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半入耳式藍芽耳機容易掉,想再買一副耳機,應該如何選擇?

半入耳式藍芽耳機容易掉,想再買一副有線耳機,應該選入耳式還是半入耳式?這是今天知乎網友邀請筆點酷玩回答的一個小問題。

從題主情況看,佩戴體驗是第一位的,入耳有線優先。

不建議上Type-C介面版本的有線耳機,一是品質不如3。5mm版(單指百元白菜價位),二是通用性差。

如果你的手機沒有3。5mm介面,強烈建議拋棄有線耳機,加預算上無線!

實話實說,我的耳孔就比較挑耳機,具體情況就是耳朵孔下面那塊肉不是很突出,不像一般人耳朵能直接“兜”住耳機,晃動多了就有可能脫落。所以半入耳式不太適合我用,尤其是有線半入耳式耳機,線纜墜著蕩啊蕩的,更容易導致耳機脫落,鬧心!而入耳式耳機只要設計合理,能恰好讓耳機固定在耳道口,就舒服不少,且不易甩掉。

半入耳式藍芽耳機容易掉,想再買一副耳機,應該如何選擇?

上圖:今秋入手的南卡A2真無線,399,支援主動降噪,佩戴感是第一位的。也許是仿AirPods豌豆射手造型的緣故?。它的藍芽版本為5。2,訊號穩定性很棒,支援ANC+雙通透模式,ENC雙麥通話降噪,13mm超動態揚聲器支援超重低音,下潛很足,日常聽歌、看影片、打遊戲都沒問題,續航更是達到了30/25小時(單耳降噪開5小時、降噪關6小時),並且支援無線充電!單耳4。1克的輕盈,也讓它的佩戴感更加舒適,日常價399,該品牌多款耳機,只有A2我買了大半年之後沒怎麼降過,你懂的!

此外,長時間玩耳機,我已經養成了“趨利避害”的習慣,只要是運動幅度大的場合,我肯定不拿半入耳的出門。

要麼是戴上入耳式真無線耳機——最早我還帶臭顯擺脖子上跨個頭戴式藍芽出門,現在看真的太傻了,現在的原則是輕便至上;

要麼就要選擇骨傳導耳機後者氣傳導耳機——之前我都是用頸掛式藍芽耳機出門跑步,今年習慣戴骨傳導了,畢竟外出跑步聽歌,交通安全第一,骨傳導不影響正常的環境聽覺是其他型別耳機做不到的。骨傳導耳機的優勢如此,但價格昂貴也是大多數人接受不了的,故而只推薦給預算夠的同學,預算不夠怎麼辦?其實也有不錯的選擇,比如西聖的一款白菜價的骨傳導耳機西聖X1,只要249(日常價要高一些)就能拿下,但總體體驗還是很棒的,我現在還在用。

半入耳式藍芽耳機容易掉,想再買一副耳機,應該如何選擇?

西聖X1,眾多千元骨傳導中特殊的一款,249,體驗卻不遜於那些貴的,自帶8GB記憶體,可以無網聽歌,我夜跑時必帶。

不過,題主提到的兩款耳機都是小米白菜價,和我消費區間不太一致。我目前的選購傾向,對TWS耳機而言,至少要200~300,不然音質、功能和品質這三樣總會有一樣是瘸腿的,更不要提什麼ANC主動降噪了。當然,我們要按自己的實際預算來算好自己的消費成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高消費。對於百元以下有線耳機而言,小米那款活塞耳機就很合適,屬於有線耳機中很有價效比的一款了。

半入耳式藍芽耳機容易掉,想再買一副耳機,應該如何選擇?

▲小米活塞耳機 清新版,29,有線入耳式中比較有價效比的一款,我先後買了三四副,都給爸媽用(我爸工作原因,耳機插頭經常磨損斷裂,用壞一副換一副,廉價不心疼)。

同樣,如果你問我100塊有沒有不錯的TWS真無線耳機可選,小米的AirDots系列,萬魔/omthing都有對應的好選擇。

下圖是omthing AirFree,去年首發時99拿下的,可能是當時業內最低,目前好像129了,體驗方面可以持平小米AirDots系列,缺點是塑膠感重,看著就便宜……。

半入耳式藍芽耳機容易掉,想再買一副耳機,應該如何選擇?

以前我也寫過白菜價耳機的推薦,但總有些中二槓叨咕這些玩意“不能用”。你要知道,科普作者被這樣的鍵盤大俠噴多了,也就被“min意”裹挾了,不敢推薦了,但我會堅持。

誠然,“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確實不假,你用過了好的東西,自然不會再去多看一眼孬的或者一般的貨。但是,腳踏實地一點兒也不是壞事,只要不是仿冒/山寨貨、不是劣質品,百餘元或者幾十塊錢買一副耳機也會有不錯的體驗,平民價位的產品,為啥非得被戴上一個“low”的帽子?假如所有人都唯“高大山”是瞻,所有廠商都去做“消費升級”了,市場上除了貴貨就是劣質品,那麼,最後吃虧的肯定是消費者,尤其是那些預算不夠充足的消費者。

就寫到這裡吧,希望題主和各位白菜買家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耳機。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