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智”行長遠 施耐德電氣引領軌交行業綠色發展

中國北京,2021年8月16日——近年來,中國高鐵驚人的發展歷程無疑是世界軌道交通建設歷史上的一抹亮色。短短十餘年間,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建設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並逐步形成公交化密集運營;另一方面,隨著“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逐步成型,中國高鐵行業的發展重心已逐步由“投資”轉向“運營”。

尤其在中國雙碳目標確立的當下,如何實現存量專案的綠色、智慧運維,已經成為中國高鐵的新挑戰。

憑藉豐富的場景運營案例及深刻的實踐積累,施耐德電氣致力於從裝置運營和維護層面全面提升軌交行業的作業效率,助力中國高鐵“智”行長遠。

“智”行長遠 施耐德電氣引領軌交行業綠色發展

上海虹橋站中央控制室上海虹橋站中央控制室

以“運營”面向未來挑戰,軌交發展翻新篇

資料顯示,十三五期間高鐵規模由1。98萬公里增加到3。79萬公里、翻了近一番,基本實現國家發展改革委《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2025年高速鐵路規模達3。8萬公里左右”的建設目標。同時,隨著2021年投產新線數量較上一年下降44。83%並且連續兩年下降,高鐵投建熱度漸退已成趨勢,已有線路的運營質量成為客戶更為關切的問題,亟待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把握綠色“智”變機遇。

作為客戶可信賴的服務運營專家,施耐德電氣深知高鐵及軌交行業作為關鍵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對安全、效率、舒適及能耗、排放等方面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在長期執行層面更面臨著多重挑戰:

可靠性,安全性挑戰

:線路長、執行環境差異大的背景下,需要確保整個高鐵系統的穩定、安全執行;

執行成本,能耗挑戰

:高鐵執行成本高、電力裝置多,分析、節能難度大;

運維強度及效率挑戰

:高鐵系統複雜,運維工作量大,運維資源有限,對快速恢復供電要求高。

展望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目標,高鐵行業需在保持建設關鍵線路的同時“換擋提質”,實現運營水平的顯著提升。比如相較應用最新技術開通、建設全新的高鐵線路及配套設施,如何高效、綠色地改造現有線路的系統設施,進一步提升其可靠性和智慧化水平,也成為極具現實意義且亟需驗證的問題。在這方面,將“服務”作為良方的施耐德電氣,以上海虹橋站改造專案為例,生動展現了現有樞紐站臺透過服務改造、釋放巨大運維收益的潛力。

軌交行業換擋提質,樞紐站面臨煥新挑戰

具備專業性強、集中度高、相對封閉、計劃性強等特徵,高鐵系統基礎設施分為正線及樞紐站房兩大部分。其中的排程、待客中樞,以及已有的高鐵樞紐站房作為存量專案是否具備升級改造、歷久彌新的潛力?施耐德電氣與上海申鐵傑能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申鐵傑能”)用上海虹橋站這一亞洲乃至全球客運規模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的智慧化改造專案,給予了肯定的答案。

作為申鐵傑能打造的上海虹橋站客運裝置智慧化管理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施耐德電氣定製化的綜合性智慧平臺為虹橋站的智慧化升級保駕護航。

“智”行長遠 施耐德電氣引領軌交行業綠色發展

上海虹橋站北輔樓

自2010年7月啟用起,上海虹橋站集高鐵、機場、地鐵等多種運輸方式為一體,構成功能齊全的亞太第一綜合交通樞紐,其高鐵站臺及線路與周邊城市群形成的軌交網是打通長三角一體化以及中國“兩帶一路”的大通道。上海虹橋站巨大吞吐量及重要的樞紐地位使得其數字化和智慧升級之旅面臨更多挑戰:

裝置老舊:

長時間大運力運營帶來的裝置使用年限過長、維護成本高且待改進、能耗不斷增加等;

空間繁雜:

具體來講,上海虹橋站配電裝置位於站體夾層間,空間狹小且數量眾多,傳統的人工巡檢模式無法完全覆蓋諸多裝置的監測、定位及維修需求,更難以實現主動式的運維;

施工時間有限:

合作雙方需要在每天僅有4小時可用工時(每天午夜12點至凌晨4點)的情況下進行施工,以減少線路改造和停電供電對車站日常運營的影響。

改造的重重困難對施耐德電氣的配電運維智慧化解決方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對此,

施耐德電氣為上海虹橋站量身定製了打通EcoStruxure三層架構與平臺,涵蓋系統、裝置全生命週期的運維智慧化解決方案。

從底層裝置的互聯互通、到能效管控系統的建立完善、再到構建運營系統的頂層設計,施耐德電氣深度參與其中,助力申鐵傑能一同開啟上海虹橋站“智慧車站”的煥新之旅。

綠色智慧解決方案,造就高效“智慧車站”

作為樞紐站房,長期使用且難以進行大規模停機改造,則更需要可靠完備的改造計劃。在完成關鍵情況摸排及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施耐德電氣為上海虹橋站設計了完備的中低壓一體化智慧配電解決方案,對站內暖通機房、資訊機房、消防主泵房、配電裝置室、消防中心控制室及附體夾層配電室7個關鍵區域及10項終端電源進行了數字化、智慧化改造:透過施耐德電氣提供的NSX塑殼斷路器、PowerTag無線電能測量模組、微斷、智慧閘道器、WATSN雙電源自動轉換開關、控制模組、測溫模組、通訊模組等一系列底層裝置的改造和加裝,保障了供電可靠性且實現了關鍵負載的實時監測和資料整合。

在底層裝置中,施耐德電氣PSO電力監控系統(EcoStruxure™ Power SCADA Operation)在實現互通的基礎上,能夠對各個負載執行資料的本地化統一收集和管理分析,賦能管理人員對系統的視覺化、遠端管理,並結合資料比對及專家經驗提供科學可靠的維保建議;能效管控 + 系統平臺(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對空調、通風、照明、給排水系統等關鍵能耗專案進行智慧化的集中管理,有效提升了能源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和節能減排力度;實現實時進行火災監測和預警,幫助管理人員防患於未然、及時處理險情。此外,憑藉施耐德電氣解決方案的定製化能力,申鐵傑能根據自身需求特點定製出更符合車站需求的能效管控模式,將新運維繫統反應能力提升至原系統的3倍。

軌交行業的綠色智慧化運維轉型,既需以諮詢先行,實現前沿技術與具體場景相匹配,也需以諮詢推動全生命週期的長效運作。

定製化的MPS配電系統諮詢服務對上海虹橋站裝置條件,如裝置老化、退市、執行次數、執行時間、過載情況等和環境條件如溫度、粉塵、溼度等進行評估,為實現預測性維護提供相應建議。

從底層裝置、邊緣控制再到應用分析及服務,改造後的上海虹橋站裝置智慧化管理平臺更好的實現了軌道交通安全執行、舒適便捷的承諾。利用施耐德電氣中低壓一體化智慧配電解決方案,申鐵傑能不但極大提升了運維效率,更好地確保上海虹橋站運營安全,也進一步優化了車站能耗表現和火災預防能力,為未來更多智慧車站的打造提供了方向。

引領運維質變,開啟全新徵途

作為中國最繁忙的車站,上海虹橋站不到2分鐘就有一趟高鐵駛過,這也對智慧化改造的效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最終施耐德電氣與申鐵傑能僅用21天、60餘個小時實際工時便完成了車站的智慧化改造,並最大減少了迴路改造、停電供電等對上海虹橋站日常運維的影響。這一成功經驗也為管理著蘇滬浙皖鐵路線路中300多個車站及相關裝置的申鐵傑能後續更多站點的改造提供了模板。

“存量經濟”時代,“服務”令存量專案的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更加徹底。

上海虹橋站的改造過程,並非簡單的系統、裝置改造加裝,而是針對既有車站執行狀態評估,進而釐清數字化轉型路徑並以整合解決方案帶來飛躍式效益提升的過程,透過樹立“智慧車站”範本為後續的漸進式改進開闢道路。另一邊,運維效果的提升同樣與可持續發展的企業長遠目標不謀而合:無論是配電及能耗管理系統帶來能源成本降低、資產利用率提升及維護效益最佳化,都為軌交行業這一能源使用“大戶”樹立了良好的轉型典範,助力中國實現“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在施耐德電氣看來,針對執行中軌道交通線路多、智慧化水平不均衡的特徵,不斷最佳化,以煥新改造實現智慧運維將成為重中之重,應圍繞以下四方面進行:實現移動式運維;針對變壓器、斷路器、互感器、綜自保護裝置和運動裝置增加壽命分析和資產管理功能;針對低壓產品、工業控制等重要部件進行線上監測;增加路段和檢修車間的裝置監控,縮短檢修反應時間。而這與高鐵發展的新目標“智慧、安全舒適和綠色節能”不謀而合。

從世界單線運營里程最長的京廣高鐵,到國內首條智慧化高鐵京張高鐵,從建設標準最高的京滬高鐵,到亞洲最大樞紐上海虹橋站……施耐德電氣始終與前進中的中國軌交攜手共進、同脈共振。未來,施耐德電氣也將繼續與軌道交通行業共同發展,結合自身多領域、多場景下的解決方案能力及經驗,融匯以高鐵為代表的軌交行業前沿理論實踐,攜手開啟全新智慧化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