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大家記不記得去年有一陣子硬碟特別便宜?奇亞幣暴跌之後很多硬碟的價格甚至只有現在的一半!

我們編輯部當時就團購了一波。

然後居然:翻!車!了!

據完全統計,損壞率來到了百分之八十。

託尼自己買的這一塊,就反反覆覆壞了三次。

這塊盤每壞一次保修時限就重置一次,如果繼續保持這個壞的頻率。

那麼託尼有望得到一塊永久保修的硬碟。

在不斷的掉盤和退換中,託尼不斷思考硬碟這個東西的底層邏輯,形成了一套挑選的方法論,爭取能夠賦能差友。

說人話!就是今天我們要從 M。2 的各部件出發告訴大家,如何選到一塊好的固態。

( 如果你是進來看固態硬碟推薦的,在文章的最下方我們也會分享這個時間點各價位託尼認為最值得買的硬碟供大家參考。)

所以什麼是 M。2 固態呢?

粗暴地說,長這樣的固態硬碟都是M。2固態。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積小,不用插電源線,還支援更快的速度,這樣的固態硬碟誰不喜歡呢?

但這玩意買起來和電腦裡的其他硬體還不太一樣。別的硬體的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要是買一張 3080 ,賣家基本上不敢給你發一張 3060 。

M。2 難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在這塊小小的盤上就有三個主要部件。

它們分別是:承擔控制功能的主控板、充當硬碟作業系統的韌體,還有用於儲存的顆粒。

這三個主要部件規格很多,挑起來很麻煩。但與此同時,他們對於硬碟的效能也有很大的影響。

>/ 咱們就先來看一看硬碟顆粒

為什麼先說顆粒呢?並不是因為它最重要,而是大家對它更熟悉,關注硬體的朋友都能上來說上兩嘴。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衡量顆粒的指標有三項:速度,壽命,價格

我們打一個不那麼嚴謹的比方,假如硬碟是你家門口的快遞站,裡面貨架數量是固定的,那麼SLC就是一層貨架上只放一個快遞,MLC就是放兩個,TLC三個,QLC四個。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當同一層貨架上的快遞越少,我們找快遞就越快。而且因為每天取放快遞的次數少,快遞架的壽命也就更長。

壞處就是如果一層貨架上快遞少了,快遞站的運營成本也變高了。

所以對應來說,無論是讀取速度,顆粒壽命,排行都是 SLC > MLC > TLC > QLC 。

價格從貴到便宜也是 SLC>MLC>TLC>QLC。

東芝同樣大小的 SLC 和 MLC 顆粒

價格正好是 5 倍 ▼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向左滑動

當然,廠商們有時候也會在顆粒的命名上做手腳。上次託尼在買硬碟的時候,就看到了一個 3Bits MLC 。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實際上這玩意就是個 TLC 顆粒。遇到類似的這種情況,我們只需要記住:1Bit = SLC、2Bit = MLC、3Bit =TLC、4Bit = QLC

命名上帶有“ bit ”的,別管這玩意是啥 LC ,一律按照上面的這個規則處理。

再說回顆粒的挑選。如果恰巧你的財力雄厚,想買 SLC 還是 MLC ,都隨便你。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但託尼說句實話,現在硬碟上最難壞的東西就是顆粒了。

就算是最差的 QLC 顆粒,1T 硬碟的寫入壽命也有 300TBW 左右。

就算你每天堅持不懈寫入 100GB 的內容,也夠你造八年半。

而且相對顆粒來說,主控帶來的速度提升更加明顯。所以咱們在買硬碟的時候,其實更應該關注主控。

>/ 主控板其實更重要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主控板又是個什麼東西呢?如果把 SSD 比作電腦,那主控板就相當於電腦上主機板 + 記憶體 + CPU 的大集合。

它主要起到三個作用:

一是合理分配資源,爭取讓所有的顆粒都有事做,不致於出現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種情況。

二則是資料中轉,讓你的儲存單元與電腦上的資料能夠正常溝通。

三則是負責固態硬碟內部各項更高階指令的完成。

對我們來說,主控是固態硬碟上最重要的元件,重要程度甚至比顆粒更高。因為一塊硬碟的理論極限效能,是由主控板決定的。

而且主控板還不是和品牌捆綁的。就算是英特爾這類大廠,有時候出於成本考慮,也會在自家消費級產品上使用別家的主控。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這也意味著,咱們買大牌子並不一定能買到它們自家的主控。

好在查詢主控型號也不是件難事。只要是塊釋出過的硬碟,隨便百度一下,就能找到主控板的型號。

有了主控板的型號,我們就能在主控廠商的官網找到規格書。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咱們這裡就用慧榮的主控作為例子。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

規格書裡的資訊很多,但最值得咱們注意的就是最高效能這一欄。

這幾個引數裡,連續讀寫速度越高,檔案傳輸就越快,隨機讀寫越快,電腦啟動,遊戲載入耗時就越短。

其次需要關注的,則是 PCIe 協議。

如果你的主機板只支援 PCIe3。0 ,那我建議你最好不要買 PCIe4。0 的 M。2 ,雖然也能用,但多少有點浪費錢。

至於硬碟的韌體,版本實在是太多,實在是不能總結出一套辨認的方法。

但無腦挑大品牌,問題一般不大。只要是有頭有臉做固態的廠商,韌體都不會太拉。

因為韌體得靠自己研發,那些特別小的廠商,真不一定能把它做好。

>/ 總結

綜上所述,如果你想自己挑一塊 M。2 固態,那麼託尼建議先遮蔽掉特別小的廠商,優先挑選更好的主控板,最後再看使用的顆粒。

但如果,你懶得挑或者不是特別自信的話,那直接上大品牌一般都不會出錯。託尼也挑選了幾個風評比較好的產品,大家可以從裡面找找看,有沒有符合自己需求的硬碟。

光看顆粒就行了?固態硬碟可不是這麼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