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功率全模組鈦金牌?電源選購常見誤區大盤點

前陣子我們發了幾篇關於電源的文章,很多讀者都在評論裡問到,電源是不是一定要買全模組,80PLUS認證級別是不是越高越好之類的。其實這些問題並不是絕對的,關鍵看荷包厚度和實際需求,俗話說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電源選購時的一些常見誤區。

一、買電源就要全模組、半模、非模組不要?

模組化電源在十幾年前還是一個很邊緣化的問題,因為當時的電源還在經歷從被動PFC到主動PFC的過渡期,玩家對模組化電源的概念也不太熟悉,畢竟那個年代機箱連走線的概念都沒有,線材都是往機箱裡塞,拿幾根紮線帶捆起來就成。

非模組電源走線也能很乾淨

模組化電源的目的是減少不必要的輸出線材,需要多少插多少是模組化的特點,最大好處是可以讓機箱裡的線材看起來整潔一些。模組化電源分為全模組和半模組,兩者的區別主要就是半模組的24pin線和8pin線都是固定(直出)的,其他諸如PCI-E、SATA、IDE等為模組線。

搭載定製化模組線的微星MOD主機

而全模組則是所有線材都可以插拔,從實用性來說電源的24和8pin都是必須用到的,所以買半模組其實就夠用了。當然全模組電源由於可以讓第三方定製模組線,因此在效果上是非常的NICE。

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全模組電源成本也在不斷下降,目前主流全模組電源差不多在1元1瓦的範疇內,由於其可拆卸的便利性,讓很多玩家都會選擇全模組電源,不過全模和半模組相比非模組(直出)也有一些小缺點。

首先是價格,模組化電源的成本會比非模組的貴不少,這直接體現在最終零售價上,其次是模組化電源是透過觸點接線來連線供電,理論上會造成電能的折損,而非模組的直出電源則沒有這一問題,理論電力傳輸效果更好,當然只要荷包夠鼓買啥都行。

二、80PLUS認證級別一定要高?

80PLUS是美國能源署推出一向以節能為目的的獎勵方案,其目的在於透過先進的電路設計,來降低電源轉換時的電力損耗。在昨天的活動開獎一文中我們已經說過,220V轉12V時會產生額外的電力損耗,使用者實際付出的電費要比電源輸出的更多,因此如何降低這220~12V的損耗就是電源製造商的目的,而80PLUS認證則是規則之下的產物。

圖片來自於網路

從上圖可以看到,目前80PLUS主要分為白牌、銅牌、銀牌、金牌、鉑金(白金)以及鈦金,每一級別都代表著轉換效率的不同。以上圖中230V一擋為例,在20%、50%以及100%負載下,銅牌認證效率分別為81%、85%與81%,而金牌的轉換效率為88%、92%與88%。如果是目前頂級的鈦金認證,則效率達到94%、96%與91%,其中在50%負載時電源的轉換效率是最高的。

乍看之下鈦金牌的效率最高最節能,但其售價也是最高的,目前一臺1000瓦鈦金電源的價格在1700起步,而1000W的金牌電源在1000元左右。按50%負載下最高轉換效率計算、鈦金電源比金牌電源一年可以省下213元。當然這裡沒有仔細計算低谷時的費用,且是按照24x7不間斷工作的結論,如果只是日常使用,這筆花費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回本。

MAG A650BN迫擊炮電源

可以說鈦金認證對省電效果是很明顯的,但需要提前支出2~3年的費用,而金牌電源目前無論是價格還是轉換效率都處於相對平衡的水平,因此一般選金牌就夠用了,除非你不差錢。

三、單8PIN介面喂不飽主機板?

自從B660M迫擊炮升級雙8PIN供電口後,這種言論就明顯多了起來,也側面說明了B660M迫擊炮有多火。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目前大多數電源都沒有雙8PIN設計,因為較低功率的電源一般不會這麼做。

雙8PIN一般出現在750W及更高功率電源上,只有這些大功率電源能在電力大頭被顯示卡吃掉後還能供應CPU。實際上哪怕你的電源只有一個8PIN口,給雙8PIN或者8+4PIN的主機板依然是可以使用的。

微星電源介面設計可以讓你彈性選擇3條PCI-E還是2條CPU 8PIN

CPU介面多路化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給CPU更多的電力,另一方面起到一個電流分攤的作用。現在的高階CPU核心多頻率高,在高負載下功耗能輕鬆達到200W以上。雖然從介面設計上來說單8PIN理論能承受300W左右功率,但從安全性來說讓一路電源線和介面一直保持高負載會引發高溫問題。

因此雙8PIN和8+4設計實際是起到分攤電流,降低單路負載和降溫作用。因此只要你的CPU功耗不是太高,一般單8PIN就足夠了,當然如果你的電源有2個8PIN,那插上更好。

四、功率夠用就好?

網路上有些說法,大致是說電源功率夠用就行,不必買功率較大的,比如550W足夠應對大多數機器需求。其實這種說法也不一定錯,因為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確實夠用就好了,但對於DIY玩家來說,電源功率一般建議還是買的稍微大一些。

這一結論是綜合價格、壽命、轉換效率等多種因素所得出的。首先是壽命,如果電源一直處於高負載及勉強帶動的情況下,在高溫的持續影響下對內部元器件的壽命影響較大,可能出現炸電容、過載等現象,因此一般建議能算出自己電腦有多少功耗的前提下,在電源功率選擇上儘量多配100~200W,讓電源有更多的冗餘。

第二點是轉換效率,就像上文說到那樣,電源在50%的負載下擁有最高的效率,在90%負載時轉換效率會降低。儘管這不是主要條件,但結合上面一段,給電源更多的冗餘空間在安全性、可靠性上更好。

其實電源還有很多的引數可以參考,比如磁放大、全橋半橋、DC-DC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需要了解的太深。電源的好壞除了功率、轉換效率外,對於硬體最重要的還是輸出電壓的穩定性,無論是12V、5V還是3。3V,在不同負載下輸出曲線都要儘可能平滑,且電壓偏移越少越好。當然今天所說的都是基於價格、效能與可靠性上得出的,如果你的預算十分充足,那高級別認證+全模組+高功率顯然是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