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Redmi K50系列昨晚釋出了,如果再加上2月的K50電競版,那就意味著K50宇宙目前三款手機用了三顆不同的晶片,但又並非簡單的高中低檔,因此我們也已很難再用傳統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來定義它們。

不僅如此,可以看到,我手上這臺K50 Pro和K50,不僅正面螢幕、背部攝像模組,就連整機尺寸、厚度、重量都一模一樣,要分辨它們,只能依靠攝像頭旁邊的那一行小字:108MP主攝還是48MP來區分。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除了主攝、晶片方案不同外,在相同外表下,兩者僅剩的主要區別也只是快充和電池了:K50 Pro為5000mAh電池+120W快充,K50則是5500mAh電池+67W快充。

之所以要在一開頭就指明它們的區別,因為這次K50宇宙整體產品力都很強,即使算上之前的K50電競版,三款機型之間的引數差別實際也不大,這就給選購增加了一些難度。

所以,本次K50系列的測評,除了集中在晶片差異帶來的體驗區別之外,也會結合之前驍龍8的K50電競版一起來聊聊,力求幫助大家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多核效能追平驍龍8

不得不說,本次釋出的K50系列,首發聯發科天璣8100的K50更出風頭一些。

畢竟天璣8100在釋出之前就留足了懸念,而在釋出後,Redmi第一時間量產,還有後續眾多新機宣佈搭載,都可以看出廠商層面對這款晶片的信心。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聯發科將天璣8000系列定位為“輕旗艦”,全系列採用臺積電5nm製程,同時配備了4大4小的Cortex-A78+Cortex-A55 CPU架構,以及ARM Mali-G610 MC6 GPU。

這樣的架構設計本身就很值得玩味。沒有采用1+3+4三叢集,而是回到傳統4+4架構,4個大核又都採用高主頻,甚至比超大核配置的旗艦SoC裡的主頻都要高。

不過它大小核沒有選擇最新的Cortex-A710+Cortex-A510,而是依然使用Cortex-A78+ Cortex-A55,GPU卻又用上了最新一代的Mali-G610,而非同期的Mali-G78/G68方案。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很顯然,這是一種不太尋常的設計,但如果細品一下,就會發現,聯發科這種做法,其實迎合了當下安卓生態兼顧高效能和低功耗的需要。

4大4小的設計可以隨時有4個而非僅僅3個大核來進行平行計算,再加上天璣8000系列此次的4個大核主頻都相當高,換言之,就是強力又穩定的多核效能輸出。

GPU方面選擇最新一代的Mali-G610則能帶來高於上代架構的能效比,以及更好的軟體相容性。總的來說,此次天璣8000系列未來不僅可以應用在一些輕薄機型上,也可以滿足主打遊戲效能的手機需求,堪稱“萬精油”般的存在。

其中,天璣8100又是天璣8000的超頻版,4個大核主頻由2。75GHz進一步提高到2。85GHz,衝著更高效能去的意圖就更明顯了。

而擁有超大核的旗艦SoC,則可以給應用超重負載時起到兜底作用,也就避免了因效能缺口造成的卡頓問題,同時也能在跑分軟體裡帶來更亮眼的分數。

從K50的GeekBench5跑分可見,在超頻之後,多核分數超過3700,幾乎追平驍龍8;安兔兔跑分成績83萬分左右,顯示出綜合性能上,也與驍龍888達到了相當的水平。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左為K50 Pro,右為K50

當然,和“真旗艦”K50 Pro相比,跑分成績還是拉開了一定差距。作為第二款搭載天璣9000的量產機型,K50 Pro再次在跑分上重新整理了最好成績,GeekBench5多核來到4400分以上,單核1297分。

這樣無論是重負載時的瞬時效能釋放,還是在需要多核共同處理複雜運算時,K50 Pro的效能輸出都能得到保證。

K50 Pro安兔兔跑分破100萬,和此前的K50電競版成績看齊,其中MEM子項超過18萬分,也讓我們看到了大快取帶來的助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GPU跑出了接近40萬的高分,可以看出其同樣擁有不俗的圖形效能。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核心排程策略並不相同

兩部手機的實際遊戲表現,印證了我的看法。

《原神》方面,開啟最高畫質和60fps,半小時實測,K50平均幀數57。8,K50 Pro則為53。4。搭載天璣8100的K50標準版竟然比天璣9000的K50 Pro幀數更高更穩定?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這其實很好理解,理論上,天璣9000和天璣8100玩《原神》都是“效能過剩”的,但是,長時間玩《原神》對手機的散熱壓力較大,除非外掛風扇,否則在溫控牆機制下,都有可能遭遇過熱降頻鎖幀的問題。

出於以上原因,這也是目前用驍龍8機型進行《原神》測試時常見的情況。所以,和K50電競版對比,在遊戲流暢度和穩定性上,搭載天璣8100的K50也同樣表現更好。

這就要歸功於前面提到的4個高主頻大核。

透過監測核心呼叫情況可見,4個大核一直處於活躍狀態,為了平衡功耗,其中一個大核的頻率幅度更靈活。在效能夠用時,就降至更低的500MHz,當需要更多效能支援的時候,4個大核又可以同時達到2300MHz的頻率釋放。從而維持了《原神》更為平穩的幀數表現。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K50的4顆大核呼叫全程都很積極

在面對天璣9000時,K50 Pro的排程還是較為保守的,超大核和大核都長時間鎖定在1800MHz頻率以內,這時超大核主要也是起兜底作用。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K50 Pro核心頻率比較保守,CPU佔用率並不算高

因為天璣9000本身單核效能更強,採取這樣的排程策略倒無可厚非。

測溫結果顯示,K50玩《原神》時最高溫度45。7℃,K50 Pro則達到47。7℃。天璣8100主要特性就是提供高效能的同時,發熱和功耗還相對更低一些,遇到這種長時間高負載應用時,K50的發熱情況能比K50 Pro控制更好。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K50 Pro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K50

另外,截至發稿時,《和平精英》由於適配問題,K50和K50 Pro最高幀率分別只有30fps和60fps,極限幀率還沒有開放。而在《王者榮耀》幀數表現上,它們幾乎沒什麼差異。

一局下來,機身也都是溫熱程度,測得溫度在41℃左右。如果說天璣8100本身的低功耗特性,讓這點發熱不足為奇,那麼搭載天璣9000的K50 Pro就有點小驚喜了,在更高效能下還能獲得同樣的高能效比實屬難得。

透過,觀察核心佔用情況也可發現,在執行《王者榮耀》這類較低負載遊戲時,天璣9000的核心佔用明顯更低,不僅有助於提升續航,在應付多工執行場景時也更遊刃有餘。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王者榮耀》幀數表現幾乎沒什麼差異

這裡有個前提是它們使用了相同的散熱規格。說到散熱,大家應該已經發現,自從有了去年驍龍888的經驗,今年的一眾驍龍8機型一上來就是先說散熱堆料有多猛,面積有多大。

例如K50電競版就堆到了4860mm 超大面積雙VC,相比之下,這次K50和K50 Pro則是相同的3950 mm VC液冷散熱,整整少了23%的散熱面積。

整體來看,出於對高能效比的信心,各廠家在天璣9000機型的VC散熱面積堆料上,普遍都會比驍龍8機型小一些,而省出來的面積就可以增加電池容量或者做得更輕薄了。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聊聊K50宇宙的選擇問題

得益於天璣9000/8100在能效比上的最佳化,相同機身尺寸下,相比K50電競版,這次K50和K50 Pro都塞進了更大的電池,尤其是K50電池容量更是達到5500mAh。

結合天璣8100的低功耗,以及實測的穩定性表現,可以發現,這次K50的特性除了遊戲效能之外,還有長續航優勢,日常使用兩天,不會有電量焦慮。67W快充在需要快速回血的時候,自然也是足夠的。

與此同時,搭載了澎湃P1晶片,配備5000mAh單電芯電池+120W快充的K50 Pro,19分鐘即可從0充到100%,在續航上同樣優秀。

兩者體驗相當的還有那塊2K解析度柔性直屏。和K50電競版的1080P螢幕相比,這塊2K屛第一眼感覺的確更加驚豔。跟同為2K直屏的iQOO 9、真我GT2 Pro也有不遑多讓的顯示效果。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不光是玩遊戲,用這兩部手機來看一些HDR影片,也可以直觀感受到高動態範圍畫面的視覺享受。同時,這塊螢幕還支援16383級亮度調節,在不同亮度環境下,螢幕亮度都呈現出柔順的線性變化。眼睛敏感人士,還可以開啟DC調光,觀看螢幕不會讓眼睛有不適感。

相信你也發現了,在低功耗晶片加持,外加讓出一部分散熱空間給電池後,K50系列都可以上到2K屏,並且還能獲得不錯的續航。這基本上已預示了2K屏即將步入逐步普及的階段,未來只要系統調校和螢幕功耗控制再給力一點,困擾已久的續航焦慮或許真的可以得到緩解。

當然,我們也不會忘了Redmi一向擅長的精準刀法,在核心效能、螢幕等與直接體驗密切相關的地方全面升級之後,為了平衡成本,它還是延續了上代(說上上代也行)攝像模組,甚至那顆500萬畫素長焦微距頭也統一降級成了200萬畫素微距,以及依然使用塑膠中框,側面指紋按鍵按壓感也有一些軟榻。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正如前文所說,和天璣8100的傳統4+4架構相比,天璣9000的超大核很多時候都是起到兜底作用,比如進行4K、8K影片的機內剪下時,或遊戲執行到一個非常複雜的畫面時,超大核就會啟動,以降低明顯示卡頓發生的機率。

如果你除了追求中低負載時穩定的效能發揮,還同樣看重手機綜合全面的應用場景,那麼K50 Pro也是值得選擇的,而且它還有調校成熟的一億畫素主攝,以及120W快充迅速回血,帶來的旦用難回的體驗。

而對其他使用者,面對更低的價格、足夠的遊戲效能和穩定性,更低的功耗和更長的續航,我們當然還是首推K50。

Redmi K50系列測評:這一代K系列宇宙,無疑更強了!

那麼K50電競版呢?

事實上,K50電競版與其他兩款機型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各項指標上也是各有勝負。雖然現在已不能說K50電競版是“超大杯”,但其光啞同體工藝玻璃機身及金屬中框,在質感上的確是更上一層。

對於喜歡玩吃雞類遊戲的使用者,具備磁動力彈出式肩鍵設計、超寬頻X軸馬達的K50電競版也是更值得推薦的,遊戲體驗更好,同樣沒有過大發熱壓力。

也就是說,即使都是看重遊戲效能的玩家,根據具體的遊戲愛好和需求,再結合預算,做出選擇其實也不難了。

從K20系列開始,K系列已經成了Redmi的明星旗艦系列,去年K40從系列到宇宙,更是實現1999-3699元等多個價位段的覆蓋,也有了“旗艦焊門員”的稱號。

根據官方資料,Redmi K40系列累計銷量突破了1000萬臺,其中最受關注的還是K40,這一點從它去年雙11佔據銷量榜首就可看出,銷量貢獻可以說是最大的。

很顯然,今年K50系列也將延續這種打法,最大看點無疑就是用更極致的價效比策略打造的K50。只要能保證產能,雖然現在一季度還沒過完,但可以斷言,這款產品已預定了2022年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