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MCU(MicrocontrollerUnit),又稱微控制器或微控制器,是把CPU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並將記憶體(Memory)、計數器(Timer)、USB、A/D轉換、UART、PLC、DMA等周邊介面,甚至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晶片上,形成晶片級計算機。從而實現終端控制的功能,具有效能高、功耗低、可程式設計、靈活度高等優點。

MCU由Intel率先提出,經過4位、8位、16位、32位乃至64位MCU迭代更新,已廣泛應用於多種場景。目前市場上以8位和32位MCU為主,未來隨著產品效能要求的不斷提高,32位MCU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而在國內,現階段8位、32位MCU企業居多,未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將進一步實現MCU的國產替代。

MCU晶片在很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此次“晶片荒”浪潮中,MCU是受影響最嚴重的晶片。

01

.

MCU簡介

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 就是我們俗稱的“微控制器”。MCU內部的功能部件主要是CPU、儲存器(程式儲存器和資料儲存器)、I/O埠、序列口、定時器、中斷系統、特殊功能暫存器等八大部分,還有一些諸如時鐘振盪器、匯流排控制器和供電電源等輔助功能部件。

此外,很多增強型微控制器還集成了A/D、D/A、PWM、PCA、WDT等功能部件,以及SPI、I2C、ISP等資料傳輸介面方式,這些使微控制器更具特色、更有市場應用前景。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MCU結構

在MCU應用中,真實世界的各種物理量,透過感測器轉換為電訊號,經訊號調理,再透過放大器進行放大,然後透過ADC把模擬訊號轉化為數字訊號,在MCU或CPU或DSP等處理後,再經由DAC還原為模擬訊號,最後透過功率驅動器實現輸出。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MCU訊號鏈

MCU由Intel率先提出,經過4位、8位、16位、32位乃至64位MCU迭代更新,已廣泛應用於多種場景。目前市場上以8位和32位MCU為主,未來隨著產品效能要求的不斷提高,32位MCU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而在國內,現階段8位、32位MCU企業居多,未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將進一步實現MCU的國產替代。

目前市場的MCU以8位和32位為主。其中8位MCU憑藉超低成本、設計簡單等優勢,活躍於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

由於32位MCU出現並持續降價及8位MCU簡單耐用又便宜的低價優勢下,夾在中間的16位MCU市場不斷被擠壓,成為出貨比例中最低的產品。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MCU位數及其應用場景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MCU中央處理器,包括由Intel開發MCS-51核心、由英國公司ARMHoldinds開發的ARM Cortex-M核心、由Motorola開發的6800核心、由MIPSTechnologies, Inc。開發的MIPS核心、由Atmel公司開發的AVR核心、由MicrochipTechnologies公司開發PIC核心、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的RISC-V核心。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MCU常見中央處理器

據2020中國通用微控制器市場簡報:市場上MCU,32位佔比54%、8位佔比43%;RISC指令集的MCU佔比76%,CISC指令集的MCU佔比24%;通用型MCU為主,佔比73%;市場上MCU核心型別以ARM Cortex、8051和RISC-V為主,分別佔比52%、22%和2%。

02

.

產業鏈概況

MCU產業鏈上游可分為原材料供應商和代工廠商(與中游Fabless廠商合作),原材料主要為圓晶、以及來自於ARM等的核心授權;代工廠商主要包括臺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

2019年頭部的臺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國際等廠商市佔率超過90%,其中臺積電市佔率高達58。6%,由於原材料的不可替代性與代工廠商的高度集中性,上游廠商議價能力較強。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2019年MCU代工廠競爭格局

全球MCU供應商以國外廠商為主,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全球MCU廠商主要為瑞薩電子(日本)、恩智浦(荷蘭)、英飛凌(德國)、微芯科技(美國)、意法半導體等,TOP7頭部企業市佔率超過80%。

中國MCU奮起直追,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國內MCU晶片廠商在中低端市場具備較強競爭力。兆易創新、華大半導體、中穎電子、東軟載波、北京君正、中國臺灣企業新唐科技、極海半導體等市佔率穩步上升。

另外, 國外大廠如意法半導體、瑞薩電子、德州儀器、微芯、英飛凌採用IDM模式,集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國外個別廠商如恩智浦以及大部分大陸廠商採用Fabless模式,只負責晶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中國臺灣企業盛群、松翰、新唐以及大陸廠商士蘭微、華大半導體等採用IDM模式。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2019年全球MCU競爭格局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 2019年中國MCU競爭格局

國外廠商產品齊全,國內廠商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國外廠商產品種類齊全,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領域,且產能分佈較為均衡,國內廠商產能主要集中消費電子特別是家電領域,芯旺微、比亞迪等企業擁有車規級MCU產品,其他廠商尚處在研發或認證階段。

國內外廠商產品位數相差不大:國外廠商如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微芯科技等主流產品均為32位,部分國內廠商如中穎電子產品以8位為主,目前大部分國內廠商均具備32位產品生產能力,整體差距不大。

核心方面,各家廠商均以ARM核心為主,國內廠商主要使用ARM Cortex-M0/M3核心,國外廠商對更效能更好的M4/M7核心使用率較低。另外部分國外廠商如微芯科技擁有自主開發的核心,國內廠商中芯旺微擁有自研核心。

在應用領域上,

全球汽車電子佔比最高,中國集中在家電領域

。據IC Insights資料,2019年全球MCU下游應用主要分佈在汽車電子(33%)、工控/醫療(25%)、計算機(23%)和消費電子(11%)四大領域。具體到中國,2019年中國MCU市場銷售額集中在消費電子(26%)、計算機網路(19%)領域,而汽車電子(16%)及工業控制(11%)領域的MCU佔比則顯著低於全球水平,中國MCU應用仍主要集中在家電等品類。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2019年全球MCU應用分佈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 2020年中國MCU應用領域銷售額分佈

03

.

四大應用領域

1、物聯網

伴隨著物聯網的發展,MCU市場經歷價量齊升的過程。未來物聯網將實現端到端人機互動,幾乎每個裝置每個端都需要一個甚至多個MCU。更多的資料更高的計算要求,推動裝置向32位高階MCU升級。

根據GSMA資料,2018年全球物聯網裝置數量為91億個,2010-2018年複合增長率為20。9%,預計2025年全球物聯網裝置將高達252億個。

中國物聯網整體規模逐年增長,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規模為7500億元,預計2020年達到18300億元,2015年-2020年複合增長率為19。5%。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全球物聯網裝置連線數量及預測情況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中國物聯網整體規模及增長率

裝置聯網的關鍵在於組網技術,組網技術有LoRa(遠距離無線電)、Zigbee(短距離低速)、WiFi、NB-IoT(蜂窩網路)、藍芽,需要搭配響應的組網模組才能遙控裝置。

我國物聯網連線數2020年達到35億,2017-2020的複合增長率為34%。主要的組網方式是WiFi和藍芽,2020年WiFi和藍芽組網技術佔比達67。3%,蜂窩網路組網佔比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3%上升到2020年佔8。75%。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中國物聯網連線數(單位:億)

根據Techno Systems Research 2017年2月及2018年2月釋出的各年度研究報告,在物聯網Wi-Fi MCU 晶片領域,樂鑫是與高通、德州儀器、美滿、賽普拉斯、瑞昱、聯發科等同屬於第一梯隊的大陸企業。

目前主流嵌入式WiFi晶片企業包括:高通(美國)、瑞昱(中國臺灣)、樂鑫、博通整合、聯盛德以及博流,國產替代率高。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主流WiFi MCU效能對比

2、消費電子

家電智慧化趨勢:機械按鍵交互向觸控語音互動轉變、數碼管顯示向液晶顯示轉變、單頻向變頻轉變等。計算能力和抗干擾能力要求增大,需求向更高階的MCU轉移。

2020年,中國智慧家庭產品出貨總量達到2。8億臺,到2025年出貨總量將增長至8。1億臺,年複合增長率可達23。7%。

家庭影片視訊裝置(電視機、機頂盒)和智慧安防產品(攝像頭、門鎖)佔比最高,分別達到39。2%和19。6%;智慧白電(冰箱、空調、洗衣機)佔比接近兩成,達到17。1%。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中國智慧家庭出貨量及預測(單位:百萬臺)

全國家用電器工業資訊中心資料顯示,2019年國內市場家電零售額規模803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2%。

根據《IDC中國智慧家居裝置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9年上半年中國智慧大家電市場出貨量約為2838萬臺,同比增長22。8%。

家電市場整體表現平穩,智慧家電市場的銷售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傳統家電智慧化轉型迫在眉睫。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2016-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零售額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八大家電企業自給率高,紛紛加速智慧化轉型,加速家電晶片國產替代程序

一般家電晶片包括MCU主控晶片、電源管理晶片、通訊晶片、驅動晶片和影象處理晶片,目前家電企業的造芯程序中,幾乎所有晶片都已佈局。八大家電企業造芯佈局中,MCU的佔比最高,達到34%

家電MCU國產替代程度高,中穎電子在中國小家電MCU中處於領先地位,據中國產業資訊統計資料,2017年中穎電子在中國家電MCU中的佔比為19。8%,排名第三,與排名前二的MCU廠家盛群半導體(22。6%)和盛群電子(21。2%)的差距不大,預計未來小家電領域MCU國產替代率會進一步提升。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八大家電佈局晶片型別佔比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 2017年中國小家電MCU競爭格局

2016年蘋果釋出第一代Air Pods,開創真無線耳機(TWS)時代,iPhone 12系列取消標配耳機,再次引發TWS耳機銷量暴增。

傳統有線耳機線路簡單,無需配置MCU主控晶片。

TWS產業鏈主要包括ODM廠商,無線耳機和充電盒元器件廠商,其包括主控晶片、儲存晶片、FPC、語音加速感應器、MEMS、過流保護IC、電池等。

據Counterpoint預計,TWS耳機市場會有十年前智慧手機一樣的增長趨勢,智慧手機市場2009-2012年CAGR為80%,預計TWS市場2019-2022年CAGR為80%。

在Air Pods引爆市場後,各手機廠商如華為、OPPO、vivo、小米以及傳統音訊廠商Sony、BOSE、1MORE、漫步者紛紛跟進推出相關產品,蘋果市場份額雖仍是第一,其他品牌耳機也在加速搶佔,使得蘋果市場份額逐年減少,據Statista資料,蘋果TWS耳機市場佔有率從2018年Q4的60%下降到2019年Q3的45%。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TWS耳機市場競爭格局

高階手錶處理的任務多,需要用內嵌作業系統的SoC,而手環只需要時鐘、記步、統計熱量小號、測血壓等簡單的功能,使用MCU即可。

隨著智慧手錶效能和功能的加強,使用帶系統的SoC+MCU會是的趨勢,其中WiFi模組中集成了MCU,另外需要多一顆MCU來連結眾多的感測器,輔助SoC採集資料。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小米手環3拆解

得益於硬體創新,智慧手錶逐步成熟,與智慧手機組成的應用生態日趨完善。透過定位聚焦於運動、健康、移動支付領域,行業持續加速發展,預計2021年智慧手錶的支出將達到273。88億美元。

智慧手環相比智慧手錶,效能較低、功能單一、只支援蘋果或安卓單一作業系統。t4ai預測未來整個智慧手環市場將持續萎縮。

小米智慧手環市場佔有率高,預計未來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全球智慧手錶消費趨勢

未來,智慧手錶行業將更進一步地向頭部集中。蘋果、三星、華為、Garmin將佔據超過75%的市場份額。

參考智慧手機市場的發展,未來蘋果TWS耳機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下降,而國內廠商諸如小米、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會快速崛起,為晶片國產替代提供條件。目前充電盒國產主控MCU方案成熟,如芯海科技、昇生微、微源半導體等均有成熟的方案且被各大TWS品牌商採用。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2020上半年全球主要智慧手錶企業

3、 汽車電子

ECU(Engine Control Unit),即發動機控制單元,特指電噴發動機的電子控制系統。但是隨著汽車電子的迅速發展,ECU的定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成了electronic control unit即電子控制單元,泛指汽車上所有電子控制系統。而原來的發動機ECU有很多的公司稱之為EMS(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常見的ECU有導航ECU、安全氣囊ECU、引擎ECU、電動車窗ECU、懸吊系統ECU。

ECU由MCU、儲存器、輸入/輸出介面、模數轉換器以及驅動等積體電路組成。其中MCU是ECU真正起到控制作用的關鍵。

▲汽車ECU

汽車電子應用已經佔據超過1/3的MCU市場,汽車向智慧化過程中,對安全、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MCU的需求增長迅猛。據IC Insights預測,車用MCU銷售額將在2020年接近65億美元,並在2023年達到81億美元。

據Strategy Analytics統計,傳統燃油車中MCU佔整車半導體價值的23%,純電動汽車MCU佔整車半導體價值的11%,2018年傳統燃油車單車半導體價值量為338美元,新能源汽車單車半導體價值量為704美元,MCU價值量在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中相當,均為78美元左右。

▲燃油和電動汽車半導體佔比

據Strategy Analysis資料,全球以及國內車載MCU市場主要由恩智浦、瑞薩、英飛凌、德州儀器、微芯科技佔領,共佔約85%市場份額。

汽車級MCU產品品質嚴苛,認證過程很複雜,投入大,短期內難有盈利。目前國內汽車級MCU已量產的公司有:傑發科技、上海芯旺微電子、賽騰微電子、中微半導體等公司。

國內車載MCU起步晚,較少公司涉及該領域業務,未來國產替代潛力巨大。

4、工業控制

MCU是實現工業自動化的核心部件,如步進馬達、機器手臂、儀器儀表、工業電機等。以工控的主要應用場景——工業機器人為例,為了實現工業機器人所需的複雜運動,需要對電機的位置、方向、速度和扭矩進行高精度控制,而MCU則可以執行電機控制所需的複雜、高速運算。

工業4。0時代下工業控制市場前景廣闊,催漲MCU需求。根據Prismark統計,2019年全球工業控制的市場規模為2310億美元,預計至2023年全球工業控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6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3%。根據賽迪智庫的資料,2020年中國工業控制市場規模達到2321億元,同比增長13。1%。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0億元。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全球工業控制市場規模及其增速

MCU晶片國產替代之路還有多長?

▲中國工業控制市場規模及其增速

MCU市場現被國外廠商主導,國內廠商雖百花齊放,但佔比較低,國產替代空間巨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年全球MCU市場主要被微芯、意法半導體、瑞薩、德州儀器、恩智浦等廠商佔據,前五大廠商合計市場份額達72。8%。中國MCU市場主要被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微芯、瑞薩、英飛凌等廠商佔據,前五大廠商合計市場份額達74。42%。

近期MCU市場缺貨行情持續,本土MCU產業鏈有望加速產品的市場拓展,提升產品的價值量或出貨量,從而充分受益於MCU市場高漲的應用需求。另一方面,高效能MCU的價量齊升,帶來可觀的毛利率,驅使更多國內優秀企業進軍MCU領域,加快實現國產替代。

國內廠商在工業控制MCU產品方面,銷售收入及其佔比逐年上升,產品出貨量增長顯著,國產替代指日可待。

智東西認為,隨著我國電動汽車如火如荼的快速發展,在汽車電子上的應用使得MCU晶片未來註定在我國的晶片行業中扮演者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現階端國產MCU主要還是集中在家電等行業低端應用行業。好訊息是,雖然32位MCU是現在的主流,但國內廠商有優勢的8位晶片仍然在物聯網等行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國外巨頭的統治下,國產MCU仍然有著不差的生長土壤,假以時日大規模的國產替代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