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題圖 / 太空侵略者

“今天的學習/工作進度怎麼樣?”

如今生活的一切似乎都可以用進度條衡量,各種APP就像是給我們實行了一場賽博空間的統一度量衡運動:今天背了多少單詞,攝入了多少卡路里的食物……進度條無時不在催促著我們完成每日任務。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然而當我們緊趕著完成各項任務時,很多進度條卻又總卡在99%不能動彈。不由地讓人懷疑眼前的進度條是否在欺騙我們?

1.

一開始,賽博世界並不存在進度條。比如1982年的Commodore 64電腦就只能在一堆彩色條碼中讓使用者耐心“等待”。

國內使用者更為熟悉的開機介面可能是這樣的。

後來這種風格也被某些遊戲軟體繼承了。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計算機中的進度條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由平面設計師提出。對電腦而言進度條並無用處,它本就是出於照顧人類的情緒才誕生的。

隨著微軟在與蘋果的作業系統大戰中敲定了勝局,圖形化介面最終佔據主流。進度條作為一種直觀易懂的互動方式自然被微軟納入系統之中。從此,我們在複製貼上、安裝解除安裝時都離不開進度條。

2020年的時候還真有閒人開發了一款名為Progressbar95的休閒遊戲,模擬了多個Windows版本的介面。雖然玩法單調,但那股懷舊的味道是對味兒了。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2.

進度條很快普及,但它其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人們還是得在進度條面前無所事事地等待載入。這在上班摸魚的時候沒什麼,但在載入進入遊戲的時候就讓人受不了了。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遊戲軟體率先發動了對抗無聊進度條的戰爭!最早的做法就是在進度條頁面加點東西進去,讓載入介面別顯得太單調。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再等等,穿過這道門就能進入遊戲世界了。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載入遊戲嘛,也就抽根菸的工夫。

還是嫌載入太慢?在《鬼泣3》裡你至少能動用刀槍音效打爆這個載入頁出出氣。

後來遊戲廠商開始在載入介面塞入更多資訊,諸如遊戲提示、背景介紹、名人名言等等。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玩家能在《上古卷軸》《輻射》等遊戲中360度欣賞人物或物品建模。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還能在《大神》裡踩一段爪印。

相比於這些小打小鬧,Namco走得更遠,想出了在載入介面加入小遊戲的絕妙點子。在《山脊賽車》載入時玩家可以玩“大蜜蜂”打發時間,在《鐵拳5》載入介面中玩家可以打一場3D宇宙大戰。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更絕的是Namco還把這個點子申請了專利,直接堵死了其他廠商效法的機會,可謂是走自己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先驅。順便一說,2015年不少人發文慶賀了這項霸王專利條款的到期失效,還為此組織了一場遊戲開發比賽。你說這專利得有多不得人心?

不過,有追求的廠商也不跟這專利一般見識,因為真正要解決的不是如何最佳化載入介面,而是要消滅載入這個令人無聊的等待過程,提升玩家的沉浸感。

經典案例比如《生化危機》系列利用開門代替載入介面,很好地營造了恐怖氣氛。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質量效應》《XCOM》則讓玩家身處電梯、運輸船等密閉空間來度過載入時間。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在《獵天使魔女》中玩家可以在載入時自由控制人物練習招式。

在索尼發行於PS4平臺的《蜘蛛俠》中,小蜘蛛穿行城市的載入時間則是在地鐵上“刷手機”度過的(乘客都以為你是個COSER)。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隨著硬體效能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遊戲走在消滅空氣牆和進度條的道路上。元宇宙若是實現,裡面要是充斥了林林總總的進度條無疑會大煞風景。

3.

遊戲大作消滅進度條的思路顯然能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畢竟進度條自從被髮明出來開始就一直有“測不準”難題,更多隻是給人們一個提示或安慰,減少人類面對不確定性的焦慮情緒。

這點在一場1985年的測試中就由研究員Brad Myers指出:“只要看到進度條,人們就會感覺好點,它能讓人放鬆,讓人在等待時去幹點別的……人們並不在意它是否準確……相對於什麼都沒有,他們寧願有進度條。”

過去幾十年,程式設計師想了很多辦法最佳化進度條,但限於種種原因,進度條總是無法準確地估算進度。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在這方面蘋果顯得更實誠一些。既然無法準確估算,索性就用一個無限迴圈的圖示代替那不靠譜的進度條吧。總之只要告訴使用者“我正在工作,我沒有宕機”就達成目標了。

這個圖示也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忙碌指示器。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既然進度條總是無法準確預估進度,產品經理們便開始從使用者心理學的角度動起手腳,比如將進度條設計成先快後慢而非勻速推進,這樣就更能激發使用者的耐心。

在微信裡,即使使用者完全斷開網路,文章或小程式的進度條也依然會緩緩載入,以便給使用者造成“正在讀取”的錯覺,讓使用者會繼續等待下去。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這些小動作如今都已經成為產品經理的入門案例。然而坑蒙拐騙的潘多拉魔盒一旦開啟,就沒人知道會從裡面跑出什麼樣的牛鬼蛇神。

正如不止一次衝上過熱搜的“拼多多砍價永遠差一刀”,就讓無數打工人飽嘗了被進度條欺詐的痛苦。介面上顯示的已然是“進度已完成99%”,最後卻是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達成那1%。而據拼多多的解釋,那是因為小數點後面還有6位。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總卡在99%的進度條,還值得我們信任嗎?

進度條的發明者們肯定不會料到,多年後這小小的橫條還能被如此這般利用。也許進度條最初只源於程式設計師的測不準,但最終它卻變成了人性挖掘機。人們對數字和百分比懷有天然的信任,但破壞它只需要一根虛假的進度條即可。

或許進度條從一開始就不是程式的產物,而只是人性的具現。當人們試圖將一切都進度條化的時候就已經誤入歧途。

也許是時候讓進度條迴歸它原本的定位,讓它放慢我們的生活節奏,趁進度沒有拉滿時去喘口氣,而不是被進度條裹挾著奔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