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北方農村冬至習俗,你知道幾個

有人笑說:北方人過節,沒有什麼是一頓餃子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再來一頓。這不冬至(12月22日)又要到了,“冬至不把餃子端,凍掉耳朵沒人管”;理由這麼充分,那更得理直氣壯吃餃子了。要不萬一凍了耳朵,咋辦呢?包餃子手到擒來,也不麻煩,雖然現在冬天有暖氣,空調等等各種禦寒裝備,可民俗節氣嘛,作為農村出來的阿兮,一個都不想錯過,藉機一家人包頓餃子,遵從傳統民俗走,熱熱鬧鬧圖個心裡舒坦。

“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北方農村冬至習俗,你知道幾個

冬至在農村算是個大節氣,自古以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農村俗語為啥說“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呢?究竟是啥意思?聽阿兮慢慢說給你聽:

1、冬至一陽生

字面意思講,“冬至一陽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陰終於達到頂點,要開始走下坡路了,而陽氣開始慢慢回升。通俗比喻,就像月之盈虧一個道理。

“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北方農村冬至習俗,你知道幾個

農村俗語曰:“長到夏至短到冬”“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指的都是冬至這個極致節點,夏至日是太陽直射地球最北端(北迴歸線)的日子,冬至日是太陽直射地球最南端(南迴歸線)的日子。夏至日,對北半球人來說,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冬至日,自然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了。

所以,單從陰陽平衡來講,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則是另一個大迴圈。“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從冬至這天開始,白天漸漸增長,夜晚變短。陽光是最大的陽氣,大家都明白的。從冬至日開始,數九開始。九九八十一天,冬至就是一九的第一天。

“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北方農村冬至習俗,你知道幾個

2、三九補一冬

數九歌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由此可見,最冷之時是三九四九,尤其是北方農村,大水庫都凍實心了,厚厚的冰層,人從冰面上行走,一點問題沒有。

阿兮兒時在農村,三九四九時,跟著父親母親去趕辛莊的臘月大集,走的就是鎮裡最大的水庫冰面,抄的近路。還記得被父親拖著手在冰面上走,又打著滑刺溜,好快樂啊!

“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北方農村冬至習俗,你知道幾個

言歸正傳,“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在農村由來已久。農村講究兩個極端,一個是三九要進補,防止在天氣最陰冷的時候,凍出毛病來,比如老寒腿,肺病等等,必須多吃溫補有營養的食物,尤其是羊肉等。北方農村,冬天喝羊湯吃大面魚的特別多,也在於此。

另一個極端是“冬病夏治”,三伏天穿棉衣睡熱炕,把骨頭裡的寒氣“蒸”出來,在此不多詳說了。

“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北方農村冬至習俗,你知道幾個

總之大寒之時,養生非常重要,為啥三九補一冬,是因為哪怕出了九,天氣也是溼冷,寒氣刺骨,稍有不慎就容易風邪內侵,造成風溼等骨病或其他症候。這也是為啥農村老人反覆說“春捂秋凍”的原因。“春凍骨頭秋凍肉”,尤其是身體虛弱者或老人,冬天更是要注意,“三九寒天,老人鬼門關”,進補好,照顧好,熬過去嚴冬,到了春暖花開時,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