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印度為何讓中國手機廠商又愛又怕?

近幾年來,中國手機市場遇冷收縮後,開拓海外市場可能性就成了手機廠商們尋求增長和保持體量的重要手段。在這幾年間,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在內的中國品牌,分別在全球各地區銷量和市佔率獲得明顯增長,給自身尋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另一條曲線。

全球化和多地區銷售從來都不是易事

,所有廠商都需要針對海外手機使用者需求,以及當地市場的喜好和文化背景等對產品做出相應修改,甚至還得定製專門的本地化機型。而在產品和市場營銷之外,國際形勢也在暗中威脅著手機品牌海外銷售,乃至影響廠商做關鍵決策。

前日,榮耀CEO趙明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榮耀團隊已經從印度撤出。不過目前仍在當地 有合作伙伴開啟相關業務,並在印度市場保持盈利狀態,未來會採取非常穩妥的方式在印度展開業務。

剋制擴增尋求穩定的現狀,與手機品牌進入印度時的轟轟烈烈形成了鮮明對比

被糾纏上的中國手機品牌

完成國內產品線的梳理和重整之後,發力海外市場本會是榮耀重點工作。此前,趙明曾在採訪中稱2022年將是榮耀佈局全球市場的元年,將在第二季度正式重啟海外市場。如今對於印度市場態度的轉變著實有著不小差距,而這就不得不提到進口手機品牌在當地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在當地合法合規的開展經營,是所有跨國公司應當履行的義務。我們也相信所有進入海外市場的中國手機品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其他國家,都合理合法地正常經營、按照明文規定繳納稅款。

然而在印度,納稅成了手機廠商們最容易遇見的外部阻力,還都不是小數字

印度手機市場地位不輸國內的小米,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早在2022年年初,小米就突然收到印度財政部發出的追繳通知,要求繳納約合人民幣5。58億元之多稅款,而涉及的名目關係到了難以釐清的產品定價構成。小米當迴應稱,在全球範圍內堅持合法合規並遵守當地法律法規。

印度為何讓中國手機廠商又愛又怕?

(圖源:小米)

這還沒完,5月小米又被印度政府扣押了約合人民幣48億元的在印資產,原因是涉嫌違反印度外匯管理相關規定對海外實體非法匯款。這些資產的價值相當於小米2022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的約160%,這家公司仍在發聲明澄清事實並尋求妥善解決的路上。

OPPO在印度也不順利,還是印度財政部,其在7月13日聲稱這家手機廠商因錯誤使用關稅豁免,在印逃稅金額達到了約37。18億元人民幣,要求繳納相應稅款。

這番操作頗為眼熟,像是如法炮製出來的一般

,OPPO同樣是否認了印度指控的內容並表示正在尋求溝通解決。

無獨有偶,vivo在印度也受到了逃稅相關的指控,印度有關部門還聲稱vivo涉嫌洗錢,而在7月展開了突擊調查。當地法院相當“仁慈”地表示,如果企業想要解凍被有關部門凍結的相關賬號,需要向銀行提供約合人民幣8。04億元的擔保金,並且保留約2億人民幣的餘額不做轉移。

2020年上半年,印度政府開始要求封禁59款來自中國的移動應用,封禁列表中不乏在全球都排得上號的社交軟體,比如抖音的海外版Tik Tok還有一眾社交、通訊、影片等主流品類的應用。與此同時,

小米官方打造的使用者交流平臺小米社群App,也在印度遭禁無法使用

印度為何讓中國手機廠商又愛又怕?

(圖源:pixabay)

這或許無法和那些響噹噹的名字相提並論,但也給使用者帶來了實際困難,原本可以獲得更多手機使用技巧、交流經驗的平臺在一夜之間變成空白。其他手機廠商在當地的網際網路服務亦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手機使用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完整的服務支援,更被當時的情緒所感染。

略顯幸運的是,海外銷售的手機主要依賴不受影響的Google體系為使用者提供基礎網際網路服務

,即使無法正常地使用品牌的官方線上服務,使用者依然可以獲得相對完整的手機體驗。掐住廠商財政“命脈”的做法就要危急不少,甚至有可能造成當地業務癱瘓無法正常經營的後果。

中國手機如何成為印度寵兒

印度一再成為手機品牌關注的重點市場,與其特殊的市場環境離不開關係。印度消費者消費力偏弱,入門級和高階之間存在巨大真空地帶,同時又面臨著進入下一代通訊網路、智慧手機全面普及程序。熟悉的一幕讓廠商有信心在當地有所作為,並且在之後的數年間收穫頗豐。

印度市場的巨大潛力讓小米開始為海外消費者定製專門的產品線

,於2015年4月釋出小米手機4i,同期還將至今仍是是小米核心IoT產品的小米手環帶到當地。為表達對印度使用者的重視,雷軍親臨釋出會操著口音跟當地人有得拼的英語現場演講,在不經意間催生了中文網際網路名梗。

授予印度負責人更多權力、在當地開闢生產線建設線上線下生產渠道、為印度使用者定製軟硬體產品體驗……一系列舉措讓小米在這個環境與國內類似的市場獲得了巨大增長,很快就在2017年年末超過三星成為市佔率最大廠商,

直到今天,小米依然是印度銷量最多廠商之一

印度為何讓中國手機廠商又愛又怕?

(圖源:IDC)

看上這片市場的自然不只有小米,OPPO和vivo就在同一時間將智慧手機產品帶到了印度,並且試圖以國內曾創造輝煌的線下銷售模式,在這個充滿著商業機會的鄰國分得一杯蛋糕。這兩家“難兄難弟”沒有超越三星的市場地位,不過也順利登上了印度市場前五的位置。

現已是OPPO旗下高階子品牌的一加,在印度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

雖然絕對的市佔率始終不高,但一加是為數不多在印度市場500美元以上價位段能夠和蘋果展開正面競爭的品牌

,足夠強大的效能和規格,加上合理的定價以及符合當地使用者喜好的系統,一加在印度成功留名。

如今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品牌的realme,把印度市場作為發掘第一桶金的寶地。產品力比肩小米而價效比還能更高,讓這個新品牌在短時間內對在長期領跑印度市場的後者造成巨大威脅,順利吃下了一大塊市場。截止到2021年,realme市場份額超越OPPO來到了第四。

印度為何讓中國手機廠商又愛又怕?

(圖源:realme)

一度將歐洲、中東和東南亞作為海外發力重點的華為,並沒有在印度產生太大影響力,榮耀在當地也是長期處於發展階段。不過有了印度種種不公正行徑“驚醒”,對於需要站穩腳跟的新榮耀而言,有目的地降低潛在風險,或是比在主要市場之外盲目尋求擴張更可靠的做法。

小心留存力量,尋找生存可能

國際貿易向來不是容易的工作,

讓我們欣慰的是,中國手機廠商在外往往是以不卑不亢的形象面對一切風波

。遭遇影響手機業務正常發展的“斷供”時,華為勇敢地尋找獲得其他增長可能的路;面對來自美國的無厘頭指責時,小米也是積極應訴,最終尋回了應有的公正。

早在三星乃至諾基亞稱霸印度手機市場的年代,這些外國企業也曾遭遇過當地政府的無理要求。打壓還會影響到產業鏈上的更多企業,趙明就表示印度手機產業鏈的中小工廠,有約80%因風波而不得不倒閉。在當地賺到的錢能否帶出去,也是所有海外投資專案都將面臨的問題。

在當地投產,

提供進出口關聯性更低的納稅以及工作崗位,是不少手機廠商在印度擴大銷售規模過程中選擇的模式,這也讓產品供應更加穩定

。前不久釋出的面向全球市場的Nothing Phone,就採用直接在印度當地進行生產的模式,印度使用者得以在較早批次買到新機。

相信在印度遭遇稅務糾紛的廠商們,這一次也能夠順利化險為夷,在當地繼續維持正常經營。將來自中國的科技進步藉由這個小小裝置普及到更多世界,為全球更多消費者提供高水平的移動網際網路體驗,讓所有人都平等地獲得和分享資訊,正是網際網路作為技術革命最大價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