要老生常談說一遍我國傳統神話的組成部分:

先秦神話、道教神話、民間神話以及文學神話。

先秦神話的主角大多數都是上古帝王,亦或者華夏人文始祖。

道教神話就是我們現今所知道的傳統神話的主體。

民間神話比較紛雜,根據各地風俗習慣不同而形成相對雜亂的民間信仰神靈。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文學神話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封神演義》、《搜神記》、《山海經》、《西遊記》等。這些神話文學說到底其實還是建立在上面三種神話基礎上得來的,只是加入了作者的一些想象改編。

主要的還是先秦神話和道教神話,而道教神話總體大綱脫胎於先秦神話。

在先秦神話的神祇中,出現頻率最多,地位最高,信仰最大的當屬五方上帝。

這五帝便是:

東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氏;

西方金德白帝,少昊玄囂青陽氏;

中土德黃帝,軒轅氏;

南方火德赤帝,炎帝神農氏;

北方水德玄帝,顓頊高陽氏。

這五方上帝皆是上古帝王、部落首領,其中顓頊是黃帝之孫,玄囂是黃帝之子。

後來,道教建立,對於很多先秦神話中的神靈都選擇性將其納入到了“業餘”神祇之中,唯獨將五方上帝原樣保留了下來,畢竟先秦神話的五方上帝皆是華夏的始祖。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但將五方上帝放置於何等地位,這就讓很多人苦惱萬分。

放到頂流,豈不是和先秦神話無有什麼不同,那作為建立“道”之基礎的老子該放到何處?放得太低也不行,畢竟五方上帝乃是祖宗級別的神靈。和老子同等地位?也不太恰當,老子其實也是黃帝的後代。

思忖再三之下,有個聰明人決定還是按照以老子教祖,但是在神話體系之中,把老子演變的“三清”稱之為大道之氣,與宇宙大道同源,老子只是其化身之一。把三清排在最高,五方上帝僅次於三清,這樣子就完美解決了五帝的排位問題。

畢竟只有“虛無”才能在始祖之上。

於是在一開始不健全的道教神話體系之中,五方上帝就這樣成了執掌東西南北中方位的至高神祇。

在這時期,顓頊一直是北方的最高神。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時間到了魏晉時期,這時候的道教已經開始飛速發展,其信徒的數量也與日俱增,影響力也逐漸增大。但此時在五方上帝之中又暴露出來一個新的問題:

五帝作為始祖帝王,歷來都是各朝各代統治者的主要祭祀物件。道教把五方上帝位於三清之下,這就造成了官方和民間祭祀的衝突。

民間道教信徒以三清為最高神,五方上帝祭祀稍輕。官方統治則以五方上帝為最重。雖然兩者並無太大沖突,可這也是道教神話體系的一個矛盾點。

於是在“預設”的情況下,五方上帝逐漸向邊緣轉變,在將五方上帝信仰慢慢淡化後。道教又把六御大帝提到了第二等。雖然在神譜上,五帝還是居於第二級別,但實際宣傳信仰之中,六御已然成為實際的第二梯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北方玄帝顓頊的信仰慢慢在道教中邊緣化。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不得不說,從一開始,道教的嗅覺就異常敏銳。

舊的五方最高神被淡化,那就應該有新的神靈頂替。這時候的道教為了避免再有類似的衝突,決定將東南西北中統一劃歸到管理天地經緯,日月星辰的北極紫微大帝手中。

北極紫微大帝是僅次於玉皇大帝的存在,掌管天地和日月星辰,天空最居中的紫微星就是他的本命星辰。這也是為什麼明清皇帝之所被稱為紫禁城的由來。

在北極紫薇大帝之下有四大護衛神將,他們就是天蓬大元帥、天猷元帥、翊聖元帥和玄武帝君。

這四大護衛神將被稱為北極四聖,在南北朝的道教神譜之中,這四位的等級是和星宿神君、三十二帝一個級別,都屬於中級神靈。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到了隋唐時期,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對北極紫薇大帝的信仰都達到了鼎盛時期。連帶著北極四聖也成了比較熱門的神祇。

直至宋朝,這種熱度仍未有半點消減。

後來因為趙宋先祖“趙玄朗”的原因,使北極四聖之一的“玄武帝君”不得不為了避諱而改名為“真武大帝”。

或許是出自改名補償,或許是五方之位許久未有神靈居之。

“真武大帝”在宋朝中期突然被官方指定成為了北方之神,道場定在了太和山,後改名為武當山,意“非玄武不足以當之”。

有意思的是,真武大帝的神像是散發,玄武盤繞,主要特徵就是玄黑,和之前的北方水德玄帝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既然朝廷都有這個風向了,道教也不能不懂這意思。於是又對真武大帝開啟了“人化”,編撰其事蹟,重排其神位,廣建其神像。一時間,真武大帝的信仰直追紫微大帝。

而真正讓真武大帝成為頂尖信仰神祇的時間,則是在明朝前期。

明成祖朱棣自北方起兵靖難清君側,為了加強軍隊的凝聚力和提高自身的威信,朱棣自稱曾數次見到真武大帝應世,指引他平定天下。

不管事情是不是真的,反正最後朱棣成功篡位稱帝。對“幫助”過他的真武大帝,大加封賞,並在武當山大肆修建真武神殿,風頭一時無二。終整個明朝,真武大帝一直都屬於頂尖神明之列,而道教為了順應趨勢,也一直把真武大帝當成是頂尖神明來傳播。直到現在都未曾改變。

一開始只是二流神仙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北方最高神!

從一開始的默默無名,到從屬四御的二流神將,再到成為統率北方的最高神。真武大帝的程序實際上就是道教發展的代表之作,神靈無固定,根據歷史需要而來,只有不斷做出改變才能在潮流中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