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鹽湖何時迴歸?鹽湖提鋰技術不再是概念了

鹽湖何時迴歸?鹽湖提鋰技術不再是概念了

年報以後,A股市場最近迎來ST摘帽潮。比較突出的有手握鋰礦的融捷股份、復星系舉牌的捨得酒業。讓大量博弈困境反轉的價值投資者收益豐厚。然而我們更期待的便是ST鹽湖股份的迴歸。我國鉀肥資源緊缺,作為國內鉀肥龍頭,佔據我國鉀肥市場80%份額。同時還擁有號稱價值12萬億的察爾汗鹽湖開採權,要知道最近一直討論的鹽湖提鋰技術,或能解決國內鋰礦資源過於依賴海外的局面。所以國企鹽湖股份對於國家來說還是極具戰略意義的。

鹽湖股份必定迴歸

都說青海省,一個行政大省GDP都不如江蘇一個市高。還記得樂視網爆虧200億的時候,都以為賈躍亭樂視成為虧損之王,沒想到鹽湖股份同年爆虧400億之多。虧掉了青海省當年GDP得7分之一。破產重組背後債權人有大量金融機構同意了債轉股方案。要知道當時鹽湖股份為了破產重組,將虧損資產低價出售達成資不抵債目的損害了債權人利益。那麼債轉股方案既然可以透過,必然會想方設法讓其重新迴歸上市。

鹽湖何時迴歸?鹽湖提鋰技術不再是概念了

今年年初鹽湖股份申請恢復上市得到了批准,目前正在準備恢復上市的材料,董秘答覆中預計6月提交。而且鹽湖股份年報顯示已經扭虧為盈。部分機構預計迴歸上市後鹽湖股份估值可以達到千億市值左右。

鹽湖何時迴歸?鹽湖提鋰技術不再是概念了

曾經鹽湖神話是怎麼破滅的

2003年-2008年當時的鹽湖鉀肥比茅臺還牛的大白馬,主營鉀肥年均貢獻70億營收,毛利率高達70%。當年牛市創下5年20倍投資神話。無疑是價值投資的典範。是什麼讓鹽湖神話破滅的?

03年到07年鉀肥也是受益全球性順週期環境,強勁的需求端拉動幾乎所有大宗商品漲價,造就一波大牛市。國際鉀肥市場也是壟斷格局,08年4月國際鉀肥巨頭CanpotexLimited聯合中化化肥協議較去年提價400美元一噸。當時牛市已經見頂,鹽湖鉀肥一直漲到08年4月份才有見頂跡象。然而許多機構因為國際鉀肥提價依舊看多。

第一步:整體上市之殤

那個年代整體上市是牛市的催化劑許多企業整體上市後都是暴漲,鹽湖集團整體上市一拖再拖幾乎難產,在當時引起不小爭議,鹽湖集團以保護國有資產流失為由,透過資本運作損害了當時鹽湖鉀肥股東利益。操作上是這樣的,鹽湖集團為了整體上市後得到更多控股權,並沒有直接將資產裝進鹽湖鉀肥裡,而是先借殼上市,一舉撐杆跳將市值翻了10倍。再來和鹽湖鉀肥合併。鹽湖鉀肥股東不僅不能取得整體上市的收益,還要為鹽湖集團借殼上市後的估值泡沫買單。這不鹽湖合併後連續7個跌停板,整個市場譁然。在老股民的記憶中除了德隆崩盤,最為惡劣的當屬鹽湖崩盤。

鹽湖集團當時高層可謂機關算盡,鹽湖集團上市前,就曾將各個關聯公司鉀肥業務成本都算給當時上市的鹽湖鉀肥。就算如此業績也是牛的一塌糊塗,茅臺格力當時都得靠邊站。鹽湖集團各種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整體上市,保護自己的利益意識非常強,導致當時持有機構紛紛不看好整體上市方案。多年以後鹽湖案浮出水面,國內某福布斯富豪涉嫌侵佔國有資產。以非國企身份在鹽湖集團借殼上市前認購鹽湖集團數十億的股份。其實不僅損害國家利益,而且坑害了鹽湖鉀肥數十萬股民。

第二步:無底洞投資專案決策

國際鉀肥市場長期保持壟斷格局,加上國內鉀資源過度依賴鹽湖。鹽湖股份開始不滿足單一的鉀肥業務了。適逢挪威電解鎂行業巨頭海德魯準備退出鎂行業,準備把技術以及裝置出售。由於鹽湖每年會產出上千萬噸的氯化鎂廢料,對當地造成嚴重汙染。鹽湖決定引進該技術,不僅可以減少汙染,還能變廢為寶使得察爾汗鹽湖鎂金屬得以開發利用。當時總體設計的是每年40萬噸電解鎂、400萬噸PVC,投資預算200億。當時是2011年開始引進的,但是由於青海特殊的地理環境施工難度大。投資預算從200億漲到了400億。2012年為此還發行了50億的債券。

禍不單行,2014年俄羅斯鉀肥巨頭烏拉爾退出國際壟斷聯盟,決定向中國大量出口。國內鉀肥供過於求,價格低迷不振。鹽湖這時候顯示出週期股特性主營業務毛利開始下降。2015年——2018年鹽湖投資百億的專案還未完工,甚至出現3起事故。這時候鹽湖股份在2015年實施定向增發融資解決資金困難。

2017年供給側改革大年,發改委下達限煤令,煤價大漲。鹽湖股份由於能源不足開工專案成本陡增。2018年該專案已經虧損超50億。

最後一步:戰略性(故意)破產重整

一直持續到2019年,鹽湖股份開始剝離虧損資產開始拍賣,據傳是為了達到資不抵債逃廢債目的。2019年鹽湖股份突然公告,於2012年發行的12鹽湖01債還不了了,我們破產了。2019年鹽湖成為虧損王,虧損400多億。為國企債違約開了先河。同時將虧損都放在2019年報表裡,將重整後利潤放在了2020年,並且宣佈退市。債權人和股民要想拿回本金必須等到鹽湖迴歸。這一系列操作為鹽湖迴歸打滿了預期。

鹽湖迴歸預期的影響

最為備受矚目國內第一鉀肥產能鹽湖股份迴歸,其估值大幅變動。造成鉀礦資產價值重估。國內主要鹽湖股份壟斷鉀肥產能,而我國一些企業在海外不斷尋找鉀礦資源。以亞鉀國際為例,過去幾年鉀肥產能不斷增長,目前25萬噸產能。

2020年底亞鉀國際透過發行股份可轉債以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寮國農鉀資源,從純儲量來看如果收購成功,儲量將超過鹽湖股份。而且有望成為亞洲最大鉀礦儲量企業。目前最新擴產年產能100萬噸鉀肥生產線預計今年7月開始投產。以同樣有著100萬噸鉀肥產能的藏格控股來比較,亞鉀國際目前至少有3倍的市值增長空間。

除了鉀礦,還有另一個炙手可熱的鋰礦資源,鹽湖提鋰概念存在很多年,一直沒有落地產能。最近在北京召開建設鹽湖提鋰基地可行性方案已經透過。鹽湖股份曾經分出去的藍科鋰業今年5月份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年產能開始落地。要知道贛鋒鋰業國內的電池級碳酸鋰產能不過才4萬噸。

鹽湖何時迴歸?鹽湖提鋰技術不再是概念了

在鹽湖股份去年自身難保情況下,科達製造去年開始增持藍科鋰業增持至48。5%,2019年對於鹽湖鉅額虧損,所持藍科鋰業股權因股權轉讓糾紛被凍結。如果這次破產重整涉及藍科鋰業股權問題,鹽湖大股東被稀釋情況,科達製造便會有成為大股東可能。

總之,鹽湖旗下藍科鋰業鹽湖提鋰2萬噸年產能落地,擁有鹽湖資源的企業正式進入產能釋放拐點,也就意味著價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