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前言:一加的遊戲向產品線快速“擴軍”】】】

一加手機的特質是什麼?

如果在兩三年前問這個問題,我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機身手感好、螢幕素質高、效能調校激進、影像表現一般,但日常使用真**快,同級別當中“價效比”相當突出。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沒錯,作為從初代“萬普拉斯”開始就與一加結緣的老使用者,我們相信這樣的觀點是可以代表過去很多年裡一些“老加友”對於一加的認知的。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一加9 Pro

但大家也知道,隨著如今市場競爭的加劇,最近這兩年的一加手機在產品的構成和定位上,其實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數字旗艦系列(一加9 Pro、一加10 Pro)加入了“哈蘇”影像元素,開始嘗試衝擊高階影像手機市場;與此同時,原本“純粹高效能機型”的產品定位,則一度被轉移到了諸如一加9RT這類“衍生型號”上。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一加 Ace

不過當時間來到2022年,一加旗下的產品線構成則又一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曾經在歐加體系內創下優異表現的Ace系列被轉移到一加名下,成為一加的全新產品線,並將“遊戲”作為了這一產品線最為重要的賣點。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很顯然,一加的這次改變,還是出於進一步擴大受眾面的需求,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一加Ace系列此次的“擴軍”速度也遠遠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就在一加Ace釋出還不到一個月後,我們三易生活就迎來了又一款該系列的新機——一加Ace競速版。

【【【外觀:相比一加Ace,新款更有一加的“味道”】】】

平心而論,當4月份一加Ace正式釋出時,它的外觀設計著實是驚到了不少人(當然也包括我們)。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倒不是說它的造型有多怪異,畢竟“橫平豎直”的中框以及“大眼”式的後置多攝,其實也正是當前行業中的流行元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加Ace無論是看起來還是拿在手中,都很難讓人想起一加手機曾經的那些外觀設計理念。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或許正因如此,在第一眼看到一加Ace競速版時,反而是給了我們一種“撥亂反正”的感覺。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一加10 Pro

如果你關注過今年一加推出新機就會意識到,一加Ace競速版此次的外觀設計,其實在很多方面反而都更貼近一加手機的“正統設計”。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比如說,一加Ace競速版這套後置三攝的排布方式、以及攝像頭部位隆起的形狀,其實都很容易聯想到一加10 Pro。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又比如說,一加Ace競速版不再拘泥於直角邊框,而是用回了熟悉的圓潤中框和曲面機背。不得不說,配合8。73mm的機身厚度與205g的重量,握持手感還是挺不錯的。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不僅如此,說到“手感”,一加Ace競速版此次甚至在機背材質上也致敬了此前的經典設計。我們此次拿到的“光速藍”版本採用了光滑的一體注塑成型後蓋,主打光滑、細膩的觸覺感受。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一加2

除此之外,一加Ace競速版其實還提供了“競技灰”版本。根據官方公佈的資訊顯示,它重新用回了老使用者十分熟悉的“砂岩噴塗”工藝。沒錯,經典的砂岩質感機背,這次也回來了!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除了機背設計“重歸正軌”之外,在機身正面一加Ace競速版也照顧到了部分使用者的“LCD情節”,採用了一塊6。59英寸的LCD直屏。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這塊螢幕可支援30/48/50/60/90/120Hz六檔可切換的重新整理率,比絕大多數同價位機型的重新整理率檔位都要多。

當然,現在OLED材質的LTPO螢幕早就能做到1-120Hz的無級變速了,但那基本上只有頂級旗艦機型才能用得起。在2K多的價位段上,絕大多數OLED螢幕目前實際上都還只能相容60/90/120Hz三檔重新整理率。

所以這就意味著,與它們相比一加Ace競速版的這塊液晶螢幕在顯示低幀率畫面時,是有額外省電優勢的。同時它也可以更好地適配24Hz、25Hz或是30Hz的影視內容,併兼顧遊戲玩家對於“高刷”的需求。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不過必須要承認的是,LCD材質也有著一定的侷限性。比如在峰值亮度、黑場表現、對比度,乃至對HDR影片的表現力等方面,就比不過OLED了。除此之外,LCD面板的加工工藝也意味著當其使用“打孔”造型時,開孔周圍必須要有一圈較寬的BM區,視覺效果上沒法做到OLED那麼精緻。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除此之外,因為採用了LCD螢幕,所以一加Ace競速版也就只能使用側置式指紋識別設計。不過考慮到目前不少採用OLED屏的非旗艦機型其實也都放棄了屏下指紋模組,所以這一點反而並不會讓使用者感到有什麼不適應,只能說是“多謝”同行襯托。

【【【效能:搭載天璣8100-MAX,有著旗艦級跑分表現】】】

除了外觀設計上回歸一加手機的風格外,一加Ace競速版此次的效能設計也同樣帶來了很大的驚喜。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儘管名義上一加Ace競速版是一加Ace的衍生型號,但實際上它的核心計算效能與後者相比,是完全沒有“縮水”的。也就是說,其同樣使用了2022年最新的天璣8100-MAX主控,同時配備LPDDR5記憶體與UFS3。1快閃記憶體的“滿血”效能組合。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從我們得到的跑分成績來看,在Geekbench中,一加Ace競速版的CPU單核效能略微落後於驍龍870,但多核則已經達到了具備主動散熱的驍龍888水準。考慮到其所採用的是四顆2。85GHz A78大核+四顆2GHz A55小核的CPU設計,這意味著天璣8100在“多核全開”時的效率和排程積極性,是明顯要高於2021年許多旗艦SoC方案的。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而在3D效能方面,一加Ace競速版搭載的天璣8100-MAX主控集成了Mali-G610MC6 GPU方案。其本質上與聯發科今年旗艦主控天璣9000裡使用的Mali-G710是完全相同的架構,只有核心數量上稍有差異。而且由於新一代的ARM GPU將每個核心內部的計算單元數量翻倍了,所以MC6其實是等同於過去MC/MP12的。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從跑分成績來看,天璣8100-MAX在一加Ace競速版上在3DMARK Wildlife測試中有著超過5500分的表現,已經達到了驍龍888、麒麟9000等一眾2021年頂級旗艦SoC的3D效能水準。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除此之外,在儲存配置上,一加Ace競速版一方面採用了一加經典的雙系統AB分割槽、安裝更新無需重啟的設計。另一方面其快閃記憶體跑分成績也告訴我們,一加Ace競速版此次配備的UFS3。1快閃記憶體規格不俗,很有可能也是俗稱的“增強版”或“超頻版”。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在有著積極的效能排程、合理的架構設計,以及出色的快閃記憶體效能共同加持下,我們手頭這臺12+256GB版本的一加Ace競速版,最終得到了82萬分以上的安兔兔評測綜合成績。也就是說,它的綜合性能,已經完全達到了相當於2021年頂級旗艦的水準。

【【【遊戲:專為玩家設計,幀率穩功耗還低】】】

很顯然,無論是從此次產品命名(“競速版”)本身,還是我們實測的跑分成績來看,一加Ace系列的這款新機,很明顯是衝著遊戲玩家、遊戲體驗而來。這自然也就意味著,對一加Ace競速版進行遊戲體驗的實際測試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遊戲效能和重新整理率設定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各種遊戲體驗增強功能

首先,作為一款明顯面向遊戲愛好者、效能發燒友設計的機型,一加Ace競速版理所當然地繼承了一加此前的全部各種遊戲最佳化功能。包括但不限於直接修改了遊戲底層圖形處理邏輯的“圖形異構”技術,基於AI學習和精細系統資源排程的“極限穩幀”功能,能讓遊戲在後臺不被殺程序、啟動更快的“閃電啟動”,以及內建的免費手遊網絡加速器服務等等。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款價位親民的效能向機型,一加Ace競速版不僅內建了一套相當“有勁”的X軸線性馬達,而且還為其適配了包括《和平精英》高階振感、《王者榮耀》擊殺振動反饋等,多種遊戲震感效果。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不僅如此,一加方面甚至還與雷蛇合作,為一加Ace競速版提供了數款機械鍵盤輸入法面板。這些面板不只是看起來炫酷,更是利用線性馬達“復刻”了對應鍵盤的敲擊手感和音效,可以說相當會玩了。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王者榮耀》 最高特效平均59。7幀,平均功耗2。13W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王牌戰士》最高特效平均59。6幀,平均功耗2。38W

到了實際的遊戲中,儘管我們測試時一加Ace競速版還未正式釋出,一些遊戲還沒有完全做好高幀率模式下的適配工作,但即便如此,可以看到一加Ace競速版依舊充分發揮出了天璣8100-MAX的超高能效比優勢,在主流競技手遊中能夠以極低的功耗和發熱,跑滿最高畫質+60幀的流暢度。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原神》手動全最高特效,平均50。9幀,平均4。7W

在大家都很關心的“常規測試工具”全高畫質《原神》中,則很明顯是針對天璣8100-MAX做了一些特別的最佳化。可以看到,我們從龍脊雪山一路跑圖+打日常任務、直到跑進蒙德城的過程中,幀率始終穩定在50幀上下,幾乎沒有什麼波動、也沒有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卡頓。最終的功耗監測資料更是顯示,一加Ace競速版在這整個過程中僅僅只有不到5W出頭,幾乎只有其他旗艦SoC執行全高畫質《原神》時大約60%的耗能水平。

這也就意味著,儘管並不能將《原神》跑到滿畫質·滿幀率的水準,但與此同時,一加Ace競速版完全有可能做到在維持高流暢度不卡的前提下,提供比其他高效能遊戲向機型多出幾個小時的遊玩時間。對於重度玩家來說,是多10幀更重要、還是多玩幾個小時更重要?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影像:白天解析力超預期,夜景稍顯“偏科”】】】

最後,我們來聊聊一加Ace競速版本次的相機配置與影像表現。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在硬體配置上,一加Ace競速版此次後攝後置採用的是6400萬畫素廣角主攝+800萬畫素超廣角副攝+200萬畫素微距副攝的設計。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並且有意思的是,由於微距副攝與LED補光燈被“塞”進了同一個後攝飾板的開孔中,這導致如果不注意看的話,一加Ace競速版很容易被誤解為雙攝設計,但其實它確實是有三個可以獨立成像的後置攝像頭。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樓房(超廣角) ISO102 f2。2 0。0006s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樓房(廣角) ISO100 f1。7 0。0012s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樓房(2倍變焦) ISO100 f1。7 0。0008s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樓房(5倍變焦) ISO101 f1。7 0。0007s

從實拍結果來看,首先在基礎的變焦測試中,一加Ace競速版的表現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部分。說情理之中,是因為6400萬畫素的CMOS在感光面積、解析力上,自然沒法與當前那些5000萬畫素的大底相比,因此一加Ace競速版在僅靠“主攝+演算法”進行放大變焦的情況下,基本只能在兩倍焦距上確保較高的解析力,五倍焦距時就已經能看出明顯的細節損失和極為嚴重的銳化。但意料之外的,則是指的那枚800萬畫素的超廣角副攝,有經過比較用心的調校,不僅白平衡保持了與主攝的高度一致,解析力也可圈可點。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花朵(廣角)ISO170 f1。7 0。01s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花朵(2倍變焦)ISO116 f1。7 0。02s

請注意,雖然我們前文中已經提及,一加Ace競速版的主攝硬體素質決定了,它不可能用於大倍率的“望遠”,但對於日常的兩倍放大來說,其解析力不僅完全夠用,甚至還具備很不錯的對焦距離和對焦速度。事實上,我們建議大家在使用一加Ace競速版拍攝微小物體時,與其開啟“微距模式”呼叫200萬畫素副攝,還不如直接使用6400萬畫素主攝+2倍演算法放大來拍攝,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嗝”(6400萬畫素模式) ISO605 f1。7 0。2s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100%放大

除此之外,我們也簡單測試了一加Ace競速版在“全畫素輸出”時的細節保留程度。老實說,由於其主攝並不支援光學防抖,所以其實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抱太大期望,但實際的樣張卻比預期要好得多。至少6400萬畫素模式下的確可以記錄更多的細節,而非是單純的擺設。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花(AI增強關閉)ISO100 f1。7 0。005s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花(AI增強開啟)ISO100 f1。7 0。005s

而在AI處理的風格和程度上,則可以看到一加Ace競速版這次也比較剋制。在開啟AI功能後,僅僅只是將畫面中的色彩飽和度進行了些許強化,並沒有出現太嚴重的“後期美(shi)化(zhen)”現象。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燈 ISO683 f1。7 0。05s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霓虹燈 ISO587 f1。7 0。05s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樓道 ISO1837 f1。7 0。06s

而在夜間場景,一加Ace競速版的表現就顯得有些“偏科”了。在最常見、有明有暗的“城市夜景”下,一加Ace競速版儘管在少數燈箱的細節上稍顯過曝,但整體的場景亮度把控和大多數部分的曝光抑制上,做得還是合格的。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花朵 ISO9599 f1。7 0。1s

可一旦缺乏了直射的燈光“支援”,在僅有周遭漫反射的暗光環境下,一加Ace競速版由於本身感光能力不足、同時也無法進行長時間曝光的短板,就會顯露無疑。可以看到,它的感光度已經被拉到了近一萬ISO,但畫面依然很暗、花朵的細節更是丟光了。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對比機型 ISO1600 f1。8 0。125s

作為對比,我們以手頭另外一款光圈更小、但底更大、且有光學防抖的機型作為對比,拍攝了上面這張照片。可以清楚看到CMOS硬體規格以及防抖的有無,對於夜景效果造成的重大影響。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樓道 ISO6498 f1。7 0。2s

而當畫面絕大部分為極暗光環境,但其中又有小部分高光區域存在時,一加Ace競速版的問題就不僅僅在於小底和無光學防抖了。此時可以明顯看到,它的夜景AI功能由於受到畫面中小塊高光區域的干擾,以至於整個畫面最終都嚴重欠曝、壓根看不到一點細節。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樣張:對比機型 ISO4000 f1。8 0。5s

那麼,AI不“犯錯”、夠大底、且有防抖的表現應該是怎樣的?上面這張圖就是。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一加Ace競速版只是一款“遊戲向的機型”,追求那麼好的影像有什麼意義,能掃碼不就行了?的確,我們承認這樣的觀點其實也能代表相當一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在如今這個中端效能機型普遍開始追求更好的影像體驗、在影像設計上“內卷”的環境下,能否跟上行業的步伐,其實也可以看出一個品牌的研發能力和供應鏈把控情況。

雖然我們不否認作為定位相對較低的衍生版本,一加Ace競速版在影像設計上相比於一加Ace進一步簡化,本身並沒有錯。不過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我們還是希望起碼能夠強化一下影像AI的水準,以解決夜景模式適應面過窄的問題。

【【【總結:專注效能和遊戲,有“老一加”那味了】】】

老實說,作為一位很早就開始使用一加手機使用者,在結束了對一加Ace競速版的評測後,我們三易生活其實還是挺開心的。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因為在一加Ace競速版上,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許多一加手機的“老傳統”。比如不錯的機身手感、比如對效能的極度重視、比如相對更親民的價格,甚至比如相對“偏科”的影像表現。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當然,這意味著一加Ace競速版註定不是一款“水桶機”,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這種極富個性化、只為特定使用者群設計的機型,卻又切切實實地叫人看到了一加曾經的風格。畢竟,專注於為一部分使用者打造最適合他們使用的產品,這才是曾經的一加。

試想一下,如果僅僅只是想要一寬邊高效能、低功耗、外觀不張揚、打遊戲夠爽、日常使用夠快的機型,但當前的絕大多數中端機不僅可以滿足你的上述需求,而且往往還會擁有“越級”的快充、影像、顯示特性,代價只是需要你再多花幾百元錢,那麼你會願意嗎?

一加Ace競速版首發評測:有著熟悉感覺的“偏科生”

很顯然,有人會喜歡“水桶機”,但也有人就不會願意多掏這些錢來購買原本就“不需要”的那部分功能。而一加Ace競速版顯然就是為後面這一類使用者所準備,在效能方面有些“偏科”、但也正因如此才更有吸引力的一款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