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螢幕上?放下手機30天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上到老人,下到孩童,都會選擇用手機工作、娛樂、上網等。但在不知不覺中,手機已經慢慢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前的人們喜歡在休閒的時候和家人聊聊天或者去散散步,而現在的人們更願意把精神世界寄託於一部小小的手機,逐漸減少了和家人朋友之間的溝通、交流的時間。現在的你每天會在手機上花費多少時間呢?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螢幕上?放下手機30天

資料分析公司“DataReportal”給出了答案。在全世界,人們平均每天盯著螢幕的時間是6小時55分鐘。這意味著,在我們醒著的時間裡,一半的時間都在盯著螢幕。而這,僅僅是個平均值。

刷手機時,在做什麼?

為什麼要用這麼長時間?一個是工作原因,很多工作內容都需要透過微信、微信群來對接;另一方面是手機的功能太強大了,可以玩遊戲、看新聞、看影片、聽音訊、購物、點外賣、導航、看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大多可以透過手機來搞定。

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社交媒體、外賣軟體、購物平臺上,這些原本試圖為人類帶來方便的工具,如今卻已經統治了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它們早已不再等著被我們使用,而是變得有自己的大腦和目標,演算法構成了它們的毛細血管,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螢幕上?放下手機30天

每天早上醒來,有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戴上昨晚放在床頭的眼鏡,然後拿出手機點開微信,看看有沒有人找他,再瀏覽一下相關的新聞App;如果時間允許,還會先躺床上打打遊戲,十幾分鍾後才起床;上班途中,手機也幾乎不離手,不是玩遊戲,就是聽歌、聽音訊節目;下班回家,還是握著手機不放,有時因為工作,有時就是純粹玩遊戲;睡覺前,會習慣性地再看一遍微信,刷一遍朋友圈。

在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監視資本主義:智慧陷阱》)中,曾在facebook工作五年並擔任過圖片社交媒體Pinterest總經理的Tim Kendall,說自己每天回到家裡,幾乎沒有時間和孩子們相處,所有的時間都在看手機。熟知演算法原理的他感到非常諷刺,“我白天去工作,構造一個把我當獵物的東西”。

在深度依賴數字技術的現代社會,我們到底如何被演算法影響著,又是否能掙脫技術的控制?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螢幕上?放下手機30天

一些人正在試圖擺脫對數字世界的控制。有人解除安裝了購物軟體,有人試圖戒斷短影片,有人嘗試使用老年機,或者放下手機三十天。有人嘗試使用老年機,又在一週後重回智慧機;有人限定手機使用時間,又會衝動地刷到停不下來。

但這些故事裡仍然有一些反思,也提供一種參考:在現代社會,我們該如何和數字技術共處?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如何跟強大的算法系統對抗,撕開一道口子,奪回自己的生活?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能重新審視人和技術的關係,把工具還給工具,生活還給生活。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螢幕上?放下手機30天

我們如何學會和手機和諧相處?

借用佛教“戒、定、慧”的概念,我們需要學習“止”和“觀“。所謂”止“指的就是在恰當的地方停下。不論是在日常的學習工作還是娛樂中,設定一箇中斷點,都是非常重要的。它避免你陷入泥潭而不自知。

要做到“止”,就離不開“觀”。所謂“觀”指的就是觀察自身以及外界環境。打個比方,就像給自己裝上了一個監視器,隨時隨地感知自己在做什麼,心情感覺怎麼樣,身體感覺怎麼樣。

透過練習“止”與“觀”我們可以提高自己在與手機相處過程中的自控力。

而練習“止”與“觀”實質上就是在進行冥想練習。神經學家發現冥想可以提高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剋制衝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