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俗話說,泡麵有三寶——火腿滷蛋和平板。

大家都知道,泡麵這玩意沒啥營養,加滷蛋和火腿呢,要蛋白有蛋白,要份量有份量,為的是垃圾食品最後的那點倔強。

但平板,配不配蓋泡麵這回事,一直飽受爭議。因為在蓋泡麵這行裡,還有Kindle和Switch。

這個問題,連知乎上都有人提問。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一直以來,就平板電腦意義是什麼,大家一致認為的是:用來蓋泡麵還行。

但經過實測,平板蓋泡麵真沒Kindle好。這下,平板電腦的“生產力”又少了一個。

而且,機哥發現,一般人選購手機、電腦,都是在考慮價位、系統和需求。但是平板電腦,大家問的都是:有沒有必要。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對於平板電腦的生產力評估,也個是經久不衰的問題。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我們不妨把時間往前推一推,看看平板電腦發明的初衷,究竟是什麼。

1989年,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平板電腦GRiDPad,問世了。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我們看到那支筆就能知道。它的目標點,估計是和手寫有關。

事實也確實如此,使用它的,基本是送貨司機和理賠員。這類打工人,整日與紙筆打交道。

時間一長,繁多的紙張就成為了負擔。藉此,我們可以推測出,平板電腦早期的目標,是無紙化辦公。

為了讓它成長,往後20年間,廠家們嘗試著裝置彩色屏、觸控式螢幕,甚至微軟還把Windows XP裝了進去。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按道理它會越來越強大,但事實是,平板電腦的定位逐漸尷尬。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啊,這番“堆料”,看似它啥都能幹,其實啥也幹不好。

簡單來說就是:

平板電腦能做的,個人電腦也能做,前者做不了的,還是得回到個人電腦上。

直到iPad的出現,大夥兒發現:誒?雖然平板沒啥生產力,但是它有娛樂力呀。

藉助著已成熟的App Store,iPad一問世就直接起飛。

iPad的定位就是娛樂產品,煲煲劇、看看新聞啥的,雖然在某種意義上是降級了,但快樂就行了。

平板電腦藉著iPad這一波,續上了好大一口氣。

但好景不長,因為跟著平板一起成長的,還有手機。

隨著手機螢幕越來越大,平板的定位又開始尷尬了起來,玩手機可比端著大平板輕鬆多了啊。

為了繼續活下去,廠商們開始“文藝復興”,想給平板重新加上工作屬性。但這次,他們給它起了個新名字——生產力。

為了實現生產力,平板做了這麼幾件事:

加配件

想擁有生產力,靠手指在螢幕上戳戳戳,肯定是不行的。

蘋果也清楚這點,於是給iPad開發了配套的鍵盤。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這樣,iPad就能往文字生產力上靠,承擔輕度文字編輯工作。

既然是在文藝復興,大家又想起了,平板電腦出世之時那個自帶的觸控筆——

雖然喬布斯老爺子當年,曾放下這樣的狠話——誰TM想要觸控筆?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但事實證明,觸控筆真香——Apple Pencil真的賦予了iPad極大的生產力。

用畫筆吃飯的,開始利用Apple Pencil創造價值。學生們,也可以利用它為自己提高學習效率。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這麼一套下來,平板總算是邁入了生產力的大門。

硬體配置發力

外設問題有了解決方案。廠家們開始鼓搗著,怎麼從內部提升。

首先,他們想到了:這一次危機,是手機螢幕越來越大帶來的,那我們就把平板的螢幕變得更大——Bigger than bigger。

9。7英寸、10。5英寸、11英寸,直到現在的12。9英寸,如今已經和13英寸的膝上型電腦平起平坐。反正在有生之年裡,手機不可能發展到這麼大了。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平板的效能和續航上發力。

比如微軟家的Surface Pro X,用上了隔壁高通的ARM處理器。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續航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了,10小時以上隨隨便便。如果不是什麼高強度工作,兩天一充也沒問題。

而且ARM處理器極快的喚醒速度,與傳統處理器相比較,確實有非常大的優勢,微軟這一步可以說是走對了。

但這個ARM架構處理器呢,就是高通的這麼個8CX晶片,是基於驍龍855定製而來。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由於初代原因,它沒解決一些64位的應用適配問題。對於一些大型設計軟體,可能稍有些力不從心。

不過,這不妨礙它確確實實,是一款不錯的平板電腦。但還是讓人有些憧憬:效能還能再強一點嗎?

這不,蘋果就把M1懟上了iPad裡邊,M1的效能有多強,機哥不用多說吧。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現在,效能方面已經不是問題。接下來就是軟體方向了。

軟體和生態

有了框架、有了效能。那就要開始打造生態。

我們由此也能理解,蘋果為什麼要打造iPadOS了。為的就是讓它和iOS區別開來,專注於構建適配於平板的應用生態~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我們既可以說讓它們“分道揚鞭”,但也可以說是,為了特別的“寵愛”。

平板系統自然與手機系統不同。「全域性手寫」、「手寫識別」等各種平板獨享功能的加入,觸控筆的作用進一步加強了。

而且,平板端也能用上桌面端的快捷鍵,以及觸控板、滑鼠都加上了。平板的體驗逐漸好起來了。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這下,平板電腦越來越像一臺行動式電腦。不僅如此,他們還嘗試打通平板與電腦的壁壘。

像蘋果的“隨航”,華為的“多屏協同”等一眾廠商的這類操作,就是在將兩個平臺進行捆綁融合。

因為這麼多年的經驗說明,平板想要續命,還是得挨著個人電腦。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所以現在,平板電腦“站”起來了嗎?

機哥要說但是了。

鍵盤的加入,確實讓平板有了文字生產力,但是整機的重量。。。機哥幫大家算好了:

iPad Pro+鍵盤:682g+710g=1392g

Surface Pro+鍵盤:891g+280g=1171g

隔壁隨便抓一臺筆記本,也就是這個重量。甚至還比你們輕。

還有就是iPad搭載上了M1,效能雖然是沒問題了,但是iPadOS不是桌面級系統啊,是基於移動端的iOS魔改而來。

如今,iPad搭載M1已經半年多了,既沒有讓iPad用上macOS,也沒有多少Mac端的生產力軟體下放。

就連蘋果自家員工,都表示兩個平臺不會融合。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這下,M1的iPad Pro使用起來,和之前的A12X都沒啥區別。

不過,機哥還是得說公道話:平板電腦確確實實已經很努力了。從發明之初,到現在幾十年裡,確實有很大的發展。

但種種原因,讓它夾在手機和電腦的中間,高不成低不就。

既然平板電腦這麼沒啥用,那它的出現到底有啥意義呢?

平板電腦距離真正的生產力,或許不遠了。

我們甚至看到在某些方面,它的確取代了曾經的專業裝置(比如專業畫手用平板作畫)。

可對於我們多數人而言,平板還是個娛樂裝置。

所以啊,別對它有那麼高的奢望,就做個“愛奇藝啟動器”,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