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也許在專業且資深的使用者眼裡,

手機聽歌是一種很業餘的形式,但是正是這種被專業音訊人士認為很業餘的事情,已經成為了目前絕大多數小夥伴上下班習以為常的事情

,其中最多的就是乘坐公交或者地鐵的基本上都離不開耳機,像用耳機聽聽歌,用耳機看看電視劇或者電影,甚至用耳機看看什麼小影片等等“當然糾正一點,是用耳機聽影片、電視或者電影的聲音”而聽歌什麼問題;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總之耳機已經成為很多人僅次於手機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對於耳機你們又有怎麼樣的認知呢?這可能認知很少,因為預算原因所致。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一般使用者買耳機的普遍預算

——差不多在百元以內,但是偶爾有對音質有點在意的其預算會在100元到200元以內,但是還有一類使用者的對耳機的預算更低,而這類使用者俗稱叫做聽個響人群,說句更滑稽的話就是“天橋10元一副的耳機足夠用了”,那麼你對耳機的預算在多少價位呢?不妨一起探討下。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那麼用耳機聽音樂究竟是怎麼樣的體驗

——其實從數碼的普通人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就是兩個字便攜可以說明

——因為如果從專業音訊角度的話,動輒上幾千,甚至上萬的耳機,一般人是不會考慮的,考慮的只有像我等這樣的音訊發燒友。

耳機這個東西回到最初的概念就是“監聽”作用,而後來才因為普遍使用者開始對耳機有強烈的需求,才逐漸開始被廣泛熟知,關鍵特點就是使用和攜帶更方便一些,同時在聽歌的時候並不影響他人,主要引數指標屬於可高可低,關鍵還是看價格多少,反正唯一單純的作用就是讓使用者可以花較少的投資體驗到較高的音質,起初的耳機是以立體聲重放為主,慢慢因為聽者的口味才逐漸有了更多的風格的耳機。像歌德的搖滾,森海的古典,拜亞動力的傳統古典,索尼的雜食,鐵三角的女毒等等。如果回到普遍耳機的含義。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那麼很明顯的答案就是,耳機和音箱的不同就是,耳機發出的聲音是直接送到聆聽者的耳朵,所以如果從專業角度看一般的耳機是不可能有什麼極致的音質“除非你加錢買專業耳機,那麼另當別論”,

而一般的耳機基本上缺少很極致的聲像定位,同時低音缺乏真實感“因此才有了音訊行業的俗話,得低音者得天下一說”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聲音的遠近距離感是由聲源直達聲和混響聲的比例決定,所以耳機聽歌在沒有“場面上的混響條件”儘管音質不錯,但是在聲像的定位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所以對於耳機的音質,我們儘量少說聲像定位和低音的真實感等評價,這點是從專業角度得出來的。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此外如果你喜歡長時間帶耳機聽歌、看電視、看影片“建議用一會要休息一下”,為什麼?因為長時間用耳機,由於細胞的疲勞蓄積,尤其是很多年輕人聽歌喜歡音量一言不合開到50%以上,那麼就影響你的聽覺靈敏度,短期還行,如果長期的話,可想而知一個人長期處於這麼大音量的聲壓下,肯定會有聽覺上的不適。所以用耳機還是要控制音量“最佳45%左右極限了”,時間上差不多在1小時左右,這樣聽覺疲勞就降到最低了!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因此!從以上的結論中是否可以得出該怎麼選擇耳機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儘量選擇在低音上保證聽感很穩,不轟頭為主,中頻上屬於解析比較清晰的,高頻上就直接忽視,因為數碼人群一般來說別對高頻在意,最大的原因就是“想要追求好的高頻耳機,那麼錢首先要準備好”,至於價格方面建議在200元左右,差不多這樣的耳機基本能聽。

耳機聽歌可是竅門的,並非所有耳機音質都好,掌握原理有助選擇

----------------------

轉載須註明《金牛神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