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農村宴客大餐,滿滿一大桌硬菜,各種美味看到你流口水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報道,說是某人攢了好久的錢,終於買到心儀的奢侈品服飾,結果質量不過關,洗一次就不能穿了。更神奇的是,這人找到店裡,店員們用無法理解的眼神看著她,問她為什麼要洗?

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也看得很懵,衣服穿髒了就要洗,這有什麼問題嗎?可這恰恰是問題所在,只能說貧窮限制了咱們的想象力。

據說該奢侈品在設計的時候,就沒考慮過清洗。因為能夠消費得起的人,不會只有這一件,甚至也不會穿許多次,亮相三、四次已經足夠了,再穿就會被同階層的人恥笑。

現代奢侈品都如此,古代皇帝的龍袍只會更尊貴。畢竟只要有錢,就能在現代社會購買許多奢侈品,但若是生活在古代,再有錢也買不到龍袍,自己若是自制一件,那就等著抄家滅族吧。

農村宴客大餐,滿滿一大桌硬菜,各種美味看到你流口水

同理推之,龍袍也不存在清洗的問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作為天下之主的皇帝,不需要穿洗過的龍袍。

華夏民族從古至今都極重儀容儀表,或者說,古人對服飾的重視不比現代人差。“華夏”二字,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這麼解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禮儀暫且不說,服章指的就是服飾。普通人家得準備幾件見客的衣服,豪門貴族更是把服飾當成了臉面,要沒有幾百件質量上乘、款式別緻的華服,貴族子弟都抬不起頭來。

以古典鉅著《紅樓夢》為例,幾位主人公每次出場,衣著方面幾乎都有詳盡的描寫,並且沒有重複的。

賈府鳳凰蛋寶玉一會兒穿的是居家的灰鼠襖子,一會兒穿的是出門的袍服,夏天穿的是銀紅紗衫子,冬天穿的是一裹圓的皮襖及各式披風,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反正春秋四季每天都不相同。

即將沒落的賈家,因著多年的積蓄都能給寶玉這樣的生活,皇帝就更不用說了。

農村宴客大餐,滿滿一大桌硬菜,各種美味看到你流口水

窮的皇帝,想必都有許多龍袍可以更換,一般不會髒,髒了也不用洗,若能拆了龍袍上的明珠美玉製作下一件,已經算這皇帝相當節儉了,史書上都得記一筆。

古代皇室成員,每人每年有幾百上千件衣服很正常,同一件外衣若是上身兩次,說明主人對這件外衣極為喜愛,再穿第三次,就要被人笑話吝嗇。

比如,清朝皇后每年有蟒緞、補緞、織金、妝緞、閃緞、金字緞、藍素緞、帽緞、宮綢、各2匹,倭緞、衣素緞、潞綢各4匹,雲緞7匹,三線布、粗布各5匹,楊緞6匹,紗、裡紗、綾、紡絲、杭細、綿綢各8匹,高麗布10匹,毛青布40匹,金線20綹,絨10斤,棉線6斤,木棉40斤,裡貂皮40,烏拉貂皮50。

以上全都是做衣服的原材料,足夠皇后做夠每天一件的量,而且更誇張的是,這些基本上是皇后的私房,因為正式的衣著,另有內務府負責,每個季節按時按量的供給成衣。

這還只是皇后的份例,皇帝的只會比這更多更精。據清朝《內務府奏銷檔》以及《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等檔案記錄,清朝僅龍袍的專職織造人員就高達2602人。

這麼多人做一個人的衣服,原材料又沒限制,別說一天換一件,就是一天換三、四件也不是問題。不過雖然可以,卻沒必要。

農村宴客大餐,滿滿一大桌硬菜,各種美味看到你流口水

龍袍看起來奢華大氣,穿起來卻並不舒服,屬於面子工程,除了上朝的時候,皇帝們也不是每天都穿龍袍。事實上,明朝皇帝更愛穿簡單方便的道袍,比如嘉靖帝。其他皇帝也多穿舒適的常服。

這就好比,咱們出門時打扮得光鮮亮麗,妝容複雜,宅在家裡就隨便多了,穿個沒有款式的家居服更自在。

穿得少,又不幹什麼活,龍袍也就沒那麼容易髒,簡單清理擦拭一下,再好生護理保養就行,沒有用水清洗的必要。而且龍袍這種頂級服飾,從製作開始就註定了不能洗。

龍袍通常選用上等絲綢面料,或者是用其它特殊材質絲線編織,純手工縫製,下水有變形的可能,上面還會裝飾許多貴重的寶石,也增加了水洗的難度。

農村宴客大餐,滿滿一大桌硬菜,各種美味看到你流口水

這裡明確一點,並不是所有皇帝都不洗龍袍、髒了就扔,據《新唐書》記載,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唐德宗李適提倡節儉,曾下旨清洗龍袍,大臣們極為感動,紛紛誇讚他的美好品德,史書上專門記錄此事。

然而,洗龍袍的唐德宗卻算不上一個好皇帝,史學家們對他的評價並不高。總之,皇帝不洗龍袍,是因為有很多龍袍可以更換,用不著洗。就算洗了,也證明不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