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早期智慧手機的螢幕表面(準確來說是螢幕面板上方的保護玻璃)都是純平的,也是所謂的“2D螢幕(玻璃)”。

大家可以翻翻躺在抽屜角落的老款手機,如果它們的螢幕表面與邊框平行,或是螢幕被邊框包裹其中(邊框略高於螢幕),那就算是“正宗”的2D螢幕無疑了。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2014年,隨著蘋果iPhone 6的上市,一種名為“2。5D水滴螢幕”逐漸成為了市場的主流(iPhone 6並非第一款,只是它的影響最深遠)。和2D螢幕相比,2。5D螢幕往往略高於邊框,螢幕邊緣採用了弧形設計,從側面看就好像水滴一般浮於機身表面之上。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2。5D螢幕的弧形過渡消除了螢幕玻璃和機身中框的稜角,當手指劃過螢幕邊緣時再也沒有了割手感,圓潤過渡的手感堪稱一流,利用光線折射還能起到邊框“看起來好像更窄”的視覺效果。我們如今在淘寶上購買的鋼化膜,其實就是2。5D螢幕的表現形態。

同樣在2014年,三星還透過Galaxy Note Edge將手機螢幕推向了“3D”時代,它將螢幕右側邊框大幅彎曲,呈現出了類似3D曲面的視覺特效。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沒錯,這種曲屏設計就是所謂的“3D曲面螢幕”(繼Note Edge之後都是3D雙曲面螢幕),它可以讓螢幕邊緣的顯示黑邊從正面不可見,在視覺上進一步讓邊框看起來更窄。

同時,3D曲屏還能讓側面的螢幕單獨工作,用於顯示通知訊息或應用的快捷圖示,這類功能在Galaxy S和Note系列的後續新品身上得以發揚光大,以華為Mate 20 Pro、P30 Pro和OPPO Find X為代表的高階手機也全部以武裝3D曲面螢幕為主打賣點。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3D曲面螢幕”雖然觸感和觀感一流,但依舊沒能改變螢幕左右邊框的物理結構,哪怕是最新上市的三星Galaxy Note 10系列,其兩側邊框依舊非常明顯。問題來了,現在就連前置攝像頭都能被“徹底幹掉”,螢幕左右邊框就無法徹底消亡嗎?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業內公認的屏佔比計算公式為“屏佔比=螢幕實際顯示區域÷機身外輪廓投影面積”:使用螢幕不包括黑邊部分的實際顯示區域,除以機身外輪廓,也就是手機實際的表面積(未計算向外凸的按鈕部分),最終獲得最為精準的屏佔比數值。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問題來了,在“機身外輪廓投影面積”中,絕大多數童鞋都容易忽略機身左右邊框對屏佔比的影響——無論是iPhone還是Android系統手機,它們就螢幕邊框的構成元素都是相同的,由內至外分別是“螢幕面板+顯示黑邊+螢幕邊框+緩衝層+機身邊框+凸起按鍵”。為了提升持握手感,手機的中框大都還會採取弧度處理,這就讓手機的實際邊框變得更厚。哪怕是在2019年面世的新款手機,它們將左右邊框的這些元素加在一起,總寬度也鮮有小於6mm的。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好訊息是,繼3D螢幕之後,手機圈再度開啟了螢幕立體化的進化之旅,一種全新的3。5D螢幕設計正是出爐,而它也有一個很形象的名字——瀑布屏。vivo NEX3和華為Mate 30 Pro就是第一批採用瀑布屏的新品代表,沒有了兩側邊框的束縛,它們都將屏佔比推向了另一個極致。

從2D到3.5D螢幕 手機為了屏佔比也是拼了!

那麼,作為3。5D螢幕代表的瀑布屏,它的實現原理是怎樣的,又有哪些優缺點呢?感興趣的童鞋不妨關注CFan的後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