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汙水的可生化性

汙水的可生化性

廢水的可生化性(Biodegradability),也稱廢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即廢水中有機汙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是廢水的重要特性之一。

廢水存在可生化性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廢水所含的有機物中,除一些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外,還含有一些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甚至對微生物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這些有機物質的生物降解性質以及在廢水中的相對含量決定了該種廢水採用生物法處理(通常指好氧生物處理)的可行性及難易程度。在特定情況下,廢水的可生化性除了體現廢水中有機汙染物能否可以被利用以及被利用的程度外,還反映了處理過程中微生物對有機汙染物的利用速度:一旦微生物的分解利用速度過慢,導致處理過程所需時間過長,在實際的廢水工程中很難實現,因此,一般也認為該種廢水的可生化性不高。

確定處理物件廢水的可生化性,對於廢水處理方法的選擇、確定生化處理工段進水量、有機負荷等重要工藝引數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內外對於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據採用的判定引數大致可以分為好氧呼吸參量法、微生物生理指標法、模擬實驗法以及綜合模型法等。

一、好氧呼吸參量法

微生物對有機汙染物的好氧降解過程中,除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學需氧量)、BOD(BiologicalOxygenDemand生化需氧量)等水質指標的變化外,同時伴隨著O2的消耗和CO2的生成。

好氧呼吸參量法是就是利用上述事實,透過測定COD、BOD等水質指標的變化以及呼吸代謝過程中的O2或CO2含量(或消耗、生成速率)的變化來確定某種有機汙染物(或廢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據所採用的水質指標,主要可以分為:水質指標評價法、微生物呼吸曲線法、CO2生成量測定法。

1、水質指標評價法

BOD5/CODCr比值法是最經典、也是目前最為常用的一種評價廢水可生化性的水質指標評價法。

BOD是指有氧條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利用廢水中有機汙染物進行新陳代謝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我們通常是將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直接代表廢水中可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機物。CODCr是指利用化學氧化劑(K2Cr2O7)徹底氧化廢水中有機汙染物過程中所消耗氧的量,通常將CODCr代表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總量。

傳統觀點認為BOD5/CODCr,即B/C比值體現了廢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汙染物佔有機汙染物總量的比例,從而可以用該值來評價廢水在好氧條件下的微生物可降解性。在一般情況下,BOD5/COD值愈大,說明廢水可生物處理性愈好。綜合國內外的研究結果,可參照表——【廢水可生化性評價參考資料】所列資料評價廢水的可生化性。

在各種有機汙染指標中,總有機碳(TOC)、總需氧量(TOD)等指標與COD相比,能夠更為快速地透過儀器測定,且測定過程更加可靠,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出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含量。隨著近幾年來上述指標測定方法的發展、改進,國外多采用BOD/TOD及BOD/TOC的比值作為廢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標,並給出了一系列的標準。但無論BOD/COD、BOD/TOD或者BOD/TOC,方法的主要原理都是透過測定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BOD)佔總有機物(COD、TOD或TOC)的比例來判定廢水可生化性的。

該種判定方法的主要優點在於:BOD、COD等水質指標的意義已被廣泛瞭解和接受,且測定方法成熟,所需儀器簡單。

但該判定方法也存在明顯不足,導致該種方法在應用過程中有較大的侷限性。首先,BOD本身是一個經驗引數,必須在嚴格一致的測試條件下才能比較它們的重現性和可比性。測試條件的任何偏差都將導致極不穩定的測試結果,稀釋過程、分析者的經驗以及接種材料的變化都可以導致BOD測試的較大誤差,同時,我們又很難找到一個標準接種材料來檢驗所接種的微生物究竟帶來多大的誤差,也不知道究竟哪一個測量值更接近於真值。實際上,不同實驗室對同一水樣的BOD測試的結果重現性很差,其原因可能在於稀釋水的製備過程或不同實驗室具體操作差異所帶來的誤差;其次,國內外學者對各類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的BOD與COD數值做了大量的測定工作,並確定了能表徵兩者相關性的關係式:

COD=a+bBOD——(1)

式(1)中a=CODnB,b=CODB/BOD

CODnB—不能被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機物的COD值;

CODB—能被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機物的COD值。

根據公式1可以看出,BOD/COD值不能表示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佔全部有機物的比值,只有當a值為零時廢水的BOD/COD比值才是常數;最後,廢水的某些性質也會使採用該種方法判定廢水可生化性產生誤差甚至得到相反的結論,如:BOD無法反映廢水中有害有毒物質對於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當廢水中含有降解緩慢的有機汙染物懸浮、膠體汙染物時,BOD與COD之間不存在良好的相關性。

在使用此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某些廢水中含有的懸浮性有機固體容易在COD的測定中被重鉻酸鉀氧化,並以COD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在BOD反應瓶中受物理形態限制,BOD數值較低,致使BOD5/COD值減小,而實際上懸浮有機固體可透過生物絮凝作用去除,繼之可經胞外酶水解後進入細胞內被氧化,其BOD5/COD值雖小,可生物處理性卻不差。

②COD測定值中包含了廢水中某些無機還原性物質(如硫化物、亞硫酸鹽、亞硝酸鹽、亞鐵離子等)所消耗的氧量,BOD5測定值中也包括硫化物、亞硫酸鹽、亞鐵離子所消耗的氧量。但由於COD與BOD5測定方法不同,這些無機還原性物質在測定時的終態濃度及狀態都不盡相同,亦即在兩種測定方法中所消耗的氧量不同,從而直接影響BOD5和COD的測定值及其比值。

③重鉻酸鉀在酸性條件下的氧化能力很強,在大多數情況下,COD值可近似代表廢水中全部有機物的含量。但有些化合物如吡啶不被重鉻酸鉀氧化,不能以COD的形式表現出需氧量,但卻可能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以BOD5的形式表現出需氧量,因此對BOD5/COD值產生很大影響。

綜上所述,廢水的BOD5/COD值不可能直接等於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佔全部有機物的百分數,所以,用BOD5/COD值來評價廢水的生物處理可行件儘管方便,但比較粗糙,欲做出準確的結論,還應輔以生物處理的模型實驗。

2、微生物呼吸曲線法

微生物呼吸曲線是以時間為橫座標,以生化反應過程中的耗氧量為縱座標作圖得到的一條曲線,曲線特徵主要取決於廢水中有機物的性質。測定耗氧速度的儀器有瓦勃氏呼吸儀和電極式溶解氧測定儀。

汙水的可生化性

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當微生物進入內源呼吸期時,耗氧速率恆定,耗氧量與時間呈正比,在微生物呼吸曲線圖上表現為一條過座標原點的直線,其斜率即表示內源呼吸時耗氧速率。如圖1所示,比較微生物呼吸曲線與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曲線a位於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上部,表明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能被微生物降解,耗氧速率大於內源呼吸時的耗氧速率,經一段時間曲線a與內源呼吸線幾乎平行,表明基質的生物降解已基本完成,微生物進入內源呼吸階段;曲線b與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重合,表明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也未對微生物產生抑制作用,微生物維持內源呼吸,曲線c位於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下端,耗氧速率小於內源呼吸時的耗氧速率,表明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對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毒害作用,微生物呼吸曲線一旦與橫座標重合,則說明微生物的呼吸已停止,死亡。將微生物呼吸曲線圖的橫座標改為基質濃度,則變為另一種可生化性判定方法—耗氧曲線法,雖然圖的含義不同,但是與微生物呼吸曲線法的原理和實驗方法是一致的。

該種判定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操作簡單、實驗週期短,可以滿足大批次資料的測定。但必須指出,用此種方法來評價廢水的可生化性、必須對微生物的來源、濃度、馴化和有機汙染物的濃度及反應時間等條件作嚴格的規定,加之測定所需的儀器在國內的普及率不高,因此在國內的應用並不廣泛。

3、CO2生成量測定法

微生物在降解汙染物的過程中,在消耗廢水中O2的同時會生成相應數量的CO2。因此,透過測定生化反應過程CO2的生成量,就可以判斷汙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為斯特姆測定法,反應時間為28d,可以比較CO2的實際產量和理論產量來判定廢水的可生化性,也可以利用CO2/DOC值來判定廢水的可生化性。由於該種判定實驗需採用特殊的儀器和方法,操作複雜,僅限於實驗室研究使用,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還未見報道。

二、微生物生理指標法

微生物與廢水接觸後,利用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和能源進行新陳代謝,微生物生理指標法就是透過觀察微生物新陳代謝過程中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來判定該種廢水的可生化性。目前可以作為判定依據的生理生化指標主要有:脫氫酶活性、三磷酸腺苷(ATP)。

1、脫氫酶活性指標法

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是在各種酶的參與下完成的,其中脫氫酶起著重要的作用:催化氫從被氧化的物質轉移到另一物質。由於脫氫酶對毒物的作用非常敏感,當有毒物存在時,它的活性(單位時間內活化氫的能力)下降。因此,可以利用脫氫酶活性作為評價微生物分解汙染物能力的指標:如果在以某種廢水(有機汙染物)為基質的培養液中生長的微生物脫氫酶的活性增加,則表明微生物能夠降解該種廢水(有機汙染物)。

2、三磷酸腺苷(ATP)指標法

微生物對汙染物的氧化降解過程,實際上是能量代謝過程,微生物產能能力的大小直接反映其活性的高低。三磷酸腺苷(ATP)是微生物細胞中貯存能量的物質,因而可透過測定細胞中ATP的水平來反映微生物的活性程度,並作為評價微生物降解有機汙染物能力的指標,如果在以某種廢水(有機汙染物)為基質的培養液中生長的微生物ATP的活性增加,則表明微生物能夠降解該種廢水(有機汙染物)。

此外,微生物生理指標法還有細菌標準平板計數、DNA測定法、INT測定法、發光細菌光強測定法等。

雖然目前脫氫酶活性、ATP等測定都已有較成熟的方法,但由於這些引數的測定對儀器和藥品的要求較高,操作也較複雜,因此目前微生物生理指標法主要還是用於單一有機汙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態毒性的判定。

三、模擬實驗法

模擬實驗法是指直接透過模擬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來判斷廢水生物處理可行性的方法。根據模擬過程與實際過程的近似程度,可以大致分為培養液測定法和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1、培養液測定法

培養液測定法又稱搖床試驗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在一系列三角瓶內裝入某種汙染物(或廢水)為碳源的培養液,加入適當N、P等營養物質,調節pH值,然後向瓶內接種一種或多種微生物(或經馴化的活性汙泥),將三角瓶置於搖床上進行振盪,模擬實際好氧處理過程,在一定階段內連續監測三角瓶內培養液物理外觀(濃度、顏色、嗅味等)上的變化,微生物(菌種、生物量及生物相等)的變化以及培養液各項指標:pH、COD或某汙染物濃度的變化。

2、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模擬生化反應器法是在模型生化反應器(如曝氣池模型)中進行的,透過在生化模型中模擬實際汙水處理設施(如曝氣池)的反應條件,如:MLSS濃度、溫度、DO、F/M比等,來預測各種廢水在汙水處理設施中的去除效果,及其各種因素對生物處理的影響。

由於模擬實驗法採用的微生物、廢水與實際過程相同,而且生化反應條件也接近實際值,從水處理研究的角度來講,相當於實際處理工藝的小試研究,各種實際出現的影響因素都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體現,避免了其他判定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且由於實驗條件和反應空間更接近於實際情況,因此模擬實驗法與培養液測定法相比,能夠更準確地說明廢水生物處理的可行性。

但正是由於該種判定方法針對性過強,各種廢水間的測定結果沒有可比性,因此不容易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而且小試過程的判定結果在實際放大過程中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誤差。

四、綜合模型法

綜合模型法主要是針對某種有機汙染物的可生化的判定,透過對大量的已知汙染物的生物降解性和分子結構的相關性利用計算機模擬預測新的有機化合物的生物可降解性,主要的模型有:BIODEG模型、PLS模型等。

綜合模型法需要依靠龐大的已知汙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資料庫(如EU的EINECS資料庫),而且模擬過程複雜,耗資大,主要用於預測新化合物的可生化性和進入環境後的降解途徑。

除以上的可生化性判定方法之外,近年來還發展了許多其他方法,如利用多級過濾和超濾的方法得到廢水的粒徑分佈PSD(particlesizedistribution)和COD分佈來作為預測廢水可生化性的指標;利用耗氧量、生化反應某端產物、生物活性值聯合評價廢水的可生化性;利用經驗流程圖來預測某種有機汙染物的可生化性。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對於廢水的可生化性判定方法各有千秋,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廢水的性質和實驗條件來選擇合適的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