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人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不同行業的人,作息也完全不同

如今看時間,有手錶,有時鐘,有手機,有電腦。

那麼在經濟不發達的古代他們是怎麼計量時間的,在沒有確切到秒的時間中,他們是怎麼度過每一天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都知道,那麼要是趕上下雨陰天怎麼辦?

原來,他們還有一種計時的工具叫“銅壺滴漏”。

古人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不同行業的人,作息也完全不同

它是靠銅壺裡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來計算時間的長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銅壺底部有個孔,壺中豎著一支帶有100個刻度的箭。壺中裝滿水後,水從孔中滴出來,一天一夜剛好滴盡。一天一夜為24個小時,這樣,箭上的一個刻度所代表的時間就是24個小時除以100,等於14分40秒。直至清初,將100刻改定為96刻,每刻時長變為15分鐘整,一刻為15分鐘,這個叫法沿用至今。

其實,具體而言,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農民:和現在的農民類似,農人每天的時間表,是從日出到日落都在田裡工作。

僅有在中午他的家人給他送飯時才停歇,這是自古以來的習慣。

古人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不同行業的人,作息也完全不同

農民的節日是社日,有春社和秋社。早在周朝,這些慶典的開支就已成為農民預算裡的例常專案。

在祭社神以後,酒肉由鄉中眾人分享。如果碰到豐年,家家戶戶都會有人喝醉,要家人扶著回去。這一天,所有人都完全沒有工作,包括學童和婦女。

商人:從漢代到唐代中葉,商人要到中午才開市。

古人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不同行業的人,作息也完全不同

在唐代,中午擊鼓二百下開市,到日落前的七刻鐘擊鉦三百下而散。這個規定自9世紀起逐漸鬆弛。到了12世紀,一般大城市裡從清晨到深夜都有商業活動。商人不再受地區或時間的限制了。

工匠:工匠的工作時間表就像農人一樣,包括整個白天。

古人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不同行業的人,作息也完全不同

在唐代,政府規定三月和七月的時期為“長功”;十、十一、十二、一月時期為“短功”;其他月份時期為“中功”。大致是政府規定在不同的月份裡有不同的工作分量。在較近的時代,大約從宋代開始,城市裡的工匠通常變成在晚上也和白天一樣地工作,但是隻有室內的手藝才需要晚間的工作,而且大約只有半年。

官員:漢代官員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辦公,這個假日稱為“休沐”。

古人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不同行業的人,作息也完全不同

下至隋代仍然奉行這一個假日。後來,建都在今日南京的梁朝曾經規定每十天之中才僅有一次的例假。自唐至元都奉行這一個規定。這些假日稱為旬假或旬休,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最後一天。

明、清時代再進一步削減,完全廢去這一類假日的規定(直到民國時期,星期天才成為官方假日)。官員的父母親去世之後會強迫解官三年。(尤其是明清兩代)政府法令最初只規定了三個主要的節慶:新年、冬至,還有皇帝的生辰。

學生:中央官學(太學或國子監)學生的待遇大致和官員相同,同樣地有相當多的假日。

古人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不同行業的人,作息也完全不同

這些學生的數量不多,多半是數百人。大部分學生在私學私塾讀書,他們在上、下午都用功,只有主要的節慶才放假。明、清時期,私學私塾也有大約一個月的新年假或寒假。農家子弟的學校只在農閒季節上課。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