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2022年北京冬奧會精彩落幕,有太多亮點值得回味,讓我們一起來盤點閉幕式上運用了哪些“黑科技”。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鑫攝

AR合成萬千紅絲帶

閉幕式上,12只生肖冰鞋在地屏上留下的“痕跡”逐漸形成一個“中國結”形狀。與此同時,由AR(增強現實)技術生成的美麗紅線,在天空上優雅生長,編織成一個巨大的“中國結”包裹雪花火炬,與地面影像交相輝映。

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升起的晶瑩“大雪花”不同,這個“中國結”並非是物理真實存在的,而是用數字AR技術合成的。它以超高精細度形成模擬的視覺效果,不僅看上去宛如實物,而且還能加上魔法般的特效點綴。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新華社記者 徐子鑑攝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動圖源自央視新聞

從畫面上看,“中國結”時而流雲漓彩,時而飄逸靈動,不停地變換形態,地屏上的倒影也隨之呈現不同的質感。有媒體報道,為實現這些變化,設計團隊一共設計了55套“中國結”備選。團隊對每一種形態都多次嘗試改進,並根據現場燈光效果實時調整。

此外,在運動員入場過程中,地屏上的“中國結”再次呈現新變化——身著不同顏色隊服的運動員不斷填充“中國結”圖案中的空白,形成七彩“中國結”。

動態光束催生“折柳”

伴隨悠揚的樂曲《送別》,在10522平米的超大地面顯示屏上,一道道光影宛如真實的柳條在隨風飄揚。演員手捧發光柳枝,輕盈緩步進入場地,閉幕式進入尾聲。

這一逼真效果源自開幕式上就用到的超大地面顯示屏。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LED三維立體舞臺,可以完美呈現裸眼3D效果。

在這個節目之後,一束束燈光從地面升起,逐漸點亮夜空。其背後的“真鐳射”顯示技術以三基色鐳射為光源,在色彩、顏色方面能夠實現影象的高保真再現。

據瞭解,鐳射顯示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BT。2020超高畫質國際電視標準的顯示技術,被視為繼黑白、彩色、數字之後的“第四代顯示技術”。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新華社記者 李尕攝

在演員行進過程中,地屏配合演員行走路徑發出點點光芒,與發光柳條交相輝映。據媒體報道,這得益於地屏精準的動態咬合。為準確詮釋“折柳寄情”依依惜別的氛圍,閉幕式幕後團隊蒐集並製作了大量柳枝造型的動態小樣,同時結合現場演員、中央光束等的聯動演繹,最終完成設計方案近100版。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新華社記者 李賀攝

AR製作獨一無二的雪花

在閉幕式尾聲,聖火在孩子們的歌聲中緩緩熄滅,圍繞在火苗周圍的雪花頓時回落到地屏,並緩緩向天空飄散。朵朵潔白的雪花伴隨著音樂逐漸綻放出金色光芒,溫暖又耀眼。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新華社記者 徐子鑑攝

據報道,畫面中呈現的每一朵AR雪花都獨一無二,形狀各異。幕後團隊人員透露,要在升空時實現完美效果,地屏上的所有圖案都必須和虛擬圖案保持形態和點位完全一致,星星五環的地面影象也要與道具裝置無縫配合,才能讓觀眾覺得五環彷彿就是從地面上被提起來的。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新華社記者 徐子鑑攝

石墨烯材料製成加熱座椅

歷屆舉辦冬奧會開閉幕式的場館都會遇到“低溫開放環境溫暖保障”的問題。在此次冬奧會開閉幕式中,使用了石墨烯發熱材料製作而成的加熱座椅、加熱沙發、加熱桌子、加熱地毯被應用在“鳥巢”中,實現溫控管理。未來,這種發熱座椅將繼續在公交車站、下沉廣場、戶外連廊等場景使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揭秘!冬奧會閉幕式用了哪些“黑科技”?

閉幕式現場加熱座椅

國家體育場“鳥巢”作為國際一流的大型半開放場館,開幕式當天最低氣溫-6℃,閉幕式時氣溫-2℃,在-10℃的室外環境中,發熱座椅可以在2分鐘內發熱。

據瞭解,“鳥巢”配備了很多先進的設施,場館電力的安全穩定執行必須考慮。石墨烯發熱布料的電熱轉換效率高,在24V低壓啟動的條件下,可以迅速實現升溫和熱傳導,既不會給電力系統帶來額外負擔,又能高效完成熱保障任務,將整個“鳥巢”觀禮臺電力總需求控制在“鳥巢”整體電力負荷的0。098%。

(來源:中國網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