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佛說的十二因緣,對修行人有開悟作用,你知道嗎?

十二因緣分別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12個過程前後無間斷地連續,週而復始,至於無窮,使有情眾生流轉於輪迴而不得出。

佛說的十二因緣,對修行人有開悟作用,你知道嗎?

無明 是對過去世煩惱的總稱,佛經也稱為“見思煩惱”,即見煩惱、思煩惱,就會產生迷惑、矇蔽本性,故稱無明。

行 是於過去世所造的善惡之業,行要受無明、即過去世煩惱的支配。

識 在此處專指重新入胎時的意識、神識,受過去善惡之業的業力的牽引。比如前世為人的,因前世之業將轉生為動物,那麼他作為人的意識在入胎時也就相應地轉變為動物的意識。

名色 名是心,色是質,即身體。名色是指托胎後至第五個七日,身體器官漸漸發育,但還沒有產生知覺、沒有精神活動。

六處 六處即六根,包括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認識外界的物質基礎,使有情能夠分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處長成後,胎兒就明確形成了,假以時日便將脫離母體。

觸 出胎以後至二三歲之間,藉由六根與六塵的接觸,產生一定的感受,但還不知好惡,也未能有明確的想法。

受 指六七歲至十三四歲時,思維發展,開始識別好惡、苦樂。

愛 是指十四五歲以後,因為對世界已經有所認識,所以開始有選擇地對外界附加自己的感情,對於喜歡的產生貪愛,成為這一世造業的原因。

取 從20歲成人以後,已經有了自主能力,對於不喜歡的要令其離開,對於喜歡的要努力追求,即是造“業”。

有 是“取”的結果,因愛而取、而追求,產生的結果有善惡之分,這就成為下一世受業報的根源。

生 是指在未來受生,這一世所造之業決定是否還重入六道輪迴受生,前世今生的惡業如果沒有消除,一切有情眾生就都無法脫離輪迴。

老死 是有情由生到死的存續期間,身體逐漸衰老、最終壽命終止的這個時間,此時有情眾生“五陰之身,熟已還壞”,重新進入輪迴。

佛說的十二因緣,對修行人有開悟作用,你知道嗎?

這十二因緣是有情眾生的流轉生死的前因後果,它的流轉並非直線式的,而是如同一個輪轉,過去的無明造成現在的受,現在的無明(就是愛、取)又就是下一世的無明,如此推之。

十二因緣中,我們因迷惑而造業,造業之後就將要受到業報,迴圈不休,稱之為十二因緣的流轉。

佛說的十二因緣,對修行人有開悟作用,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