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AI大牛離職潮,看AI Lab現狀

近日,位元組跳動 AI Lab總監李磊離職,重返學術界,入職 UCSB擔任副教授,而在去年位元組跳動AI Lab負責人馬維英也宣佈離職,入職清華,從事人才培養和科研相關的工作。這並不是AI圈內偶然發生的事情,事實上各大巨頭的AI Lab動盪非常的大,簡單回顧下有:

滴滴AI Lab 葉傑平 離職;

騰訊AI Lab 張潼&姚星 離職;

百度AI Lab 吳恩達 離職;

快手Y-Lab架構調整Y-Tech;

……

為什麼會這樣?圈內人員表示,對於企業而言,AI Lab的投資沒有得到回報,還同時面臨著技術落地,競爭對手等內外界的壓力,時間一長難免會產生動搖,會重新調整組織架構,導致與許多科學家的初衷相背而行。

從AI大牛離職潮,看AI Lab現狀

AI Lab現狀

“矛盾、低迷、脆弱”

一開始,國內大廠的AI Lab成立的初衷都是做基礎研究與及時積累,很少觸碰業務層面,但隨著高投入無法帶來直接收益的壓力越來越大,企業只能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與業務調整,當前在國內幾乎所有的實驗室都在做著業務上的髒活累活,不厭其煩地標註資料、修改模型,網上甚至有人提出科學家們已經與富士康的工藝師沒有區別,無非是從研究手機邊角角度比較耐摔,變成研究weight decay到底是設定大點還是小點。也有不少實驗室徹底淪為演算法外包單位的,這些實際上已經淪為業務部門或者支援業務部門,科學家的價值無法呈現。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大廠AI Lab雖然沒有業務與工程壓力,但以論文數量與質量為直接KPI,以行業影響力作為考核,簡單粗暴地說便是比拼論文數量、比賽成績,但隨著人工智慧的“內卷”及“焦慮”,這一兩年對於這方面的投入正在減少,甚至對實驗室提出“自負盈虧”的要求,許多優秀的科學家為了繼續科研,主動去推廣、落地、合作專案等等,沒有時間兼顧科研工作。

總體而言,“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現狀導致國內AI Lab低迷不振。

AI Lab的未來

儘管當前對於各大廠的AI Lab的看法都不太樂觀,但作為企業孵化AI應用重要根據地,其意義及價值仍然是不能磨滅的。從本質上而言,科研與企業利益,兩者一個是明天一個是今天,兩者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迴歸商業化的本質也會讓科研更加重視落地,也可以讓企業可以獲得持續性的收益,畢竟在企業只有盈利的部門才能生存下去。

在這樣的背景下,AI大牛迴歸學術界可能還會持續不斷髮生,無可否認AI熱正在迴歸理性。

(本文部分資料整理自網際網路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