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瞄準全球科技創新英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世界科技青年論壇報名開啟

瞄準全球科技創新英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世界科技青年論壇報名開啟

以科技創新解決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的目標。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生,全球創新版圖正在被重塑。

在資訊通訊領域,以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在加速落地應用;在生命科學領域,合成生物學、再生醫學、基因編輯等前沿科技正在從概念走向現實;數字化、新材料、新制造的出現也在推動著傳統制造業的智慧化轉型;與此同時,在全球推進“碳中和”的背景下,以清潔高效為目標的能源技術正在引領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但無論是原創性技術還是突破性技術,其背後都離不開人的努力。青年,作為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實際上,很多改變人類文明軌跡的研究和發明,都出自那個時代的青年之手。

1665年,22歲的牛頓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幫助科學界發展出一套新的數學理論:微積分學。

1877年,托馬斯・愛迪生髮明出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人類自此能夠記錄和回放聲音,隨後在 1879年他又發明出了第一個能實際應用的鎢絲燈泡,徹底改變了世界的照明方式,在兩項偉大發明誕生之際,愛迪生不過 30歲出頭。

1891年,35歲的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特斯拉線圈,取得了“高頻率” 15000赫茲交流發電機的專利,他的創新揭開了現代交流電力系統的序幕,讓電磁學、電氣工程、無線通訊等諸多領域迎來新一輪科技大爆炸。

瞄準全球科技創新英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世界科技青年論壇報名開啟

圖|從左至右依次為青年時期的愛迪生、特斯拉和愛因斯坦

1905年,年僅 26歲的愛因斯坦就在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同一年,他還給出了光電效應定律的最新理論解釋,後續延展出來的相對論研究和量子力學重塑了人類對自然和時空的認知,奠基了近現代物理學。

1957年,35歲的楊振寧與 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合力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的華人諾獎得主。

在漫漫人類科技發展史中,奇蹟總是不勝列舉,而青年時期則是一個人創新力、想象力或學術成果迸發的最佳階段。當然,這些科技的突破似乎也在揭示,在 35歲之前,那些富有勇氣、潛心科研、敢於突破的青年科學家、創新者們,他們具備的潛能值得被髮掘、被重視、被鼓勵。

那麼,生活在當下,面對現在這個複雜多變的全球局勢,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在危機中尋找先機,如何在變局中開闢新局?2021年 9月 3日 - 4日,世界科技青年論壇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全球-亞太榜單線下發布儀式將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舉辦。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極大的新興科技智庫和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一直都是科技創新的倡導者和見證者,致力於關注技術突破與創新。為在全球範圍內尋覓傑出的科技人物和科技專案,自 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進行 35歲以下青年科技創新者的評選,其目的就是提醒我們——在所有的創新背後,是一群有理想、有憂慮、有野心的年輕人。

於 2011年掛牌成立的杭州未來科技城,作為一座創新之“城”,一直以來都致力於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人才蔚,則事業興。透過把人才發展作為首位戰略,未來科技城實現了從農田窪地到數字經濟之城的飛躍發展。相信在本屆世界科技青年論壇上,產學研各界將共同見證全球科技的創新之路,而來自全球各地的科技新銳也將會在杭州碰撞出更多火花。

在此,我們向所有人發出這份邀請,邀您到現場與我們一起探索當前青年科學家在不同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共同見證全球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

瞄準全球科技創新英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世界科技青年論壇報名開啟