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個關鍵詞,看清理想 L9 眼中的“世界”

三個關鍵詞,看清理想 L9 眼中的“世界”

又是週三,理想 L9 的官方劇透如約而至。

如果說上一期劇透的主題是「自研」,那麼從本期釋放的內容——智慧駕駛系統理想

AD Max

來看,關鍵詞是「安全」。

當然,你也可以這麼理解,理想 L9 作為一款「超級奶爸車」,安全肯定也是最為核心賣點。

正如理想 CEO 李想所言:自動駕駛就是理想汽車的命。理想的目標是,希望在 2025 年能夠獲得一張自動駕駛賽道的入場券。

理想 L9,更準確的說——AD Max,是李想進一步拿到自動駕駛入場券的關鍵節點。

正如 iPhone 13 Pro 之於 iPhone 13 Pro Max,理想的智慧駕駛系統命名方式十分「蘋果」。

從這些字眼表達的細微差異可以看出,在理想 L9 上,理想對這套智慧駕駛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

號稱「全自研的智慧駕駛系統」,AD Max 肯定也有亮點。

01

配有 128 個鐳射器的鐳射雷達是什麼來頭?

關鍵詞一:

128 個鐳射器的鐳射雷達

從本週三劇透的鐳射雷達資訊來看,理想 L9 特別提到一點:「前向的車規級鐳射雷達配備 128 個鐳射器」。

相較蔚來 ET7 搭載的圖達通獵鷹鐳射雷達只有 1 個鐳射器、小鵬 G9 搭載的速騰聚創 M1 只有 5 個鐳射器。這個 128 個鐳射器有什麼特別之處?

三個關鍵詞,看清理想 L9 眼中的“世界”

打個比方,鐳射器數量之於鐳射雷達,就好比氣缸對於發動機。缸越多、系統性能越高而且執行越平穩。

這帶來的好處有二:

第一,鐳射器數量越多,鐳射雷達

解析度越高

鐳射器數量決定了可以同時發光的鐳射光束數量,增加鐳射器數量可以讓系統獲得更高的解析度,對遠處物體的細節感知更為精準。以半固態一維轉鏡方案為例,鐳射雷達內部有多少鐳射器,就能實現多少線數。

理想 L9 搭載的禾賽 AT128 內部有 128 個鐳射器,在垂直方向可以同時發射 128 束鐳射進行掃描,每秒對三維空間打出 153 萬個點(即點雲數量達到 153 萬/秒),進而對周圍環境獲得不錯的感知能力。

在暗光、強光等攝像頭受限的場景,鐳射雷達可以確保系統對環境感知的準確性,並幫助車輛提升對靜止及異形障礙物的識別,例如:高速公路上的事故靜止車輛、施工路障等物體等,大大提升安全性。

第二,鐳射器數量更多,也提供了

更高安全冗餘

僅僅有一個或幾個鐳射器,一旦鐳射器發生失效,那對於鐳射雷達的感知資料輸出是非常災難的,面臨著可能完全沒有資料的風險。

而擁有 128 個鐳射器則不然,即使有一個鐳射器發生失效,對於整體感知的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依舊可以保證駕駛的安全性。

理想 L9 搭載的禾賽 AT128,就是將上百個鐳射器整合在小小的幾顆晶片上,這樣既滿足了高線數帶來的高效能、高解析度,又能帶來一個額外優勢,就是把鐳射雷達變成一個半導體產品,保證鐳射雷達擁有足夠優雅小巧的尺寸。

三個關鍵詞,看清理想 L9 眼中的“世界”

02

800 萬畫素攝像頭成主流?

關鍵詞二:

800 萬畫素攝像頭

理想 L9 採用高效能攝像頭作為主要感知來源,全車包括 6 顆 800 萬畫素攝像頭和 5 顆 200 萬畫素攝像頭。

在全車搭載的攝像頭裡,超過一半的輔助駕駛攝像頭均達到了 800 萬畫素。

這個 800 萬畫素攝像頭又有什麼來頭?

從產品層面來看,800 萬畫素車載攝像頭應用場景包括:周視(前視、側視、後視)、環視、電子後視鏡攝像頭以及艙內攝像頭等等。

目前主流的應用場景是車輛的前視,因為前視需要承擔更復雜的識別任務,如識別紅綠燈、路標等等,更加需要高畫素攝像頭的支援。

其他角度的要求相對較低,需要識別目標物的任務也比較簡單,現階段主要應用的是 200-500 畫素的攝像頭。

對於 800 萬畫素攝像頭的內卷之戰,早在 2021 年就已經成為各家車企入局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硬體之一。

三個關鍵詞,看清理想 L9 眼中的“世界”

第一個吃到螃蟹的還是理想汽車。

2021 年,新款理想 ONE 的上市,讓理想成為全球第一個量產車載 800 萬畫素攝像頭的車企。

這一次,在旗艦車型理想 L9 用上 800 萬畫素攝像頭,並不意外。

更何況,這一配置也是大勢所趨,包括蔚來 ET7、蔚來 ET5、小鵬 G9、極氪 001、高合 HiPhi Z、路特斯 Eletre 等中高階車型都搭載了 800 萬畫素攝像頭。

這裡還有一個大背景是,隨著自動駕駛級別的提升,自動駕駛系統對攝像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原來攝像頭只應用於倒車輔助和行車記錄,幾十萬畫素的解析度可以滿足基本需求。

但隨著自動駕駛功能和應用場景的擴充套件,攝像頭應用重點轉移到了在駕駛過程中輔助系統進行周圍環境感知。

800 萬畫素攝像頭,意味著

解析度越高

,可以檢測和識別更遠、更小的目標,也意味著更加安全。

以前視攝像頭為例:

100-200 萬畫素攝像頭的高度只能實現水平視場角 50°、有效探測距離 150 米。

800 萬畫素攝像頭能夠升至 120°左右的水平視場角,以及 200-250 米的有效探測距離。

對於理想 L9 而言,6 顆 800 萬畫素攝像頭+5 顆 200 萬畫素攝像頭的組合,帶來的好處是:

可以實現對車身周圍及遠距離的 360°全方位感知;

正前方兩顆 800 萬畫素攝像頭組合,可以實現對 120°廣角範圍及更遠距離的車輛、行人及錐桶等物體的識別。

03

算力越高底氣越足?

關鍵詞三:

508 Tops 算力

聊完鐳射雷達、攝像頭,在如此強勁的硬體基礎下,自然也拔高了對算力的要求。

連蔚來 CEO 李斌也說,馬力加算力是定義高階智慧電動汽車的新標準。

英偉達 CEO 黃仁勳也有過類似的表達,Tops 是新的馬力,汽車更高的算力意味著更加智慧化。

理想 L9 智慧駕駛算力平臺搭載兩顆英偉達 Orin X 晶片,總算力達到 508Tops。

相比之下,目前算力最高且量產交付的仍是蔚來 ET7,4 顆英偉達 Orin 晶片總算力高達 1016Tops。

這麼高的算力,有啥用?

這裡需要釐清一個觀點:算力的高低只是一個硬體引數,只是一個理論式上限,真正的利用率取決於跟軟體演算法的配合,軟體和硬體需要雙輪驅動。

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期劇透裡,理想也強調了「全棧自研能力」——感知、決策、規劃和控制軟體,全部自研。(關於全棧自研對理想賦能幾何,感興趣可以閱讀本文:

理想汽車的「自研出奇跡」

車企之間拼算力,除了滿足諸如攝像頭等硬體、感知演算法、控制執行能力等軟體方面的需求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為日後 OTA 升級而提前做的硬體預埋。

硬體預埋,軟體升級

」,也是目前車企對新車型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主流策略——透過預埋大算力晶片以保證車輛在全生命週期內的持續軟體升級能力。

總體來看,相比理想 One,理想的旗艦車型理想 L9,透過將自動駕駛高階感測器和計算平臺變成標配,搭配全自研的軟體演算法,從而實現全場景的導航輔助駕駛功能。

三個關鍵詞,看清理想 L9 眼中的“世界”

隨著理想 L9 連續四集的「劇透」:外觀內飾設計、新增車漆顏色、新增輪轂造型、部分座艙配置、部分輔助駕駛配置、新的互動模式、動力系統配置、底盤系統配置、電子電氣架構、智慧駕駛系統、車身架構等等,一臺充滿科技感的全尺寸 SUV 逐漸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按照理想 L9 將於 4 月 16 日正式釋出的時間推算,理想 L9 大概還有兩集內容更新。

接下來的兩期劇透,理想 L9 還將對外釋放哪些資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