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精益生產是模仿還是創新?【標杆精益】

作者|

Richard Dixon

圖書來源|Lean Manufacturing—A Plant Floor Guide 精益生產-工廠指導

譯者|謝吉鵬

全文總計750字,需閱讀2分鐘,以下為正文:

精益生產的實施是一個相當模糊的話題,大多數公司的精益實施過程都是在不斷試錯中蹣跚前進,其他公司則依靠無休止的改善周活動。有些人則認為,價值流圖是實施精益必要的途徑。

一些現有的資訊具有誤導性或不切實際,例如,一種常用且被公認的精益生產實施方法強調了以下階段:

1。 流程穩定性;

2。 連續流動;

3。 標準作業;

4。 拉動系統;

5。 均衡生產;

6。 持續改善;

精益生產的這些階段應該像海嘯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在整個工廠進行,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這是不現實的,它忽略了精益生產的相互作用和系統性。

這就是巴里-里士滿所說的 “照方抓藥”思維,這種思維是普遍存在的,想象一下,一個醫生有一份列有20種頂級藥物的藥方。他給每個病人都開同樣的藥方,而不管其症狀如何。

這種想法並不能激發人們的信心,而且這種方法不太可能對像人類身體-心靈這樣的複雜系統起作用,也不可能對一個工廠起作用。

照方抓藥的做法在實施精益時尤其有問題,藥方中的所有內容在某些情況下都有價值。然而,這份藥方沒有為優先順序、優先次序或影響提供指導。事實上,它不能,因為每個工廠和情況都是獨特的。

從戰略上和系統上審視這個話題,會產生幾個問題:

我們是否需要整個 “精益工具和技術 ”清單?

如果不需要,我們要採用哪些?

哪些是優先採用的?

我們是在全公司範圍內還是在重點領域實施精益生產?

改善(Kaizen)在其中的作用如何?

計劃應該有多詳細?

要花多長時間?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何時是真正的精益?

本頁和隨後的幾頁將研究這些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首先從一個適當的 “心智模型 ”開始,以構建我們的思維並建立一個參考框架。

有效規劃的另一個關鍵是確定適當的階段。我們建議

I。核心需求;

II。 維持鞏固;

III。 持續改善;

最初的挑戰是為第一階段進行規劃,這要從評估開始。然後選擇適當的 “核心需求 ”並確定其優先次序,制定戰略並制定專案計劃。

生產計劃難以執行?來看看這家企業吧!

走進隱形冠軍企業——大明傳動

7月22-23日,2天1晚

看大明是如何從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精益企業的

如何做到每年

人工效率提升約50%以上的?

如何做到按訂單生產+看板拉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