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構築使用者“歸屬感”,品牌方營銷內容新焦點

社交平臺如雨後春筍般落地四處,滿足使用者碎片化娛樂放鬆的需求,使用者下沉式參與,聊天或瀏覽,使用者流量被各平臺割分,品牌方隨之下身戰場,爭奪使用者流量市場。

內容創新的持續性輸出,各大品牌已然做到;功能特效的更新,也已逐漸健全化,使用者參與度高,但缺乏的是對某一品牌的”歸屬感“,也可以說是所謂的“忠實使用度”。

使用者對品牌的”歸屬感“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對歸屬感的需要。異鄉漂泊,上班族對家的渴望是歸屬感;親友成群,親密相處時的情感時歸屬感;工作穩定,朝九晚五的規律也是歸屬感。

歸屬感的第一步:內容共鳴

品牌方所需要做到的,是如何把握好使用者的”歸屬感“需求,做到營銷內容上的情感共振,產生需求感與購買慾。

資訊碎片化時代,使用者的注意力已難以再長時間聚焦在同一品牌上,隨時都可能某一品牌被使用者瞬間遺忘與捨棄。因此,品牌方想捕捉使用者的注意力,就必須升級廣告營銷內容,表達核心訴求,給與使用者內心共鳴與參與興趣。

內容的創作是依據產品定位而來,品牌方需時刻把握使用者瞬息萬變的心理狀態,結合自身產品營造對使用者的情感需求的滿足功能。

故事類廣告內容尤為適合這類廣告營銷方案,透過故事語境的描述,會讓使用者自動腦補理想畫面,無意識銜接自身與品牌方廣告發出的話題共同點,提升情感共振。

內容創作的下一步:傳播矩陣

內容產生後的下一步,是擴散傳播至使用者視線。品牌方需要做到的是傳播範圍的擴大,和目標使用者的觸達。合適的渠道選擇,是品牌方在內容創作時就應該考慮好的事情。

知乎、微博、抖音的火熱,為品牌方內容創作提供了有效推廣渠道。尤其是微博熱搜,在品牌方創作合適話題內容時,經過微博熱搜的推廣,會產生熱議和引流,從而為品牌方帶來潛在使用者的理想效果。

品牌方連結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將廣告內容投放合適渠道,搭建產品內容傳播矩陣,助推品牌方的內容傳播。

只有將具有歸屬感共鳴的內容推送至目標使用者實現,使用者對品牌方所投放的內容產生興趣,進行閱讀併產生理解性探討欲,使用者才會由被動轉為主動分享,從而產生裂變傳播。

歸屬感的第三步:UGC沉澱

內容發酵並不僅能單純依靠品牌方自主產生內容和渠道傳播,還需要提升使用者主動性參與。

例如58同城就曾聯合新世相、真實故事計劃、Know Yourself,在全網發起關於歸屬感的故事徵集活動,產生大量的UGC(使用者生產內容)優質內容,在提升使用者參與度的同時,增強了使用者對品牌方的認知度和關注度。

構築使用者“歸屬感”,品牌方營銷內容新焦點

以活動的形式進行無形的廣告植入和品牌形象宣傳,是目前很多企業的廣告營銷選擇傾向之一。利用新媒體和網際網路的輻射傳播優勢,將使用者產生的優質內容進行主流媒體投放,進行二次傳播,加深活動的使用者普及度,和再創作的可能性,如此,品牌方的產品與形象便處於迴圈傳播狀態之中。

對於品牌方而言,無論選擇何種營銷方式進行廣告內容的創作與投放,都需首先把握住迎合當前受眾主流興趣的傾向點。使用者瞭解欲與共鳴感的產生,才會對品牌方產品產生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