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就連專業人士,對耳機的評價都會產生誤會,那麼這些誤會如何避免

說到,對耳機的聽音評價,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看專業人士對該耳機怎麼評價,如果評價得好,那麼該耳機就好,如果評價的不好,那麼該耳機就是鹹魚產品”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耳機好壞相信專業人士的現象,但是這樣真的正確嗎?

就連專業人士,對耳機的評價都會產生誤會,那麼這些誤會如何避免

——依然先上結論,並不正確,因為從專業且客觀的角度,每個人對耳機的感覺都不同,我們絕對不能因為專業人士對某個耳機看上去近似很專業的聽感,但是細看卻是片面的而完全相信專業人士的想法,永遠記住就算是專業人士,他們在評價而聽感的時候並非百分百客觀的,肯定會加入一些主觀的感受,所以專業評測聽歌,我們只能參考,而不能全信,帶著這樣的想法再往下看“為什麼專業人士的評價音質只能參考,因為任何都無法避免音質評價中的諸多誤會”。

什麼是音質評價的誤會?

——片面以個人的感受到評價器材的聲音為主

基本上只要是個音訊愛好者,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音質評價的誤會產生,根本就是對音訊知識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欠缺,然後評價器材的音質就會出現很多誤會,像一個耳機的聲音屬於中頻很少,但是卻被人說成是一種柔和,同理依然是耳機如果缺少了低頻

就連專業人士,對耳機的評價都會產生誤會,那麼這些誤會如何避免

明明應該表述是低頻量感不足,但是有人卻直接說成是速度快等,甚至把太多缺少解析力的低頻說成是音樂味,而在高頻上也是有很多誤區,像高頻泛音少直接說成是乾淨,高頻解析好等,甚至把低頻量感和高頻強化,講成解析力高;

更可笑的是把耳機的音染少說成是“淡而無味”,同理聲音重則理解音樂整體味道濃等,都是聽感評價的誤區,為什麼會產生誤區?其實根本就是內心的認知不足,還有就是心中不正確的音訊常識,讓很多人出現了諸多誤區,這其實表面看上去沒什麼,但是實際上對耳機沒什麼,但是對音樂則是一個很嚴重的諷刺!

就連專業人士,對耳機的評價都會產生誤會,那麼這些誤會如何避免

如何避免聽感評價的誤會呢?

——首先要明白聽感評價的幾個熱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低頻彈性、低頻量感、低頻速度、低頻厚度,中頻解析、中頻厚度、中頻解析,高頻泛音,高頻線條等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一定要清楚。

就連專業人士,對耳機的評價都會產生誤會,那麼這些誤會如何避免

對於音質中的速度快或慢,說白了就是聲音的強弱對比,及其瞬態反應的層次是否豐富,而很多人會問了“什麼是瞬態反應,其實就是即時聲音的變化是否細節凸顯,像有的瞬態反應好的耳機就是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可以感到聲音的瞬時速度很清晰,甚至還能形成一幅畫”,但是良好瞬態反應的器材確實很少,後期會告訴大家一些;

而很多人在評價耳機的時候會過分強調解析,其實這也是誤區,因為過度強調某一頻段的解析,那麼就會忽視其他頻段的細節,所以在說解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三頻均有細節“解析”,這樣的聽感評價就更客觀一些了。

就連專業人士,對耳機的評價都會產生誤會,那麼這些誤會如何避免

說一點大家都有興趣的東西——音染!

很多人都看到音染就會想到“聲音是淡而無味的”,其實從上面分析地看,這是聽感上的重大誤區,其實音染是什麼?音染過多或過少會造成頻率響應的平衡異常,最根本的影響就是音色會很不自然,同時清晰度和透明度也會因此而衰弱,細節上肯定總體降低,所以由此你還敢說音染少“聲音淡而無味嗎?”肯定不可能!一般來說音染少的聲音,音樂會更鮮活,有朝氣,富有衝擊力,速度上很明快,但是音染過多的聲音,整體給人聽感更厚實,聲像更清晰,如果音染過多且低頻量感也較多的話,那麼就可以算得上是高密度聲音!

就連專業人士,對耳機的評價都會產生誤會,那麼這些誤會如何避免

至於透明度,簡而言之就是日常很多人提到的聲音溫暖感,包圍感,親切感,如果是一個耳機具備良好的透明度,那麼在聽感上就會有很自然的特點,同時更親切,更豐滿,低頻飽滿且不渾濁,中頻和高頻有不錯的穿透力和圓潤感,各個頻段很清晰,同時縱向聲場要比橫聲場更好!

就連專業人士,對耳機的評價都會產生誤會,那麼這些誤會如何避免

總之以上就是聲音的正確評價,當然你們依然可以參考,而不是全信!

----------------------

轉載須註明《金牛神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