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仁之為體如天,天無不覆;如海,海無不容;如雨露,雨露無不潤。仁者無敵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仁之為體如天,天無不覆;如海,海無不容;如雨露,雨露無不潤。仁者無敵

注曰:“仁之為體如天,天無不覆;如海,海無不容;如雨露,雨露無不潤。慈慧惻隱,所以用仁者也。非親於天下,而天下自親之。無一夫不獲其所,無一物不獲其生。《書》曰:‘鳥、獸、魚、鱉鹹若。‘《詩》曰:‘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行恩惠,人自相親。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義讓,必無所爭也。仁者,人之所親,恤孤念寡,周急濟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與同憂;我之快樂,與人同樂,是惻隱之心。若知慈惠、惻隱之道,必不肯妨誤人之生理,各遂藝業、營生、成家、富國之道。”

【譯文】

仁,是所有人都重視和嚮往的,只要具有慈悲、惻隱之心,人就會產生各種善良的願望和行動,就形成了“仁”。

仁之為體如天,天無不覆;如海,海無不容;如雨露,雨露無不潤。仁者無敵

【釋評】

“仁”是儒家學說中最重要的概念。孔子曾說:“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在孔子看來,一個愛好“仁”而有道德的人,其修養幾乎無人可以比擬。

如果一個人厭惡不仁的人,那麼他也算是達到了“仁”的境界。無論是“好仁者”還是“惡不仁者”,其實都有一顆仁愛的心,人性本善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人性本仁。

“仁”的概念外延很廣,包括忠、孝、禮、義等。孔子在解釋“仁”時,為不同的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仁之為體如天,天無不覆;如海,海無不容;如雨露,雨露無不潤。仁者無敵

孔子對仲弓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就是仁。

意思是,仁者每出門辦事,都如同去接待貴賓;讓百姓做事時,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一樣,本著認真嚴肅的態度。自己不願意要的,不強加於人。

從孔子對仁的不同解釋中可以看出,“仁”幾乎將各種美德都納入其中。行為處事恭敬有禮、與人為善、忠實厚道、孝敬父母等都是仁。仁是一切美德之源,換言之,人身上所體現的每一種美德都是仁的化身。

《素書》中所說的“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即實現“仁”的具體方法之一。所謂“慈惠惻隱”,即與人相處時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由此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達凡事“推己及人”。

“仁”雖然內涵深刻,但其實踐的過程並不複雜。

它就是人之本心,是一種柔嫩而敏感的情感,比如見到花開會欣喜,聽聞流水會動心,靈思一動,便是仁。

它是一種柔嫩篤厚之情,真摯敦厚充實。它不自覺地從我們身上自然地流露出來,人們又不自覺地跟著它的指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